艺术以戏曲为火种,点亮北方戏窝子

河北梆子《寇准背靴》剧照

河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光辉灿烂的戏曲文化。河北梆子、评剧、京剧、豫剧等众多戏曲剧种,在这片土地上演绎人生百态、时代变迁,渲染着河北“北方戏窝子”的厚重底色。连日来,全国戏曲(北方片)会演暨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在石家庄精彩上演,来自河北、北京、陕西、山西、安徽、广东等20个省区市的35个院团携21台大戏和5台折子戏专场轮番登台,21个戏曲剧种华彩亮相,为人民群众带来了一场戏曲盛宴,让来自省内外的戏迷朋友大呼过瘾。许多戏迷表示:“河北真是个戏窝子,剧种剧团多、名角儿大腕儿多,票友戏迷也多!”

燕赵戏苑百花开

年在全国进行的地方戏曲剧种普查中,共统计出个剧种,其中河北有36个,占全国总量的1/10还多,数量居全国第二位。

河北梆子作为河北的大剧种,其规模、影响力和群众基础都位居前列。其次则有保定老调、石家庄丝弦等。活跃于河北的剧种,不光河北梆子一种,像评剧,发源于唐山,其势早已走出河北,论其地位,仅次于京剧。另外几十种分布于河北省不同的市、不同的县乡,在一个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生生不息……

河北还有众多秧歌戏,除了定州秧歌、蔚县秧歌之外,涿鹿、万全、行唐、灵寿等地都有秧歌。河北的秧歌戏,或可追至当过定州知州的苏东坡头上,故而又叫苏秧歌。秧歌戏在河北并不是最古老的剧种。溯源,河北武安的傩戏或可追至北齐兰陵王高肃身上;河北的皮影,包括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河间皮影戏以及青龙皮影戏、昌黎皮影戏、沙河皮影戏,或可追至灯影戏,汉武帝在位的时候,甚至更早。皮影可以说是河北最古老的剧种,唐剧脱胎于皮影,毫无疑问,唐剧是河北乃至全国很受欢迎的剧种之一。

河北是中国戏曲发祥地之一。中国戏曲的发展脉络,能在河北找到印迹。其中,既有戏曲起源期的傩戏,也有戏曲发展过程中的角抵戏、参军戏,还有戏曲成熟期的元曲。可以说,河北戏曲史,几乎就是大半部中国戏曲史。

除河北梆子、评剧、丝弦外,还有很多剧种带有县名,突出了地方特色,比如威县乱弹、深泽坠子戏、武安平调落子、康保二人台、永年西调、临城南调、宽城大口落子、肃宁武术戏、海兴南锣剧、大名大平调、曲周柳子腔……其中贤寓调,是以村镇名命名的剧种。这种类似贤寓调以村名命名的剧种,河北还有不少,譬如炊庄高腔戏、横岐调、河西村昆曲、官庄诗赋弦……

河北之所以被称为“北方戏窝子”,就是因为有众多贤寓这样的小戏窝子。众多这样的小戏窝子,成就了河北这个大戏窝子。

梨园子弟数河北

5月8日晚,由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和四川省川剧院排演的川剧《草鞋县令》在河北省艺术中心亮相。在四川求学时的崔先生带着孩子一起看了这场戏。他说:“喜欢上川剧是因为川剧皇后陈书舫,有一年看《送行》,她饰演祝英台,我看得深深入迷。谁想到,唱得最好的川剧皇后竟是咱河北辛集老乡。”

陈书舫是从河北走出去的无数戏曲名角中的一个。从古至今,河北孕育了数不清的角儿。因为诞生了看不够的角儿,所以,就有说不够的“北方戏窝子”。

中国伟大的戏曲作家关汉卿就来自河北,久演不衰的《窦娥冤》《望江亭》均出自他手。元朝时,河北出了一个戏曲作家群,除了关汉卿,还有马致远、白朴、李好古等人。白朴在正定生活40余年,创作的《梧桐雨》《墙头马上》,至今仍在传唱。

到了近代,最为梨园行和戏迷们崇敬的两位戏曲作家,一位是成兆才,一位是齐如山,都出自河北。成兆才,年生于滦县,初以唱莲花落出名,后投入剧本创作中。他写的《杨三姐告状》《花为媒》等戏,到今天都是评剧舞台上的看家戏。

评剧有了成兆才,是评剧的福气。京剧有了齐如山,是京剧的福气。齐如山,年生,高阳人,戏曲作家和戏曲艺术理论家,自编和改编的剧本有《天女散花》《洛神》《廉锦枫》《西施》《太真外传》《霸王别姬》《生死恨》《凤还巢》《三娘教子》《春秋配》《宇宙锋》《游龙戏凤》等数十出。

新中国成立之后,河北戏曲家跟随时代步伐,创作了一批接地气的作品,丝弦《空印盒》、老调《潘杨讼》《忠烈千秋》、京剧现代戏《节振国》、河北梆子《宝莲灯》《哪吒》等剧,相继走上银幕。人们耳熟能详的豫剧《朝阳沟》、评剧《嫁不出去的姑娘》,生活气息浓、贴近现实、艺术性强,不但被拍成了电影,作为编剧的武安人杨兰春、大厂人赵德平,在戏迷心中也成了明星。

在河北诞生的角儿,从河北走出去的角儿,清末迄今,可列出一长串名字。京剧的郝寿臣、盖叫天、姜妙香、李多奎、李少春、李胜素;昆曲的韩世昌;评剧的白玉霜、鲜灵霞、小白玉霜、魏荣元、韩少云、谷文月;河北梆子的刘喜奎、赵鸣岐、贾桂兰、李桂云、韩俊卿、王玉罄、张惠云;晋剧的丁果仙;川剧的陈书舫……

无疑,这是一张高含金量的梨园名人榜,当然,还有两位重量级的人物不能落,那就是近代高阳人、艺名响九霄的田际云和当代肃宁人裴艳玲。

梨园佳子弟,河北竞风流。数不清的角儿,将续说完不了的角儿的故事。

(本版文字由李玉曼、范伟伟整理,图片由河北省委宣传部提供)

崔伟(中国戏剧家协会原分党组成员、秘书长):

打造“北方戏窝子”,河北在历史渊源、群众基础、演员群体等方面都有优势。上世纪80年代,老百姓的主要娱乐方式是听书看戏。河北农村有很多戏班,而且水平都不低,在农村戏班唱戏的很多人走南闯北,后来成为职业演员。

之前,北京著名的演员都要去河北进行商演历练,因为那里不仅演出机会多,观众要求也很高,演得要比大都市的复杂、丰富。

河北不仅有很多著名的戏剧大师,而且全国武戏的中青年演员河北籍的特别多,很多有实力的武戏演员都是从河北走出去的。

戏曲人才是河北的一大特色,是河北文化的一道风景,也是河北的优势。河北搭建好“北方戏窝子”这个平台,不仅可以开阔河北演员的视野,而且能带动戏曲行业的繁荣,培养更多人才。

陈鹏(原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山东省文史馆馆员):

河北打造“北方戏窝子”应该面向时代、面向未来。“戏窝子”建设要靠新时代的发展,在新时代的进步中引领文化、引领社会、引领民众的时尚,要在时代和历史的关系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4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