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初学琴者疑惑,为何古琴没有大量的指法练习曲?古代琴谱没有,即便是现代的琴学教材仅有简单数曲,且多为大曲中的一些片段,而少有像钢琴或小提琴那样系统且成套的练习曲,如钢琴的拜厄、哈农、车尔尼等名家的练习曲,古琴则少有,为何?这便涉及到古琴练习中一个“以曲代功”的问题,本文简述一二。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先弄清古琴与这些乐器之间的一些区别。西方的钢琴、小提琴等乐器经过上百年的演变,从初创时自娱自乐的一件玩具,发现至今,已经演变为一种高度完善的乐器,无论是“娱已”还是“娱人”,都较为适宜,其演奏技法也由初创时的简易,发展为现在的极具难度,学习方法也早以规范。
因此大量、科学的练习曲才成为必要,如无大量的练习曲,某些曲子便无法完成,所以只能是“以功代曲”,即通过训练基本功来完成某些技巧,这样才能演奏一些高难度的曲子。好比杂技演员,要想完成一个高难度的动作,必须通过一定数量的训练,使其形成一种条件反射,这样才能达对演出的要求。
古琴的历史虽远比上述乐器的历史悠久,但其自身的性质及其作用,千百年来,并未发生太多的变化,一直是文人雅士闲暇时修身养性的一件雅器,而不单是艺人手中的一件乐器,即强调乐器的自娱性,这也就是琴人常常争议的“娱已不娱人”。
古琴的这一传统便决定了古琴“重意不重技”,强调琴人通过弹琴来抒发自身的情趣,而忽略古琴的技巧性,这也文人音乐的一种特性,如《平沙落雁》的题解:“盖取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者也”。如同古代的文人画一样,多以大写意为主,即强调“重意不重形”,甚至可以“得意忘形”如倪赞曾道"画者不过意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耳"。
加之古代琴人又多崇尚“中、正、平、和”之风,所以创作曲子也多为“清、微、淡、远”之类,少有专为炫技而创作的曲子。《潇湘水云》、《广陵散》等大曲只是少数,古称之为“武曲”,而历代留传下来的古琴曲多为“文曲”,即“清、微、淡、远”之类,如《平沙落雁》、《良宵引》之类,甚至一些琴家视一些快曲为“异端”,如严天池的《松弦馆琴谱》中均为清心淡雅之品,像《潇湘水云》、《乌夜啼》等曲均未收入。
其实,即使像《潇湘水云》、《广陵散》等大曲,技法上也并非太难,学二三年古琴能操此曲者大有人在。所以古琴对技法的要求并不难,上千年来其演奏技法也并未有多大的发展,因此古琴不需通过大量的练习曲就能完成琴曲的演奏,又何必自找烦恼呢?
孩提时非常喜欢戏曲,每逢村子里有戏班唱戏,除了下午、晚上看他们的固定的演出之外,上午我也常去看他们的内部排练。发现每次练功的多是在台上演戏的演员:武生在翻跟头,旦角在吊嗓,而后台的演奏员们则要舒服的多,充其量只是帮练唱的演员们吊吊嗓子,或几件文场乐器在一起拉一些曲牌,很少有单独练什么枯燥的基本功的,即使是初学者,也是在吹拉一些动听的曲子,当时我便很羡慕后台的演奏员们。
其它的戏曲我不太了解,像晋剧、上党戏的主奏乐器板胡常常只需演奏一个把位的音,不要求换把,所有音全在一个八度内,没有低、中高之分,所以其技法并不太难,真正难的是如何与演员们去配合,找到共同的“气口”。其实这也说明一个道理,戏曲伴奏因为简单,所以仅仅通过演奏曲牌便能掌握其演奏技巧了,这便是戏曲的“以曲代功”。
当然,这些曾经为戏曲伴奏的附属乐器,现在多以“翻身作了主人”,成了可以独奏的一件乐器了,像二胡、板胡、京胡等胡类乐器,甚至已成为民乐中的佼佼者。随着地位的提高,创作曲也多了起来,技法也丰富不少,演奏的力度、速度、技巧和乐曲表现内容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传统的“以曲代功”便难以适应了,而“以功代曲”便呼之欲出,大量的练习曲应运而生。
但古琴的性质至尚未发生质的变化,现在充其量是花开两支,一派注重古琴的“艺”,以创新为主,创作新曲,开发技法;一派注重古琴的“道”,以守成为业,挖掘经典,重在继承,但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所以古琴的“以曲代功”并不过时,也并未落后。
其实古琴“以曲代功”并非不练功,而是通过演奏曲子来练习基本功,借以此来提高自己驾御古琴的能力。细细品来,其实每首古琴曲都包含着一定的技巧练习。如初学者常以《仙翁操》开指,那么通过此曲初学者便能掌握散音、按音及音准等左右手的一些简单技法,如左手的绰、注,右手的抹、挑等技法;稍有进步后,便可学习《秋风词》了。
一些新的指法又能得到练习;《良宵引》一曲中又可以体会到古曲的起、承、转、合;《归去来辞》可以练习泛音;《关山月》又可以练习过弦及轮指;《普庵咒》可以练习各种撮及撞,如果把每首古琴曲的名字给改为“练习曲某某某号”,其实每一首琴曲都是一首完美的练习曲。
刚开始我和恩师李庆中先生学习古琴时,只简单地了解了一些左右手的指法后,便以《良宵引》开指,通过这一曲子的学习,我学会了基本的古琴指法。当时还很怀疑自己的能力,刚学古琴就直接弹曲子,自己能弹下来吗?恩师说:“这曲子并不大吧?我学琴时是以《醉渔唱晚》开指”!几年来自己也一贯直接通过曲子来练琴,也未弹过什么练习曲,后也陆续弹过一些大曲,也并未因为没会弹过练习曲而受到影响弹不下去的。
“以曲代功”是否落后,我想检验的标准唯有我们自己及我们手中的乐器,当这一方法还能适应这件乐器时,那么它便有存在的理由。能用简单而又快乐的方法便能学会古琴,又何必非去弹那些枯燥的练习曲呢?所以,朋友,请别忘了你学琴的目的:是想通过学琴从中得到快乐,而非让古琴成为你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