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作者燕大爷聊文化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孝义碗碗腔作为由皮影说唱艺术发展而来的地方剧种,利用一只小碰铃作为打击乐器参与曲牌伴奏,小碰铃的口径大约为五厘米,呈现出碗状,所以演变为“碗碗腔”。利用纱窗藉油灯作为表现形式,也被称作为纱窗影戏。
光绪年间,许多陕西的皮影碗碗腔艺人因为受到荒灾的侵害,为了生活流入到山西孝义等地进行演出,使碗碗腔这门艺术得到了传播。在《中国戏曲志》中有明确的记录,由于清代陕西省连年遭受自然侵害,皮影艺人逃荒到山西中部,进而得知孝义碗碗腔起源于陕西,但是在孝义不断发展。
一对儿小碰铃孝义地区艺术文化底蕴比较深厚,当地的群众很早就喜欢皮腔纸窗影戏,逃荒的艺人都来到了孝义。为了促进碗碗腔曲牌艺术的不断发展,艺人们在演出结束后的空闲时间招收徒弟,传授优秀技艺。受到孝义方言及皮腔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曲调,延伸为孝义碗碗腔。
由于孝义碗碗腔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婉转动听、曲牌丰富的音乐,并且能够将情感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虽然从陕西地区传播而来,但经过山西孝义地区的发展,演唱风格以及节奏等都与陕西的碗碗腔存在较大的差异。山西皮影在造型风格上更加严谨含蓄,更加注重细节,打造出了许多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
山西皮影受到山西孝义地区戏剧的影响,为了深刻刻画人物形象,孝义碗碗腔中提升了装饰性,在脸谱中针对眼睛、鼻子等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由于皮影戏的组织情况较为简单,当地的皮影戏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在碗碗腔纱流入之后,很快就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不仅因为其剧目内容通俗易懂,而且还都来源于群众的生活。
山西孝义碗碗腔曲牌音乐调式特点
可以将山西孝义碗碗腔的曲牌分为两个类型:弦乐曲牌和唢呐曲牌。其中弦乐曲牌也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板头,通常情况下称为开头,专门用于起板之前,在开头中经常会用到慢板的节奏;绕弦,在演唱的过程中可以自由的过渡;曲牌,其主要的作用就是进行气氛的渲染,这些都是从晋剧中移植过来的唢呐曲牌。
孝义皮影山西孝义碗碗腔曲牌音乐结构特征
以李春新的《孝义碗碗腔音乐赏析》为例,在乐曲的开头部分,可以将曲牌的结构作为一个整体,并将其划分为两个乐句。第一个乐句的结构为方整形,旋律成双成对的重复。第二个乐句的材料发生了变化,但是与第一句的主题相同,是第一句的扩充。
由于这首乐曲属于清乐七声调式曲牌,可以划分为两个乐句,并保证两个乐句能够以相同的材料结束,进而将音乐的表现力体现出来。曲牌的结构为平行方整型,两个乐句结构较为平稳,且特点突出。将此曲牌分成三个乐句,前八个小节节奏比较欢快,还可以分为两个小节,前四个小节属于平行方整型结构,结构与节奏相同。
山西孝义第二乐句主要是对第一小节进行模仿,但是音调不一样,节奏大致相同。第三乐句可以分为两个乐节,扩展了第一部分的材料,使结构具有明显的层次。
在山西孝义碗碗腔曲牌音乐结构中,经常出现成双成对的节奏重复,呈现出对称的结构,呈现出一个对称的片段,并采取自由延展的方式,将层次的变化体现出来。另外,要对音乐材料进行合理的使用,注重首尾呼应。
孝义碗碗腔剧团山西孝义碗碗腔曲牌音乐伴奏形式及乐器
在皮影时期,碗碗腔主要是以说唱形式表达的,还有许多需要使用曲牌音乐的地方,仅仅使用现成的晋剧唢呐曲牌或是反复演奏的方式,进而导致弦乐曲牌处于空白的状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文艺研究者不断创造与收集了大约60个曲牌,主要分为弦乐曲牌与唢呐曲牌,其中唢呐曲牌汲取了许多晋剧题材,在后续的演出过程中实现了突破。
不管是乐器设置还是乐队阵容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进。由于人物情感及曲目剧情的需要,使山西孝义碗碗腔音乐具有浓郁的现代化气息,给广大的群众带来视听享受。
唢呐山西孝义碗碗腔的伴奏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首先就是清伴,在演唱的过程中停顿,过门予伴,另外一种属于混伴。应当更加注重利用呼胡和月琴对滑音的伴奏方式,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向前弹奏一音,向后弹奏一音,形成独特的演奏效果。
山西孝义碗碗腔音乐在走上舞台之后可以划分为武场与文场,其中二股弦、月琴与呼胡属于重要的伴奏乐器,二股弦除了要以晋剧的方式进行演奏之外,还应当用常用的音调与主旋律进行呼应。除了三大乐器之外,笛子也可以用于插曲或是吹奏等。随着音乐事业的不断发展,电子琴、二胡等现代乐器也得到了应用。
参考资料:《中国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