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网站vip账号和密码 http://www.jpm.cn/article-123588-1.html你听说过“扯淡”的来历吗?在河南,真的有“扯淡碑”文/张秀阳“扯淡”一词,是一句日常俗语,现在多指无聊、没意思、没意义或漫无边际的闲谈。有时也指没有根据、不可相信的无稽之谈。“扯淡”,本为明代一句口语,意思是胡说,流行于杭州一带。明田汝成撰《西湖游览志余》卷25《委巷丛谈》载:检视文献,“扯淡”当为明代的口语,流行于杭州一带。明田汝成撰《西湖游览志余》卷25《委巷丛谈》载:杭人有以二字反切一字以成声者,如以“秀”为“鲫溜”,以“团”为“突栾”,以“精”为“鲫令”,以“俏”为“鲫跳”,以“孔”为“窟笼”,以“盘”为“勃兰”,以“铎”为“突落”,以“窠”为“窟陀”,以“圈”为“窟栾”,以“蒲”为“鹘卢”。有以双声而包一字,易为隐语,以欺人者。如以“好”为“现萨”,以“丑”为“怀五”,以“骂”为“杂嗽”,以“笑”为“喜黎”,以“肉”为“直线”,以“鱼”为“河戏”,以“茶”为“汕老”,以“酒”为“海老”,以“没有”为“埋梦”,以“莫言”为“稀调”。又有讳本语而巧为俏语者。如诟人嘲我曰“淄牙”,有谋未成曰“扫兴”,冷淡曰“秋意”,无言默坐曰“出神”,言涉败兴曰“杀风景”,言胡说曰“扯淡”。或转曰“牵冷”,则出自宋时棃园市语之遗,未之改也。杭州曾作为南宋都城临安,生活有大量北方移民,正如元人陈旅诗云“杭人半是汴梁人”,所以受宋代河南语音的影响很大,被称为杭州官话。观察上述所列举的口语拟音词语,如“鲫令”(机灵),“窟笼”(窟窿)等,依然活在今天的普通话口语中。“扯淡”也是其中之一。田汝成认为所列举的都是杭州话,其实有不少都是北方话。扯淡作为胡说之意,在明代文献中还可以找到用例。明周宗建撰《论语商》卷下载:《羿奡章》,诸生蔡奕璠讲曰;不说羿奡簒弑而言善射荡舟,不说禹稷有大功德而言躬稼。闲闲拈出两重公案,极有气熖的。恁地扯淡,极劳苦的,到底显荣可见。成败利钝,一毫不由人安排,所可安排者,唯有反身修德而已。由胡说的意思生发,“扯淡”还产生了语气较轻的“闲扯”、“闲谈”之义。《西游记》第64回写道:“但不可空过,也要扯淡几句。”清人孔尚任《桃花扇·修札》亦云:“无事消闲扯淡,就中滋味酸甜。”从胡说、闲扯又生发出“没意思”、“无聊”之义。明人纪振伦《三桂联芳记·征途》云:“思量做这官儿,真个叫做扯淡,一连饿了三日,不尝半口汤饭。”清人赵庆熹《香销酒醒曲·雨窗排闷》也写道:“西风里,这扯淡的芭蕉惹是非。”没意思、无聊才是“扯淡”一词的真意。似乎为了印证这一点,在河南省淇县城城,就真的有一块含有此意的“扯淡碑”。而且成了淇县这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县的名胜古迹之一。淇县,淇县隶属于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古称朝歌、沬,是中国商朝后期陪都、周朝最大诸侯国卫国首都,是封神榜故事演绎地,中原历史文化名城,屡见于《诗经》。林姓、卫姓、康姓、殷姓以及韩国康氏、琴氏等姓氏均起源于此,是中华民族姓氏的重要发源地,也是战国四大刺客之一荆轲的故乡。扯淡碑,是相传为明代的一块墓碑。原碑首横刻“再不来了”4个字,照片上看不清楚。碑正中竖刻“泰极仙翁脱骨处”7个大字,“处”字已残。“泰”字右刻“扯”,左刻“淡”。扯字下竖刻“翁燕人水木氏明末甲访道云梦修真事迹已详载甲申记矣予等不敢再赘翁”2行32个字。淡字下面竖刻“生不言寿莫考其纪或曰一十有二纪卒曰然四空门人清琴棋书画抱病老人立”2行32个字。