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陕北的民间戏剧一

北京最好手足癣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833710.html

今天小编带大家了解陕北的民间戏剧。陕北道情又称清涧道情,主要在清涧、安定(子长)、安塞、延川、甘泉等县流行传唱。此外,在米脂、葭县、神木、府谷等县多流行传唱东路道情,即山西临县、兴县一带道情;在保安、靖边、定边等县多流行传唱陇东道情。陕北道情曲牌声乐是由道家所演奏演唱道曲、词调、曲牌与陕北民歌、说书声乐衍变形成的。曲牌有丝弦曲牌和吹打曲牌(唢呐曲牌),共约多种余支,如六板、八板、紧八板、留板(绕板)、磨板、杀姬、满天星、照鬼灯、大阴尸、小阴尸、柳青娘、急毛猴、大摆队、将军令、上南坡、下江南、西江月、青天高、花梆子、哭皇天、闹五更、喂猪牌、挡狗牌、洒扫牌等。

伴奏乐器有笛子、管子(一端插一扁形芦哨,为清涧道情特色乐器之一)、唢呐(艺人称“勾道情”)、三弦、四胡(清涧一带称“四股弦”)、二胡、板胡、渔鼓(又称道筒、竹琴)、板鼓(又称脆鼓子)、大小镲、大小鼓、碰铃、简板、拍板(又称牙子)等。陕北道情素有“九腔十八调”之说,约有唱腔50余种,如老调大起板、老平调、皂罗袍、蒙头纱、还阳调、流水、哭板、十字调、耍孩调、一枝梅、梁腔(亦作凉腔)、太平调等。清涧(包括今子洲县南川一带)、安定、延川一带素有“道情窝子”之称,几乎各村庄的人们都会演唱道情,仅清涧县有知名“道情村”达70余村。民国时期,大多“道情村”有自乐班(秧歌队)或从事半农半艺的道情戏班子。

为数众多的道情自乐班、秧歌队,在夜晚、雨天、冬闲时间和本村本地的春节活动中演出。道情戏班子,备有专门戏装、道具,除冬闲和春节在当地演出外,还到各县庙会上演出。民国十年至二十九年(—),清涧慕家沟村、山岔则村、寺则河村、乐堂堡、寨沟村、驼耳村(今属子洲县)及米脂的双湖峪麻坪村、佟家坬村(今均属子洲县)等村先后办有道情戏班,演出的剧目有《打城隍》、《河神娶妻》、《杀狗劝妻》、《李大开店》、《高老庄》、《刘全进瓜》、《湘子出家》、《杭州卖药》《牡丹亭》、《卖油郎》、《四郎探母》、《蓝衫记》、《毛洪跳墙》、《二女子游花园》、《李翠莲大上吊》、《小姑贤》、《祭阳关》、《换妹子》、《秃子闹房》、《张良卖布》、《王三小求妻》、《打沙帽》、《墙头记》等。

这些剧目,不少是由晋剧、秦腔、眉户等剧种移植而来,多为老艺人凭记忆授徒,无台本。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倡导演新戏,清涧等地的道情戏班演出边区文艺工作者编的新剧目有《纺纱》、《防荒》、《做军鞋》、《捉归队》、《难民图》、《乌鸦告状》、《母报子仇》、《南下开荒》、《伪军反正》、《李会长坐堂》等。多用碗碗腔、陕北道情演唱(志丹一带用陇东道情演唱),民国时期在陕北各地流行,尤以洛川、中部(黄陵)、鄜县、保安(志丹)一带盛行。

民国二十二年()前后,洛川县金盆、白牛、居生、好音、作善、冯家等村有皮影班子18家,中部县有成兴隆领的“兴隆线偶戏班”、隆坊人马毛领的线偶戏班子及店头张安林、田庄李振荣、秦家原田九等人分别领的皮影戏班子,鄜县有羊泉原、八合、肖村、念子头村缑百万等人分别领的皮影戏班子,清涧县有店则沟白长山、张家川张应祥、县城高步海、李家塔蒋得军等人分别领的皮影木偶戏班子,绥德县田家岔李家沟村皮影戏世家杨友亮一家领有6班皮影戏,米脂县有县城高兴旺领的皮影木偶戏班子,吴堡县有冯家岔村冯朝太领的皮影木偶戏班子,横山县有威武堡刘建业领的皮影木偶戏班子,靖边县有龙州黄守仁、陈喜魁等人分别领的皮影木偶戏班子等。

