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邦盈李扬胜黄宏强
一
文化是什么,应该没有多少人花心用思去探究,可是我们的生产、生活,乃至伟大的事业,何时离开了文化呢?最近在塔洋的走走访访,更是深为文化的强大和成就感慨不已。中华文化五千年,优秀精粹知多少。
塔洋是海南琼海的一个镇,位居琼海市的东北部,一条潇洒的琼文公路贯穿其境。繁荣的镇墟,美丽的乡村,勤劳的民众,灿烂的精英,确实是令人称道点赞。站在创建于年聚奎塔前,你自然而然地会对一方历史的浮想联翩;游览一回“七星伴月”,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人间星星和月亮的样子;看一看大顺农场的樱花树群,你就会感受到什么叫浪漫醉人;在鱼良品一品草根三味,你就能享受到独特的乡味佳肴;在珍寨剧场看一看陈华琼剧学园孩子们的精彩表演,你就会不由自主地感慨后代可嘉;在孟里听一听音乐人王景诗无人乐团的演奏,你不得不深深地感慨科学技术的神奇。
应该承认,这些年塔洋的名字在媒体上的出现是非常频繁的。想来也是必然的,城乡繁荣百业兴旺亮点处处,各路媒自然会接踵而至,拍摄、采写,电视、报纸、网络等的多方报道。就说几颗小星星吧,分别就读于塔洋镇中心小学和里文小学的王茜和陈春霞,都才12岁,年在第二十二届中国少儿小梅花荟萃活动中,双双摘得“金花”称号。据介绍该届活动共有来自全国24个省、区、市和中直机构、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美国、加拿大的名选手参加终审,涉及剧种有京剧、越剧、黄梅戏、粤剧、琼剧、晋剧等35个。陈春霞9岁起师从塔洋陈华琼剧学园的冯辉学琼剧,王茜11岁也是跟冯辉学琼剧。年,13岁就读于塔洋中学的王元诩又获得了二十三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金。教授学戏的也是冯辉老师。至于农夫市集、莲塘、塔洋历史文化展馆、塔洋珍寨剧场、塔洋琼剧文化园等等,那就更是让人流连忘返了。
实际上“塔洋”是一个新生的名字,年人民公社成立的时候才起的,得名于境内有巍巍的聚奎塔与广阔的大田洋。在此之前,现在塔洋镇管辖的范围,古称端赵都,得名于境内有端山赵水。端山,就是现在塔洋镇委、镇政府的所在地。赵水,在端山之南、南门岭之北,俗称县前塘,又称赵湖。历史上端赵曾为会同县(年改为琼东县)县治,经历了元(末)、明、清和民国四个朝代,历时约年。县衙就建于端山。现在在宽敞的塔洋镇委、镇政府办公大楼后面还留有几块石头,其中两块应该是用于建筑立柱的基石,有一块竖着的老石上面还刻有“端山耸翠”四个大字,下面是三行的说明文字。
在近代,包括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塔洋人的奋斗是感天动地的,献身于革命事业的烈士就有人。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政干部、专家学者、成功人士、海外教精英就有一百多人。
不得不让人感慨不已了,原来塔洋的土地竟是如此的钟灵毓秀,塔洋的历史竟是这么的丰富厚重,塔洋的人民竟是如此的杰出卓越。历史是不会变成尘土的,昨天和今天是连在一起的。历史的繁荣兴旺与今天的蒸蒸日上与未来的光辉灿烂总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今天就是明天的历史。
二
塔洋古县城,商业区域老市只有一条横贯城东门至西门并延伸至城外的街道,青砖铺路,街道狭窄,房屋低矮,隔日市集,平时就比较冷清。如今,老街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或者只是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了,现在展现人们眼前的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大街道,街道两旁就是一幢幢高大敞亮漂亮气派的高楼大厦。但是,“老市”这个名字还在用,还是时常挂在人们的口头上。其实这里所说的老市不是市,是一个人外号,其人真名实姓叫做李秀春。应该说“老市”这名字很不错,让人觉得有点亲切又怀旧。在塔洋,说老市很多人都知道是谁,见了面打个招呼也是叫老市老市,就连他的子孙也跟着这么叫,但是要问老市名字是什么可能知道的人就不是很多了。
