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衣顺母孝哉,闵子骞榆木斋

《芦衣顺母》:孝哉,闵子骞!文:枯木国人注重孝道,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优良表现,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华人最基本的传统道德规范。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子女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人们应该身体力行。孝道是一个文化体系,既有文化理念,又有行为规范,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包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逐步抬升的一个整体多元文化。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演变,已经成为华人的性格特征和文化符号,深深地嵌入到华人的基因当中。关于孝的故事和传说汗牛充栋,俯拾皆是,最为经典的当属《二十四孝》,这是元代人把古代经典孝道故事汇编在一起的故事集,在我国流传极为广泛,不少事迹妇孺皆知,对社会道德规范教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以现在眼光来看,其中有些并不合时宜,并且有些甚至有点过于迂腐,比如“郭巨埋儿”,这肯定是糟粕。这个我们不必过于强求和苛责,因为每个时代人们的规范和行为是不同的,我们要从其思想性和出发点去考虑,而不是用放大镜去挑剔和指摘。在《二十四孝》里面,有不少故事非常感人,其中之一是“芦衣顺母”,讲述的春秋时期“千古孝子”闵子骞的事迹,到如今依然有教育意义。闵子骞,名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丘弟子,孔子七十二贤之一,孔门十哲之一,被后人尊称为“闵子”。关于闵子骞的故事,在孔子的言行录《论语》、司马迁《史记》以及宋代《闵子单衣记》中均有记载。闵子骞生于鲁昭公六年(公元前年),出身贫寒,生母去世过早,父亲继娶后母,又生了两个儿子。后母对待闵子骞和亲生儿子不同,寒冬腊月,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絮棉衣用丝绵,而给闵子骞则用芦花絮衣。闵子骞和父亲一起外出干活,闵子骞为父亲拉车驾辕,由于天冷,冻得直抖索,以至于失辕,父亲以为他偷懒,便用鞭子打他后背,结果衣破,露出芦花,父亲才知道儿子是冻得没力气。回家后再看另两个儿子的棉衣,则是用丝绵絮就,非常保暖,于是对闵子骞后母说:“我娶你,是为了孩子不受饥寒,如今没想到你竟然如此欺骗我,让孩子受冻!”,便要休妻,闵子骞则上前哭劝:“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坚决不让父亲休妻。后母也感动认错,发誓要对闵子骞和亲生儿子一样对待,于是父亲原谅了妻子,一家人得以和睦相处。孔子知道后,感叹道:“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论语·先进篇》),从此闵子骞的孝行名闻天下。其后求学于孔子,孔子仕鲁期间季氏曾聘请他出任费宰,闵子骞婉拒说:“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请替我婉言谢绝了吧。如果再请我的话,我必定会去躲在汶上。),后来,闵子骞终身未仕,卒于鲁哀公八年(公元前年)。闵子骞的事迹传诵千古,感动了无数人,后来闵子骞被配享孔庙,人们给闵子骞修建祠堂和纪念碑,闵子骞的故事也被改编成各种戏曲和故事传播,非常受民间百姓欢迎,其中有蒲剧《鞭打芦花》、晋剧《芦花》最为著名。最后,我们选取宋代诗人金朋说赞叹孝子闵子骞的一首诗作为结尾:《闵子骞》金朋说名称大孝世之难,袄絮芦花岂耐寒。宁使一身甘冻死,肯教三子受衣单。/9/27榆木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