皮影、木偶戏班艺人们身兼多艺,能掌竿耍杆,又能敲、拉、唱,大多白天演出木偶戏,晚上演出皮影戏。伴奏乐器主要有碗碗、板鼓、马锣、二股弦、板胡等。演出小戏剧目有《唐僧取经》、《真假罗成》、《钉缸》等。二十九年()后,各地皮影、木偶戏的演出逐渐走向衰落。民国前期,眉户剧主要在中部(黄陵)、宜川、洛川、鄜县一带流行演出;秧歌剧,又称小调戏,主要在米脂、绥德、吴堡、神木、清涧、安定、延川等地闹秧歌时演出。传统秧歌剧目有《摘南瓜》、《毛红跳墙》、《掐草帽》、《蛮婆算命》、《张良卖布》等。

抗日战争时期,在陕甘宁边区新文艺运动中,马健翎、柯仲平、苏一平、朱丹、任桂林、卜三、杨绍萱等一批边区文艺工作者发展地方小戏,推陈出新,先后编演眉户、秧歌剧新剧目有《兄妹开荒》、《夫妻识字》、《劳军》、《边区自卫军》、《神神怕打》、《钟专员与胡县长》、《十二把镰刀》、《查路条》、《穷人恨》等。眉户、秧歌剧即在陕北各地流行演出,并在民间涌现许多著名艺人。鄜县民间艺人李卜尤以演唱眉户剧著称,三十年()他受聘担任边区“民众剧团”的教练,并经常应邀到“鲁艺”传授演唱技艺。著名女作家丁玲特撰文《民间艺人李卜》在三十三年()十月十三日《解放日报》上发表。

此外,延安民间艺人刘志仁、靖边民间艺人杜芝栋等不仅秧歌剧演唱得好,而且会编会导,杜芝栋先后编演《破除迷信》、《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防荒抗旱》、《不识字的害处》等秧歌剧,他们于三十三年()十月都以“文教英雄”的身份出席了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受到毛泽东的表扬。民国十二年()春,共进社骨干成员魏野畴(系中共党员)到榆林中学执教,他组建成立学生剧社,先后排演反封建内容的《孔雀东南飞》、《麻雀和小孩》、《可怜闺里月》及揭露帝国主义侵略和军阀卖国的《卖国贼》等话剧。时剧中女角多由魏野畴等人以男扮女。

二十年()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后,宣传救国的话剧运动在全国各地普遍开展,榆林、清涧等地中学、高级小学校的师生上演宣传救国的话剧活动也随之兴起。二十一年()五月,在清涧各界举行的“五九”、“五一八”、“五三十”纪念大会上,清涧县第一高级小学师生等演出《抗日胜利》、《拒毒》话剧。二十二年()一月一日、二日晚,陕北共立职业中学师生在本校大礼堂先后演出《父归》、《可怜闺里月》、《致同志》、《复活的玫瑰》话剧。二十三年()五月五日,在洛川各界举行的“五五”纪念暨“新生活运动”宣传大会上,洛川县第一高级小学师生等演出《一片爱国心》、《九一八事变》等话剧。

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至三十一日,在榆林各界举行的“庆祝蒋委员长(蒋介石)出险大会”期间,榆中、女师、职中师生等演出《破镜难圆》、《鸦片之害》、《因果鉴》、《血花泪史》、《汉奸的子孙》、《死亡线上》等话剧。二十六年()七七事变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榆林抗敌后援会(年改称陕北民众抗敌动员指导员办事处)组织榆林各中等学校师生等相继成立“战地服务团”、“榆林女师别动队”、“下乡工作团”、“大时代剧团”等文艺团体。这些文艺团体利用假期分别到榆林、横山、神木、府谷及绥远东胜等地进行抗日救亡文艺宣传和慰问抗日将士。

好了,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分享点赞,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鼓励!如果想看更多内容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