一个名字对一个人来说就只是一个符号,但是名声大了传播远了那就变成招牌了。塔洋的“老市茶店”就是一个响响亮亮的招牌,如果你有机会亲自到那里看一看喝杯茶,你就会感叹什么叫生意什么叫赚钱。在琼海的乡镇,就是在市上城里,要找到一个规模这么大生意这么好的平民化的茶店确实不容易。
一个人的威信一个事业的兴旺不是偶然的,更不是轻而易举的。按祖上来说,老市三代都是演过琼剧的人,如果他也接过来,就是第四代传人了。问题是当时家庭贫穷兄弟姐妹人口众多,饭都吃不上,哪有心思去唱戏呢。当时正逢改革开放,他就走出去到外乡的茶饭店打工,竟然学得了一手制作糕点的手艺。接着就回到家乡在塔洋老市开了一间茶店,取名“老市茶店。”夫妻俩起早贪黑不怕艰苦,糕饼精致茶水可口,诚心待客价格公道,名声远扬美传,生意越早越好。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也上门采访、报道。一时间,老市茶店常常是一天到晚都客人不断人头攒动。他的最好吃的烤包更是供不应求,遇有什么的节庆喜贺,人们总是一担一担成百成百地预约定做。
老市是个敢于有梦想的人,他看到塔洋新市区发展很快,就行走查看了有回,就在地理位置很好的莲塘前面买了一块好大好大的地,盖起了一幢气派的楼房,把老市茶店的牌子挂了上去。这一回,他的生意可大多了。不过他经营有方,分摊管理,生意非常的红火。很多人都说他不知赚了多少钱。
除了生意,老市还有一件他认为是非常神圣的工作,就是管理嘉炉东关庙。嘉炉东关庙是为纪念王源寿和他的独生子王金赵、侄子王周讫而建。王源寿为会同县署迁至端赵都的首任知县,历任十八载。王源寿在担任知县期间,建立学堂施礼教德治,捐出土地供百姓耕作,百姓敬为父母。为稳定社会铲除贼匪,王源寿、王金赵、王周讫分别率兵血溅沙场。朝廷赐封源寿公为“英烈护国大元帅”,封金赵公为“巡郭安邦显应孝勇二将军”,封周讫公为“现世义勇三将军”。一门英烈功名深受百姓敬仰,后来县署在嘉炉和县城东门想建造嘉炉庙和东关庙,安放三位神灵,供官民祭祀。文革时两庙被毁。年民众和社会各界乐捐善款60余万元重建嘉炉东关庙,重新塑造三位神灵金身,让一方百姓永远纪念。老市把管理东关庙的工作做得用心细致尽心尽责,因为那是他敬仰英烈的真挚感情的体现。
衣食无忧心就宽,放松之时老市就喜欢来几句琼剧。他唱琼剧说了应该是来自天赋,没有经过怎么的学习,一张嘴就有板有眼字正腔圆地唱起来,脚手也自然而然地跟着出去了。手中有钱了就想做些事,做什么好呢?老市自然想到了琼剧。祖上三代都唱过琼剧,到了自己的手上不应该就弄丢了。可是自己已经一把年纪了,怎么能上台去呢?于是他又想到了培养孩子。实际上,在塔洋想培养孩子唱琼剧的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胡钰南。胡钰南是80后,塔洋人的媳妇,非常有本事的女强人。她是大路镇新阳光幼儿园的园长,事业做得红红火火。在网络上一打上她的幼儿园的名字,有关的新闻报道、工作、活动、成绩就刷刷地出来了。确实不简单,好大的规模,好规范的管理,多学生,老师们的精神面貌确实好。胡园长之所以想到培养孩子唱琼剧,一个原因是她喜欢琼剧,不只是一般的喜欢,而是非常非常的喜欢。另一个原因是她的工作就是教育培养孩子,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就是她心里的快乐,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就是她最大的幸福和满足。
两巴掌一拍就响,两人一联手一个创办“塔洋陈华琼剧学园”的想法就出来了。两人的分工是李秀春担任园长,负责上下沟通协调,胡钰南担任副园长,负责园内大大小小的事务,还要兼管财务的工作。至于钱从哪里来,都是他们两个人自掏腰包。主意已定说干就干,租用场地,聘请教师,招收学生,开展授课。林日健不是塔洋人,但是他痴迷琼剧,为学园请琼剧名家指导,争取省剧协对学园的支持,编辑教材亲自上课。教师冯辉原是琼海琼剧团的名演员,表演教授很有一套。学员来自塔洋、大路、阳江、嘉积、潭门、博鳌等地,都是7——15岁的中小学生。
塔洋陈华琼剧学园的创办是一件大喜事,群众奔走相告,海南省文联、戏剧界的领导和名家都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