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有戏
武汉自古有戏。很多人知道武汉是个“戏码头”,但对这个名头的来历却不甚了了。既然是码头,就是要拜的,在中国传统戏曲的势力版图上,武汉是第一方阵。单从剧种来说,汉剧是京剧的前身,京剧中的西皮二黄就是直接从汉剧里拿来的,很多京剧剧目至今仍然保留大量的武汉方言,《坐楼杀惜》里,宋江向阎惜娇索还书信,“大姐,快将书信把还与我”,百忙之中说的还是武汉话。码头要有硬实力,也意味着融汇和交流。20世纪上半叶,秦腔、豫剧、评剧、花鼓戏……都要来武汉“打码头”,在何祚欢的回忆里,武汉的舞台十分包容,“南来北往的人都聚集在这里,无论什么戏种来演出都叫座,全国无论哪里的戏班子来汉口登台,只要本事过硬,都可以找到吃饭的地方”,武汉人爱戏,懂戏,就连名不见经传的扬剧,都能在武汉连演一个月。如果闪回到上世纪30年代的汉口,中山大道上,上起五马路、下到一元路,就这一小段路,就有40多家剧场、多座戏园、多个茶馆,是个名副其实的“戏窝子”。从“戏窝子”到“戏码头”,真正一锤定音给武汉盖戳的其实是梅兰芳先生。先生曾六次来汉演出,目睹这里最热闹的剧院、最疯狂的票友,汇集全中国最好的戏、最红的角,不禁感慨动容:武汉,与北京、上海并称,是中国戏曲的“三鼎甲大码头”。而今,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上,武汉将再现戏码头兼收并蓄的气度风神:31台参演剧目来自全国23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涵盖京、昆、评、豫、越剧、黄梅戏等14个戏曲剧种以及话剧、歌剧、儿童剧,如果有兴趣,你甚至可以去欣赏一出闽南语的高甲戏,别怕,有字幕。
武汉·入戏
或许你要问我,为什么要去看戏?你上一次去剧院又是什么时候?的确,跳上高速运转的时代列车,我们已经很难为节奏缓慢的戏剧付出耐心,而适当的耐心正是欣赏戏剧的入场券,慢下来,你才能进入舞台上那个世界,和剧中人一起过一遍不一样的人生。也许不是戏剧式微,只是我们太急了。事实上,戏剧也正在将迎来新的窗口。当人与人的连接变得越加稀薄,无论新的视听消费可以怎样满足我们的感官,我们还是期待走出家门,走进剧场,感受真切的体验,而“此时此地我在场”的沉浸互动,正是戏剧的核心魅力。友益街上的人民剧院,还保留着手写水牌的传统,细致的笔触就像武汉戏剧的根脉,绵延传承,从来没有断。关于武汉与戏剧的渊源有过很多讨论,为什么这一方水土可以涵养戏剧,也许我们可以从城市的精神底色来打量。戏剧植根于冲突,而冲突则来自强烈的生命力。说起生命力,武汉人那是当仁不让——很少有人能比他们更投入地生活,他们姿态鲜明,斗志昂扬,笑和泪都相当用力,武汉人身上充满了戏剧性的元素,如果生活是舞台,他们就是最倾情挥洒的艺术家。远有救亡图存的热血,近有抗击疫情的壮举,武汉从来不缺故事,这也是好戏诞生的土壤。本届戏剧节的主题定名为“戏聚英雄城·礼赞新时代”,10日晚上,由武汉人民艺术剧院创作的话剧《逆行》上演,这部作品凝结了一千多万武汉人的生命经历,其意义已经不能用简单的“作品”一词概括。当剧中的快递小哥站在阳台上,在万家灯火之中唱起国歌,台下观众心理防线瞬间失守,原来,那些伤痛和坚持,我们从未忘记
话剧《逆行》演出现场。记者许魏巍摄武汉·看戏
本届戏剧节将一直持续到10月28日,如果你热爱戏剧,喜欢故事,接下来的每一天都像过年。如果你爱看波澜壮阔的史诗,被《觉醒年代》感动到热泪盈眶,可以去看看评剧《相期吾少年》,从爱人的视角感受李大钊的热血岁月。同样讲述家国情怀的还有话剧《深海》,改编自“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将一生献给祖国核潜艇事业的动人事迹,绝对赚眼泪。除了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主义剧目,本届戏剧节还有多部新编历史剧和推陈出新的传统剧目上演,比如豫剧《郾城大捷》、川剧《草鞋县令》、花鼓戏《蔡坤山耕田》、晋剧《烂柯山下》,都颇具地方剧种特色,值得一看。本届戏剧节的另一大热点,是根据同名电影改编的古装武侠京剧《新龙门客栈》,已经先睹为快的观众表示,史依弘版本的金镶玉比张曼玉还要英姿飒爽,过瘾极了。那么,观赏这样水准的国家级大戏需要多少钱?本着文艺惠民的原则,本届戏剧节演出的票价最低20元,最高80元。何祚欢回忆他的小时候,在武汉看一场名角大戏,要花掉四个大洋。划不划算,你说了算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