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晋剧中国三大声腔剧种之一

晋剧,又称山西梆子,是山西三大声腔剧种之一,是流行于山西及周边地区的一种地方剧种。晋剧又称晋戏、山西梆子,是中国三大声腔剧种之一,流行于山西省及其邻近地区。晋剧音乐唱腔是以板腔体为主,兼有少量的曲牌体,音乐结构比较简单。

山西是戏剧大省,素有“中华戏曲摇篮”“戏曲之乡”等美誉。年5月20日,晋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11月12日晋剧项目入选调整后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一、历史沿革

晋剧形成与发展,同晋方言、地域文化的变迁及戏剧活动的发展演变密不可分。晋剧起源于元末明初,由山西南部方言中的梆子腔与当地流行的曲牌、小曲相结合,逐步演变而成。形成初期,因与当地民间音乐相融合,又受到其他地方剧种及民间歌舞的影响,不断吸收其他地方剧种的有益成分,晋剧逐渐发展成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地方戏曲。

二、艺术特色

晋剧的唱腔特点是:以板式变化为主,板式较多,音域较宽,演唱时有较大幅度的上下板变化。主要板式有:“大二眼”“大三眼”“小三眼”。伴奏乐器有:唢呐、笛子、板胡、三弦、琵琶、鼓等。晋剧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晋剧唱腔优美动听,通俗易懂,是山西民歌和山西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中国戏曲音乐艺术的重要材料。晋剧音乐以板腔体为主,兼有少量的曲牌体,音乐结构比较简单,曲调优美动听,表演质朴大方。晋剧唱腔中有大量的板式变化和大量的音程关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三、代表剧目

晋剧剧目非常丰富,有一百多个传统剧目和现代戏。代表剧目有《白蛇传》《秦雪梅》《金锁记》《王宝钏》等。晋剧有一套完整的表演艺术体系,以“三功五法”为基础,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表演体系。“三功五法”是指唱功、念功、做功、弹功和武功五项表演技术。在这五项表演技术中,又包含了唱、念、做、打等许多方面。其中,唱和念是晋剧最重要的表演技术,占整个表演技术的70%以上,而其中又以“大段念白”最具特色。

四、传承价值

晋剧作为一个地方戏曲剧种,以其丰富的剧目、优美的唱腔、细腻的表演、浓郁的地方特色,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晋剧自产生以来,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流派和艺术风格,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晋剧与山东梆子、河南梆子并称为“山西三大声腔”,是中国戏曲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剧种之一。晋剧艺术特色鲜明,并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是研究我国戏曲文化以及山西地域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同时,晋剧在向外传播、发展的过程中,还对推动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晋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