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吉剧桃李梅青年

贵阳儿童白癜风 http://news.39.net/bjzkhbzy/211019/9580342.html

吉剧是吉林省优秀的地域文化符号,吉剧奠基之作《桃李梅》凝结了吉剧艺术的精华,年首演以来,被20余个剧种移植,是吉剧艺术得以活态传承的保留作品。9月22日,吉林省戏曲剧院吉剧团实施的国家艺术基金年度艺术人才资助项目“吉剧《桃李梅》青年表演人才培养”结业仪式暨汇报演出在长春桃李梅大剧院举行,来自全国11个专业院团的15名学员,以出色的舞台演绎,集中展现了为期1个月的学习成果。

本次参训学员均是有相当专业基础的青年戏曲表演人才,涉及评剧、京剧、吉剧、晋剧、龙江剧、辽剧、湘剧、彩调剧等剧种。邬莉、李松桥、肖汉臣、安静芳、梁学华、李占春、郭培利、侯为民、马士杰、刘巧云、初桂芝11位艺术实践经验丰厚、艺术视野开阔、艺术技能高超的吉剧名家名角授课,通过科学的课程设置和一对一教学、公共课等方式,使青年演员开阔了眼界,促进了经典剧目的传承和不同剧种间的交流,培训成效显著,收获丰硕。

教学细致,倾囊相授——“连一个叹气都有一个故事在里面”

培训期间,授课专家因材施教,挖掘每一个学员的特点,让其互相指导,交换长处,正如吉剧“不离基地,采撷众华,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方针一样,打破地域和剧种限制,使学员博采众长,汲取精华,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教学过程中,专家从吉剧唱腔的一板一眼到咬字归韵的一字一句,从表演的手眼身法到人物内心的精雕细琢,亲自示范,耐心指导,使学员在有限的时间里,快速掌握了人物的核心,领悟了吉剧的精髓和《桃李梅》的魅力。柳州市艺术剧院地方戏曲剧团副团长吴茜表示:“在初次学习吉剧唱腔时,每个字、每个音符老师都教得很细致,就连一个叹气都有一个故事在里面,只有在学校上课才有这样的体会。”学员们纷纷表示,不仅学习了《桃李梅》这部经典作品,更学习了前辈艺术家的创作方法和创排精神,被艺术家们的满腔热情和艺术情怀所感染,看到了自身的差距,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增强。

求知若渴,交流互助——“这种学习氛围是我很久未见的”

参加培训的学员有的是吉剧《桃李梅》的新生代扮演者,有的是第一次接触吉剧,还有的是第一次扮演古装戏,这些学员平均年龄30岁左右,朝气蓬勃,对艺术充满渴望。面对针对性强、高密度、高强度的学习,他们发扬刻苦努力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操守,让自己在短时间内释放出最大能量,不断超越自己,融入角色。每天上午8点半正式开课前,排练室早已有很多学员在复习,他们经常加班预习唱段,反复听曲谱到深夜,互相指导,交流心得,直言缺点,相互纠错,遇到不同的见解,会格外兴奋并展开热烈的探讨。“这种学习氛围是我很久未见的。”长沙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演出团副团长宋纪刚对此感触颇深。

策划周密,高效配合——“不单单是工作,更是吉剧人的精神和担当”

“这次培训的创新和亮点,是在开班第一课请来了杨靖宇干部学院的丁彬副院长,为我们上了一堂严肃生动的党课。”吉林省戏曲剧院吉剧团在人才培养上积累了经验,拓宽了视野,通过第一节党课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学员政治站位,为培训班高质量推进奠定了基础。此外,从培训项目的谋划、申报、立项、招生到开班,在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和各级领导部门的指导下,每一个环节都做精做细,力求完善。剧团全体工作人员精诚合作,对学员的食、宿、行、课程安排、疫情防控、班级管理等各方面工作及时、高效、有序,使学员在一个月的培训中,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在不影响培训项目的同时,剧团还完成了新创剧目吉剧《红雪花》的建组和前期创排、《小村故事》的恢复排练、“精彩夜吉林”的演出、像音像工程吉剧《桃李梅》的录音……吉林省戏曲剧院副院长张思光表示:“这些项目不仅仅是同步推进的工作,更蕴含着吉林文艺工作者向上而行的奋进力量和吉剧人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使命担当。”

在汇报演出中,学员们把30天的所学、所思、所悟展现在舞台上,一字一腔、一招一式之中,把人物塑造得立体鲜活,给吉剧《桃李梅》这部经典作品增添了新的活力,15名学员均以优异的表现和成绩,取得结业证书。培训班的完美收官,不仅是对青年演员所学所获的高度认可,更是一次有价值的探索和尝试,对发展吉剧艺术、培养传承人才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