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西口绝非山西民俗文化标签

有人去过北京中科医院 https://m.39.net/news/a_5252006.html
提起山西,很多人会联想到上世纪60年代流传很广的一首通俗民歌,歌名就叫人说山西好地方,土肥水美五谷香”,这首歌是由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唱的,其清新脱俗的歌词、主调亲和明快的曲调、再加上郭兰英光芒四射的演唱感染力,歌曲一度火遍祖国大江南北,成为数代人传唱不衰的经典名曲。相信很多人也是通过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初步了解了山西的乡土风貌,因为在当时那种信息不发达的状况下,这也是最快捷的信息传递方式了。说到本人,最早了解山西就是源于这首歌曲,那时还是孩童时代,脑海里对山西产生了一种无比憧憬的新奇感。参加工作后,有机会在不同时期多次前往山西多个地方,身临其境地体验了山西的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和乡俗习惯。总体感觉山西除了煤炭资源丰富外,其他领域堪称一般化,单拿广大农村地区来讲,因其受地理环境,气候等客观条件制约,发展不均衡,科技转化较落后,相比一些中原农业省份来说,还停留在脱离刀耕火种的初级阶段。但山西是个感情交集的富源地,也是个出故事的地方,山西省的地方戏曲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在中国戏曲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是山西地方戏曲的四大支柱,称为四大梆子。四大梆子系同根异枝,一脉相承,为梆子腔的正宗。积淀并代表着地方戏曲艺术的回历史文化价值,同时也反映出流传区域的地方民风民答俗。分类有: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晋剧,又称“山西中路梆子”、“太原梆子”,解放后定名晋剧,是山西的主要地方剧种。它和蒲州梆子,北咯梆子、上党梆子合称山西“四大梆子”。晋剧是在清代道光,咸丰年间,在晋中秧歌的基础上,吸收蒲剧、昆曲、河北梆子等剧种的音乐成分,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逐步发展并盛行起来的。蒲剧,又称蒲州梆子,也称乱弹、晋腔、山陕梆子腔等,与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并称为我省四大梆子。清嘉庆、道光年间,蒲州梆子慢慢形成了南路、西路两个流派。北路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剧种之一。流行于晋北、内蒙及冀西北一带地区。北路梆子的唱腔、曲调,念白均同蒲剧相近,但音凋更为高亢,富有塞外山野味。上党梆子,由于其产生并主要流传于秦汉时期的上党地区而得名。关于上党梆子的起源,说法很多,一般认为它形成于泽州府(今山西晋城)。虽名为梆子,实为昆(昆曲)、梆(梆子)、罗(罗罗腔)、卷(卷戏)、簧(皮黄)5种声腔同台演出的剧种。较有影响的剧目诸如:《窦娥冤》《杀妻》、《借粮》、《两地家书》《走西口》等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所以说,山西也是个民族文化保留传承非常不错的地方,是值得人们怀旧、探访、深研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