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子弟数河北河北是北方戏窝子话

梨园子弟数河北——“河北是北方戏窝子”话题引发热议(下)

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记者刘学斤毛雨禾

《挑滑车》演出现场。杜船摄

5月8日晚,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和四川省川剧院排演的川剧《草鞋县令》在河北艺术中心亮相。“带着孩子一起看了这场戏,真好。”戏迷崔先生在四川上过学,毕业后回到河北工作,他告诉记者,喜欢上川剧是因为川剧皇后陈书舫,“有年看《送行》,她饰演祝英台。谁想得到啊,唱得最好的川剧皇后竟是咱河北辛集老乡。”

河北梆子《新包公赔情》演出现场。王建摄

陈书舫是河北走出去的无数戏曲名角中的一个。自古至今,河北孕育了数不清的角儿。这些角儿,一代一代,支撑着、供养着、浇灌着中国戏曲这棵大树,使其根深蒂固,枝繁叶茂,为爱戏的人们,为寻求娱乐、感动和美的戏迷们,造出一片清亮,擎起一片清荫,奉上一片清雅。

因为诞生了看不够的角儿,所以,就有说不够的北方戏窝子。

评剧《台城星火》演出现场。河北日报记者史晟全摄

路过安国,每有机会,便到伍仁桥关汉卿墓前“看一看”。

戏迷李先生也有同好。“咱河北是戏窝子,出戏曲人。关汉卿是中国最伟大的戏曲作家。红氍毹上,久演不衰的《窦娥冤》《望江亭》,出自他手。俺崇拜这样的人,那真叫为老百姓写戏,舍得性命也要为时代而歌哭。”南开大学毕业的李先生对戏曲史上的河北人颇有研究,他介绍说,元朝时,河北出了一个戏曲作家群,可不光出了一个关汉卿,还有马致远、白朴、李好古等人。

这一时期,正定的创作氛围显得尤为浓厚。“白朴在正定生活四十余年,创作的《梧桐雨》《墙头马上》,至今仍在传唱。”河北省元曲研究会会长梁勇说,“白朴留下来的剧目主题突出,文词优美,给观者以强烈的吸引力。作为元曲创作重镇,正定集中了白朴、史天泽、李文蔚、尚仲贤一批作家。”

“到了近代,最为梨园行和戏迷们崇敬的两位戏曲作家,一位叫成兆才,一位叫齐如山,都出自河北。他们懂戏,懂人是怎么回子事儿。”

成兆才,年生于滦县,初以唱莲花落出名,后投入剧本创作中。“他写的《杨三姐告状》《花为媒》等戏,到今天都是评剧舞台上的看家戏”,在李先生看来,早已成经典。因为心中长存一份崇敬之情,李先生到了滦南,专程拜谒过成兆才墓。

“评剧有了成兆才,是评剧的福气。京剧有了齐如山,是京剧的福气”。齐如山,年生,高阳人,戏曲作家和戏曲艺术理论家,自编和改编的剧本有《天女散花》《洛神》《廉锦枫》《西施》《太真外传》《霸王别姬》《生死恨》《凤还巢》《三娘教子》《春秋配》《宇宙锋》《游龙戏凤》等数十出。李先生说,“这几十出戏,哪一出拿出来,全是京剧舞台上的经典之作,戏迷心中的神作。齐先生高明,高明在他对戏曲这门艺术有着惊人的洞见。”

新中国成立之后,河北戏曲家跟随时代步伐,创作了一批接地气的作品,丝弦《空印盒》、老调《潘杨讼》《忠烈千秋》、京剧现代戏《节振国》、河北梆子《宝莲灯》《哪吒》等剧,相继搬上银幕。戏迷王女士说,人们耳熟能详的豫剧《朝阳沟》、评剧《嫁不出去的姑娘》,生活气息浓,贴近现实,艺术性又强,不但拍成了电影,作为编剧的武安人杨兰春、大厂人赵德平,在广大戏迷心中也成了明星。

河北梆子《燕赵风骨杨继盛》演出现场。杜船摄

戏曲是编剧的艺术,更是角儿的艺术。

“卖了房子地,听听筱紫玉。”资深出版人张福堂先生也是资深戏迷,他编辑过《盖叫天传》和奚啸伯、裴艳玲等名伶的相关书籍,与京剧奚派传人欧阳中石、张建国,尚派传人萧月珠均有交谊。他告诉记者,当年评剧名家筱紫玉到任丘演出,住他家。筱紫玉今已少有人知,但她的表演张福堂仍忘不掉,“喜欢的理由:一是本土演员演本地故事,演员悟得深,观众看得懂,有亲切感。二是说书唱戏都是高台教育,具引导、教化之功,而请戏有投入,唯本地演员物美价廉。”

