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就在身边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一生坚守

本文转自:太原广播电视台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从事文艺工作的盟员们通过学党史、悟思想,丰富党史知识,拓宽创作视野,用艺术形式讲好党的故事、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武凌云参与创作主演的优秀晋剧剧目《高君宇与石评梅》深入基层、校园进行演出,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为传承弘扬晋剧艺术,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贡献了民盟力量。

——编者

武凌云,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民盟太原市委会副主委,山西省人大代表,太原市政协常委,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曾获: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五届中国“映山红”戏剧节表演一等奖、第八届全国戏剧“文化奖表演奖”、中国——东盟戏剧周“朱槿花”奖·优秀演员奖、“山西省跨世纪”杰出青年人才、山西省“跨世纪”戏剧新星、太原市委宣传部授予的“武凌云晋剧名家工作室”称号。

武凌云出身梨园之家。父亲武忠、母亲阎惠贞,都是晋剧界的代表人物、国家一级演员、晋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妻子王春梅也是国家一级演员。武凌云继承了父亲的老生戏《跑城》、红生关羽戏和母亲的须生戏《三关点帅》、《芦花》等,又结合各剧种声腔特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前山之路是戏,教我以使命,教我在社会人格中自我实现,以身践行;后山之路是信仰,假我以羽翼,教我在自然人格中超越,心灵在戏剧天地里遨游。”四十多年的戏剧生涯,武凌云始终坚持"演戏不演人"的艺术信仰,不让自己成为"戏奴"。他演关羽,为了让观众感觉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关公真正走上晋剧舞台,他不辞辛苦,做足了功课,每到一个关帝庙都要细心揣摩关公塑像的神态和动作,每当看到关于关公的书画或者电子版图片,他都仔细观察,细细品味,精心设计一招一式。据他自己估算,现已搜集到的相关画像、塑像资料,数量达到三四千种。比如,在‘夜读春秋’这场戏中的动作就是从关帝庙塑像那儿学到的。他塑造的关公形象,既具有英雄之奇,又具有世人之俗,演活了中国民众心目中忠义神勇的“关老爷”,赢得了“中国晋剧活关公”的美称。

武凌云在继承父辈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自己,汲取众家所长,为己所用,吹拉弹唱,唱念做打,全面发展。他在《华容道》《古城会》里饰演的关羽、《跑城》中饰演的徐策、《续范亭》中饰演的续范亭等角色,深受领导、专家与观众好评。

作为太原市实验晋剧院副院长,武凌云着眼全局,积极主动配合剧院一把手,全面开展院部工作,不越权,不抢功,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做了许多实实在在、惠及全院的工作。尤其是在业务上,他广泛联系,积极交流,每年为剧团争取大半的演出任务,真正地解决了剧团的生存问题。

作为民盟太原市委会副主委、市政协常委,武凌云最关心的还是群众的文化生活。他说,“艺术来源于人民,还原于人民。”要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戏曲工作做到实处,这是统战工作的一部分,是他应尽的义务。从艺四十多年来,他频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不计报酬,不辞辛劳。到贫困山区扶贫演出,去劳教所、戒毒所帮教送暖,去部队、工地、厂矿慰问演出,无论严寒酷暑,无论风霜雨雪,总是冲在最前面。随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送欢乐、下基层",北京、上海、宁夏、陕西、海南、台湾、香港等省份,足迹遍涉大江南北。他说:“这几十多年来,我几乎年年都在田间地头搭就的舞台上摸爬滚打,已经习惯了基层老百姓的掌声。只要观众需要,我愿意随时为大家送上演出。”他还经常说,演员演戏不能为得奖而演戏,应该用得奖的作品来回报观众。他这样说,也这样做了。繁重的工作及演出任务,使武凌云在演出中伤及左腿。可即使在住院治疗期间,工作也一天没耽误。

"认认真真演戏,清清白白做人。"是武凌云的人生信条。他始终坚持自己简朴的生活,诚恳的态度,踏实的作风,洒脱的为人;身兼数职,却两袖清风,纤尘不染。武凌云感叹: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演关公戏,要学关公品行,做关公人。

他兴趣浓厚,广泛涉猎,琴棋书画,能歌善舞,沉浸在艺术的殿堂里乐而忘返。曾参与山西省歌舞剧院音乐剧《天水》排演和山西省话剧院《立春》原生态伴唱,开创了传统晋剧与现代音乐剧的合作先河。为了丰富晋剧的表现手段,让山西观众领略"变脸"的神奇艺术,也为了实践让"艺术成为民族共有"的宏愿,他亲赴四川,拜"世界变脸第一人"的王道正老先生为关门弟子,学习川剧变脸绝技,历经三年,终于如愿。由于他博采众长,跨曲种、跨行当,被观众称为三晋戏曲舞台上的多面手。

艺术的发展繁荣,在于不断改革,推陈出新。武凌云认为,戏曲应该与时俱进,加入一些流行元素来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如果老是一成不变,观众就会审美疲劳。戏剧演员应该借着山西建设文化强省的劲风,不断地提高自己,在山西这块沃土上打造我们晋剧的品牌。正因为此,他与他所在的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大胆创新,不舍昼夜,先后推出新编革命现代晋剧《高君宇与石评梅》和大型舞台晋剧《关公》。

为了让晋剧艺术传承下去,他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收了不少徒弟,包括专业、业余演员及票友、戏迷,其中有20多位徒弟都在演关公。他希望山西的晋剧艺术后继有人,让关公精神在全国乃至世界舞台上大放光彩。(民盟太原市委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