正面共刻77个字。因为“扯淡”二字特别明显。因此民间称其为“扯淡碑”。碑阴圆首处竖刻“碑阴”2字。正中竖刻“为善最乐”4个大字。两侧各有联语一幅,右刻“不负三光不负人不欺鬼神不欺贫”。左刻“有人问我修行法只在虚灵自然间”。共34字。全碑共刻字。这块碑无墓主人姓名,也无确切立碑时间,碑文藏头露尾,扑朔迷离。年由河南淇县城北下关八角楼西寺院迁至摘心台公园内。该碑墓主人尚未考证,学者写了许多文章。有人说是明朝勋臣沐氏的墓碑,还有人说是明崇祯皇帝的墓碑。还有一种说法,此碑是明末清初李玉戏剧《一捧雪》中人物原型莫怀古的墓碑。一捧雪是由李玉所著的戏剧。故事讲述明朝嘉靖年间,严世蕃向莫怀古索取祖传玉杯一捧雪。莫怀古连番设计保卫祖传玉杯,却尽被识破。最后莫怀古之子莫昊冒死上书,以昭雪父亲不白之冤。据《明史》和《张汉儒疏稿》记载,一捧雪”为明代著名玉杯,当时的权臣严嵩欲将玉杯据为己有,玉杯的主人莫怀古弃官改姓隐居他乡,“一捧雪”在嘉靖年间失踪。另据《新野县志》详载:明朝嘉靖年间,太仆寺卿莫怀古曾于风尘中提拔裱褙汤勤,并将其荐于当时权盛一时的严世蕃。汤勤谋占莫怀古之妾雪艳,撺掇严世蕃向莫家索取家藏古玉杯“一捧雪”。莫怀古以赝品献给严世蕃。严世蕃得到古玉杯后,不知是假,非常高兴,并升莫怀古为太常。但汤勤认得杯的真假,将真相告之严世蕃。严世蕃非常愤怒,命人到莫府搜取真杯。莫府仆人莫成将真杯藏起,杯没被搜走。莫怀古害怕再被严世蕃逼交古玉杯,于是弃官逃走。而严世蕃却在朝上上本弹劾莫怀古并派人追拿他,在蓟州将莫怀古拿获,并命蓟州总镇戚继光就地将莫斩首。戚继光欲救莫怀古但无计可施,莫府仆人莫成愿舍身救主,莫怀古因而得机逃往古北口。戚继光将莫成斩首后,将人头送到京城,但又被汤勤识破。锦衣卫陆炳奉旨调查,并将戚继光拘捕。严世蕃令汤勤会审,陆炳欲断为真,汤勤坚持为假;陆由雪艳暗示,看破汤意在得到雪艳,又思开脱戚继光,无奈将雪艳断与汤勤为妾,汤乃不究。洞房中雪艳刺死汤勤,报仇后自刎。为保住玉杯“一捧雪”,莫怀古不惜丢官、弃家舍妾,几经辗转来到中原,将莫姓改为李姓,落户成家,开枝散叶。后来,莫怀古又来到淇县西三十里云蒙山古寺出家当了和尚。临死前,嘱咐后人为他身后刻碑。为了玉杯“一捧雪”,莫成死了,雪艳也死了。家破人亡后,始终未能报仇雪恨。如今已是行将就木之人,他才看破世道。什么天理昭彰,善恶有报,都是扯淡。于是,他让后人在自己碑上刻下“扯淡,再不来了”几个碑文。李玉,江苏吴县人,崇祯末年中乡评副榜,明亡后专事剧本创作,作有传奇40余种。传奇《一捧雪》在真实人物和传说的基础上,情节更为曲折复杂、扣人心弦。后来京剧、徽剧、晋剧、秦腔、汉剧、豫剧、河南曲剧等取材于李玉的《一捧雪》,上演有《温凉盏》《审头刺汤》《莫成替主》《搜杯代戮》《蓟州城》《雪杯圆》等戏曲传统剧目。河南省新野县文化馆,在20世纪七十年代收藏一件古代玉杯,名为“一捧雪”。原收藏者李某,称其家族为莫怀古后代,从明代珍藏至今,玉杯已传世四百多年。“一捧雪”玉杯为白色,略透淡绿,口径7厘米,深2.5厘米,杯壁厚0.2厘米。杯身琢为梅花形,五瓣,似腊梅盛开。杯底中心部分琢一花蕊,杯身外部攀缠一梅枝,枝身琢有十七朵大小不等的梅花,与杯身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玉质晶莹,花美枝嫩,显然玉杯的作者取“腊梅傲雪”之意。经故宫博物院鉴定,“一捧雪”为明代工艺,玉料出自新疆和阗,是明代玉器的珍品。不管怎么说,该碑因“扯淡”而奇特罕见,名闻遐迩。它对研究明代历史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