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路梆子,又名“上路戏”,是华北地区最早形成和最具影响的剧种,与中路梆子、上党梆子和蒲州梆子并称山西四大梆子。在山西北中部、内蒙古中西部、河北西北部及陕西北部等地区,影响深远,很受人们的喜爱。年北路梆子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北路梆子的发源地在雁门关以北的大同一带,当时就有蒲州梆子艺人来此演出,并与当地的雁北秧歌相融合,慢慢形成了以“奚琴”和梆子为主要伴奏乐器的“山陕梆子”,17世纪、18世纪开始向四周扩散传播,慢慢地演变成拥有自己独特的体系,势力庞大的北方梆子系统,后来山陕梆子开始分裂,山陕梆子北路蜕化出一个北路梆子新剧种。至19世纪初叶,北路梆子已趋于成熟。当时北路梆子分为大北路和小北路。大北路的行腔平稳,深沉;小北路则行腔华丽、委婉,但二者皆高昂激越,男女同调。受蒲州梆子的影响,北路梆子的表演往往大气磅礴,气势恢弘,强健有力,表现出一种强悍的性格,所以深受豪爽的晋北人们的喜爱。在发展中,北路梆子渐渐形成了红、黑、生、旦、丑五大行,其中胡子生、大花脸、青衣合称“三大门”,极重唱工;小生、小旦、小丑合称“三小门”,侧重表学业。音乐部分主要包括唱腔、曲牌和锣鼓经三部分。路梆子的唱腔结构属于板腔体,有慢板、夹板、二性、垛板、流水板、三性板、倒板、滚白、介板、花腔等的基本板式。传统伴奏乐器有文、武场之分,文场乐器有梆胡、二弦、三弦、四弦,通称“四大件”,另外还有笙、笛、喷呐等乐器,武场乐器由板鼓、马锣、饶钱、手锣、梆子、战鼓、小音锣等组成,和晋剧基本相同。在发展中,北路梆子渐渐拥有了很多传统的剧目,影响深远的主要有《哭殿》、《斩黄袍》、《杨八姐游春》、《王宝铺》、《打金枝》、《侧美案》、《蝴蝶杯》、《斩十王》、《算粮》、《金水桥》、《血手印》、《访白袍》、《回龙阁》、《九件衣》等两百多出,这些剧目都具有慷慨激越、稳健粗犷、淋漓酣畅的边塞风格,深受城乡劳动人们的喜欢。北路梆子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特别是对戏曲发展史和地方文化史的研究更是提供了很多宝贵的资料,然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河北梆子渐渐无法与时俱进,过去的那种万人争睹的情况已经变成了历史。现在北路梆子面临着人才断层,演出市场萎缩,经费短缺等问题,这个古老的剧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急需人们的抢救和挖掘。为了保护这个古老的剧种,因而年,北路梆子入选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家有没有看过北路梆子的表演节目,你们喜欢这些节目吗?欢迎大家和小编一起讨论你喜欢的节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6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