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晋城话说给晋城人”歌曲爆火后,大家就开始把山西和“4”联系到了一起。大到晋城文旅标志,影视剧里的晋绥军,山西博物馆里的文物都是四人一组,小到路边的狗狗,水池里的王八,就连垃圾桶都是四个一组。你还知道山西还有那些和“四”有关的吗?
五台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名山志》载:“五台山五峰耸立,高出云表,山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年,五台山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年6月,五台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年,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晋祠——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取景地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唐叔虞祠。它是为了纪念晋国的开国诸侯唐叔虞(后来被称为晋王)而建造的。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是晋国的祠堂。寺内古建筑数十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晋祠中,难老泉、少女像、圣母像被称为“晋祠三绝”。年月,晋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广胜寺——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取景地广胜寺,坐落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国家AAAA级景区。寺院始建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年),原名俱庐舍寺,亦称育王塔院,唐代改称广胜寺。洪洞广胜寺景区分为上、下两寺和水神庙三处建筑。飞虹塔、《赵城金藏》、水神庙元代壁画,并称为“广胜三绝”。飞虹塔是五座佛祖舍利塔和中国现存四座古塔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留有工匠题款、最大最完整的琉璃塔,央视86版《西游记》中《扫塔辩奇冤》唐僧扫塔的取景就在此处。年8月,经世界纪录认证官方工作人员现场测量审核,该建筑被确定为“世界最高的多彩琉璃塔”。
云冈石窟——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取景地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规模恢弘、气势雄浑,东西绵延约1公里。云冈石窟距今已有年的历史,是佛教艺术东传中国后,第一次由一个民族用一个朝代雕作而成皇家风范的佛教艺术宝库,是公元5世纪中西文化融合的历史丰碑。年月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年5月成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
祆神楼——山西四大名楼之一祆神楼位于山西省介休市顺城关大街东侧,民间俗称玄神楼,创建于北宋。祆神楼是一座雄伟高耸、建筑风格独特的木结构楼阁。它集山门、乐楼、过街楼于一体,三重檐十字歇山顶结构,建造风格独特、结构严谨、比例协调,屋顶琉璃精致华美,檐下木雕与众不同,是研究中国祆教文化的“活化石”。
飞云楼——山西四大名楼之一飞云楼位于山西省万荣县东岳庙内,为纯木质结构,被誉为“中华第一木楼”。飞云楼为元明风格建筑,高2.19米,全楼斗拱密布,玲珑精巧,与应县木塔并称为“南楼北塔”。飞云楼体量不大,但有四层屋檐、12个三角形屋顶侧面、2个屋角,楼木面不髹漆,通体显现木材本色。飞云楼是解店东岳庙内建筑群中的代表,民谚有“万荣有个解店楼,半截插在天里头”。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秋风楼——山西四大名楼之一“秋风楼”位于后土祠正殿后(位于古河东郡汾阴县,即今山西省万荣县西南),因楼上藏汉武帝刘彻《秋风辞》碑而得名。秋风楼创建年代不详,因黄河淹没,曾于清代康熙、同治年间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同治九年(公元年)重建。汉武帝刘彻曾5次巡幸河东,元鼎四年(公元前11年),刘彻祭祀后土庙时,正值晚秋,在汾河舟中欢宴群臣,慷慨高歌,写下“秋风辞”——秋风楼因楼上藏树汉武帝《秋风辞》碑而得名。
鹳雀楼——中国四大名楼之一、山西四大名楼之一鹳雀楼,又名鹳鹊楼,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蒲州镇。鹳雀楼为高台式十字歇山顶楼阁,外观层4檐,内部为9层使用空间,并设置电梯、楼梯组织垂直交通。整座楼阁分为台基和楼身两部分,总高度达7.9米,是四大名楼中最高的一座,是中国仿造楼中较为精致的。鹳雀楼整个的油漆彩画,是国内失传的唐代彩画艺术,经过国家文物局的专家多方考察抢救,重新创作设计,故鹳雀楼是国内唯一采用唐代彩画艺术恢复的唐代建筑。
平遥古城——中国四大古城之一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康宁路,地处山西省中部,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前年—前年),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整座城池宛如乌龟向南爬行,因此有“龟城”之称。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它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经济、社会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年7月20日,平遥古城获批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蒲剧
山西四大梆子之一
蒲剧又称蒲州梆子,山西省临汾市、运城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蒲州梆子,因发源于古蒲州而得名。蒲州梆子音调高亢,擅长于表现慷慨悲壮的历史题材故事。音乐和表演艺术传统深厚,尤以要帽翅、翎子、甩发等特技见长。年5月,蒲州梆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戏剧类。
晋剧——山西四大梆子之一晋剧,汉族地方戏曲,山西四大梆子剧种之一,又名山西梆子。因产生于山西中部,故又称中路梆子,也称为“中戏”,外省称之为山西路梆子。晋剧特点是旋律婉转、流畅,曲调柔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自己独特风格。年05月20日,晋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北路梆子——山西四大梆子之一北路梆子,又名“上路戏”,山西北部的大同、朔州、忻州及内蒙古、河北的部分地区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北路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之一。清代初期蒲州梆子北上,在忻州当地扎根后,逐渐形成北路梆子。其唱腔、曲调、念白均同蒲州梆子相近,但普调更高亢。后来又受了河北梆子一些影响,特别注重唱功,创造了很多花腔。年5月20日,北路梆子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党梆子——山西四大梆子之一上党梆子是山西省四大梆子之一,流行于山西东南部长治、晋城两市(古称潞安府与泽州府)。上党梆子以演唱梆子腔为主,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卷戏,俗称“昆梆罗卷黄”。其音调高亢活泼,具有粗狂、健康的农民艺术特色。年5月20日,上党梆子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王勃——“初唐四杰”之首王勃(年-年或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祖父隋朝著名学者王通,父亲唐朝官吏王福畤。中国唐代文学家、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其具体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临高台》《采莲曲》《秋夜长》《滕王阁序》等。
罗贯中——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约10年-约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太原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代表作有《三国志通俗演义》,其它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除小说创作外,还有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貂蝉——中国四大美女之一貂蝉(生卒年不详),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及其衍生作品中的角色,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貂蝉是民间传说中人物,原名任红昌,是山西一位村姑,也有人认为吕布部将秦宜禄前妻杜氏(杜秀娘)即是貂蝉。其登场于《三国演义》,只是小说家为了增添色彩而加进去的,正史并无记载。
杨玉环——中国四大美女之一杨玉环(年-年),号太真、杨玉、玉奴,蒲州永乐(今山西省永济市)人,齐国公杨玄琰之女。中国唐代唐玄宗的贵妃,音乐家、舞蹈家、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杨玉环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描述其为: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关汉卿——元曲四大家之首关汉卿(约年以前—约年),原名不详,字汉卿,号已斋(又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今山西省运城)人,另有籍贯大都(今北京市)和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等说。元杂剧奠基人,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居四大家之首。他的《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鲁斋郎》《单刀会》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白朴——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年-年后),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汴梁(今河南开封)人,晚岁寓居金陵(今江苏南京),金朝官员白华之子。元代杂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著杂剧十六种,现存《梧桐雨》《墙头马上》两种。
米芾——“宋四家”之一米芾(年-年),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芈,祖居太原,后迁湖北襄阳,谪居润州(现江苏镇江),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