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6封面新闻记者荀超从滇剧《贵妇还乡》,到川剧《马克白夫人》《目连之母》《欲海狂潮》,再到晋剧《烂柯山下》,五台好戏轮番上演,让成都戏迷在家门口感受戏曲的魅力。而这几部经典剧目,都出自著名剧作家徐棻之手。今年是徐棻从事戏剧创作70周年。4月28日,由四川省振兴川剧和曲艺领导小组办公室、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由成都市川剧发展促进工作组、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主办,由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四川省艺术研究院承办的“笔吐玑珠·心怀时代—徐棻艺术生涯七十周年”系列活动在成都开幕。活动开始之前,封面新闻记者采访到了与徐棻共事多年的同事,他们亲切的称呼徐棻为“徐老妈”。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简称“市川剧院”)院长直言:“徐老妈的作品,提高了川剧在全国的影响力,也提高了巴蜀文化、天府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在市川剧院党总支部书记、副院长蔡少波眼中,“徐老师是个德艺双馨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我作为演员能演到老妈的作品,是非常荣幸的事情,她对我们的艺术、修养,都是个很大的提升,衷心祝愿这个活动圆满成功。”“二度梅”陈巧茹表示,自从年来到成都她就一直受到“老妈”的照顾。“从演传统戏到演她的戏,她一直看着我成长。在川剧演员里,我应该是演徐老妈戏最多的,也是受益最深的。感谢她对川剧做了这么大的贡献,感谢她对我们年轻一代的培养。祝福徐老师身体健康,天天快乐。再为我们川剧写出好的剧本,真心地感谢她。”如今,陈巧茹也已经接棒“徐老妈”,着力培养更为年轻的川剧人。她的学生虞佳,刚刚摘得第29届“梅花奖”。“虞佳拿奖,我既高兴又欣慰。她到川剧院十几年,跟我学了很多大戏、小戏,这次能获奖不是纯粹的运气,她一直很刻苦、厚道,没有那么浮躁。从虞佳身上,应该让现代年轻人看到,戏剧艺术走不了捷径,而是要脚踏实地的学习,耐得住寂寞,跟着老师一个戏一个戏的学,有了唱做念打的基本功之后,积累舞台经验,才能走的更好,走的更远。”虞佳的爱人王超也是“梅花奖”得主,尽管当时“冲梅”并没有演“徐老妈”的戏,但王超坦言,自己因为演了徐棻的《尘埃落定》、《欲海狂潮》、《燕燕》、《红梅记》等作品,受益匪浅。“我真正在艺术上得到提升、锻炼的,是演了徐老妈的戏,感谢感恩。希望徐老妈好好保重身体。我今后再演她两个、三个大戏。”市川剧院国家二级演员熊剑坦言,从自己涉足川剧艺术,就知道徐棻。“徐老妈不仅给川剧写戏,也给其他剧种写戏,这么多年来,我看到了徐老妈的坚持。她对我们剧院出戏、出人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我虽然做一些配演,但在过程中我发现徐老师不仅在剧本上,她在舞台上,对导演、演员、音乐上也有很多见解,让我们学到很多东西。”国家一级作曲周玉从音乐角度“解读”徐棻。“徐老师的很多戏我都参与了,配器、指挥。她的剧本人物刻画非常之好,唱词写得非常漂亮,精练,合仄押韵,一句话能表现的绝不会两句话,一个字说完的肯定不用两个字,精准、到位。而且,徐老师对川剧事业孜孜不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