“没有角儿,行当不好起来。”著名作家尧山壁“几岁上就在戏班里爱让人勾个红脸,跑个龙套,扮个秦香莲里的冬哥春妹”,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还动不动哼唱几句当年从村剧团学来的秧歌,从嘴美到心里,说“那是我一生的生活佐料儿”。“一位成功的戏曲演员,可以让一个戏曲行当更好地发展。”尧山壁有幸看过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的现场演出,“综合来说各有千秋。尚小云武功好,更具风格。”

尚小云,河北南宫人,京剧四大名旦之一,唱腔以刚劲著称,表演强调顿挫,棱角分明,人称“尚派”。“没有革新创造,戏曲就没有发展”,同为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河北东光人,幼年学习河北梆子,十余岁改学京剧。他汲取梆子旦角艺术之长,熔京剧花旦表演于一炉,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也是一位追求革新的戏曲家。

记者没有尧山壁先生那样的眼福,但采访过尚小云之子尚长荣。从尚长荣身上,依然能够领略上一辈求新求变的艺术精神和艺术风采。

京剧、评剧、河北梆子……无论哪个剧种,编剧拿出了好剧目,得有顶得起的角儿。看戏,好多人都冲着角儿去的。记者眼中,尚长荣先生是一位这样的大角儿。

4月29日,河北杂技团天缘剧场,山西省晋剧院带来折子戏《三娘教子》,台上的年轻演员,已经是丁果仙之后的第三代甚至第四代了。走出剧场,老戏迷王女士告诉记者,大概不少人像我一样,一听到晋剧的音儿,便感觉丁果仙回河北老家来了。

原籍辛集的丁果仙被誉为“晋剧泰斗”。

河北诞生的角儿,从河北走出去的角儿,清末迄今,可列出一长串名字。王女士随口说道:“京剧的郝寿臣、盖叫天、姜妙香、李多奎、李少春、李胜素……昆曲的韩世昌……评剧的白玉霜、鲜灵霞、小白玉霜、魏荣元、韩少云、谷文月……河北梆子的刘喜奎、赵鸣岐、贾桂兰、李桂云、韩俊卿、王玉罄、张惠云……以及晋剧的丁果仙,川剧的陈书舫,皆为河北籍。”无疑,这是一张高含金量的梨园名人榜,“当然,还有两位重量级的人不能落,京剧既能唱,河北梆子又能唱,不能不提,近代高阳人、艺名响九霄的田际云和当代肃宁人裴艳玲。”

老调《潘杨讼》演出现场。杜船摄

岁月有情,给观众贡献出了如此之多的角儿。岁月又是无情的,让他们一代代老去,谢幕。

评剧的洪影,保定老调的王冠英、辛秋花,河北梆子的张惠云、齐花坦……这些角儿,都是记者采访过或看过其现场表演的。

齐花坦,河北高阳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河北梆子女演员,她主演《宝莲灯》中的三圣母,一个由神到人、内心情感丰富的角色,深入人心。她在演出领域与教学领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石家庄市文联名誉主席周喜俊介绍,正式拜齐花坦为师的弟子有40多人,彭蕙蘅、李玉梅等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都接受过她的指导。“齐花坦老师演了一辈子的《蝴蝶杯》,她自己也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回忆起当初改写《蝴蝶杯》与齐花坦交流的场景,周喜俊说。在齐花坦的推动和鼓舞下,周喜俊完成了《新蝴蝶杯》的创作,拍成的戏曲电视剧当年在中央电视台多次播出,并获得河北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一个手势,一个眼神,活泼自由,风情万状,这是洪影和她演绎的评剧《刘伶醉酒》留在记者记忆里的印象。“写意为主”与“写实为主”有机融合到一起,形成了“洪派”表演艺术特色。

洪影,河北滦县人。

……

《泗州城》演出现场。杜船摄

岁月终是有情的。

记者注意到,此次全国戏曲(北方片)会演,更多年轻演员被推上红氍毹。

4月29日晚,保定老调名家韩文梅把19岁的弟子王冠雄推上了舞台,那一刻,她一定想起了师父王贯英当年把她推上舞台的那一刻。

梨园佳子弟,河北竞风流。数不清的角儿,将续说完不了的角儿的故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