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让戕害英才的门第观念在新社会继续肆虐

诚信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171111/5837446.html

曾今门阀制度、门第观念被视作理所当然,但是要放在今天,如果摆在桌面上,那么肯定会让人觉得荒诞不经。

假如,某局或某厅选干部或评职称,不是首先看一个人的德才品行和工作成绩,而是看他的门第,也就是看他(她)爹或母亲曾经是什么职务,然后据此作出决定——工人的儿女还让做工人,干部的儿女还让做干部,甚至局长的儿女还让做局长,厅长的儿女还让做厅长,这样的做法在今天看来,肯定是非常荒诞不经的,简直是不太可能发生的。因为我们现在提倡的用人观念是人人平等,公平竞争,以才用人。

但是你可曾想过,那种以门第用人的不合理做法,在一千多年前,尤其是两汉时期,曾今被视为理所当然。

晋朝深受门阀制度、门第观念挤压坑害之苦的大文学家左思曾在其《咏史》诗中抨击那种以门第取人的不合理制度: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金、张之家出了许多不肖子弟,却仅仅因为在拼“爹”上占了优势,结果金张之门七世子孙都是紫袍玉带,锦衣玉食,权倾朝野,享尽荣华,可惜却对国家寸功无立,徒能靡费国帑而已。而冯公呢,虽然有雄才伟略,却因为没有显赫的门第出生,一生寂寞贫困(好像曾为监门),最后皇帝才发现他是一位具有雄才伟略的将才,可惜此时冯公已经七八十岁,能为朝廷效力的时日恐怕已不多了。

真希望那样的历史永远成为历史,千万不要让那种令人丧气的历史在今天重演。可惜,不幸的是,即便到了解放后的新中国时代,作为封建遗毒的“门第观念”似乎仍没有随着封建制度的灭亡而消逝,许多的事实甚至证明,这种落后的戕害英才的观念仍然残留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附着于人们的灵魂深处,挥之难去。

最近小编就听一位曾今的晋剧老演员许老师讲述了自己在艺术道路上的不幸遭遇,而其元凶可能正是万恶的“门第观念”。

许成凤老师,女,年出生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年考入晋中专区文化艺术学校(属于晋中艺校第一期学员,晋中艺校一开始在榆次几个月,后来搬到了祁县,近些年又搬到了榆次),拜当时著名的晋剧艺术家王增山(艺名北田旦)为师,王增山老师看她天生一副好嗓子,而且学戏非常刻苦,又侍师尽礼(据说当时每位学生每天仅供应大概五六两粮食,自己都吃不饱,而许老师自己舍不得吃,总是留着一部分孝敬给师傅,甚至自己被饿得营养不良也坚持不忘孝敬师傅,因此让师傅很感动),因此特将自己的成名绝戏《永寿庵》传授与她(据许老师说,现在流行的晋剧《永寿庵》是后人整理或其他艺人留下的,与北田旦老师的成名戏永寿庵有较大区别,当时并未见王增山老师有其他弟子,更没有听说将自己的绝戏永寿庵传授给其他弟子)。

当时她的唱腔老师还有刘忠良先生,将另一绝唱《梅降雪》倾囊相授。

当时的社会,开始崇尚女子唱戏,丁果仙非常出名,名声甚至超过了北田旦王增山老师(王老师是男旦),王增山老师曾感叹:“男的不如女的,盖天红不如果子”。

许老师从年进入晋中艺校到年一共有五年在校时间,当时艺校每三个月一学期,每学期一次唱腔考试(当时戏曲行当特别重视嗓子,俗有“钉鞋凭的是掌(音似)子,唱戏凭的是嗓子”之说)。当时艺校一共有五百多名学生,许成凤老师几乎每次唱腔考试都拿第一。

虽然得到了王增山、刘忠良老师的赏识和真传,但是当时竟然有一个内部政策下来,说是学校的培养对象必须是“梨园之后”,就是说只有“梨园之后”才给予重点培养,才安排给主要戏份和角色,即便不会唱戏也要培养着当编剧、导演、行政管理等职务。所谓“梨园之后”就是说学员的父母祖父母辈或公婆或岳父母等亲属中,必须有至少一位是曾今已经有一定声望的戏曲名家。没有这层关系,其他条件再好也不予培养,不给安排戏份和角色。

而许成凤老师就吃了这个亏,她不是“梨园之后”,她只是一名普通农民家庭出生的女子,父亲是晋剧爱好者,擅长拉胡琴,从小就带着她各处练习唱腔,出于对晋剧的热爱才把女儿送到了艺校,上上下下也没有什么可依靠的关系。开始还真是想不到,仅仅因为不是“梨园之后”就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她还记得,当时,晋中专区的文化局长是雷庭,晋中艺校的校长是郭凯,李德玉。许成凤老师因为不是梨园之后,就在即将毕业的时候被迫离开了艺校。

许成凤老师后来参加过几家专业剧团,并出演主要角色,她凭借自己过人的唱腔,所到之处皆深受欢迎,尤其是其得师傅真传的《永寿庵》《梅降雪》二戏,几乎每场都能获得许多喝彩。

一次,晋剧著名鼓师贾炳正老师在观赏许成凤老师以程伶仙老师风格唱的《祭江》后,赞扬她唱得几乎和程伶仙一模一样了。还有一次晋剧胡琴名家罗维新老师在听完许成凤老师唱的《打金枝》后,对她的唱腔和唱功赞不绝口(两人曾是艺校同学)。

本来被迫离开艺校就是一件特别伤人的事,后来又赶上“破四旧”,不让唱传统戏了,许成凤老师于是毅然离开了剧团,先后转职到晋中印刷厂和晋华。后来改革开放后,在晋华厂的文艺宣传队唱戏。在离休后,还常常跟着民间的八音乐团出入于山村市井,东到寿阳,西到清徐,大村小庄,星罗棋布,几乎都有过她的“声影”。

必须是“梨园之后”才给予重点培养,才给安排戏份,也许只是三晋大地某个特定时期的特殊产物,而且这一规则似乎也没有成为正式的规定,似乎在新中国晋剧教育史上影响并不大,但人的一生真的很短暂,人的理想也是脆弱的,如果在社会发展的某个历史时期一不小心撞上一个不合理的观念和规定,对于整个社会历史来说也许只是转眼的一瞬小米粒事件,但对于某些不幸的当事人来说,真的可能是“毁一生”的大事哦。真的希望这样的历史不要在新社会重演了。

晋剧皇后王爱爱是许老师当今最佩服爱戴的晋剧艺术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4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