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郭全秀(左一)在《打虎记》中饰演赵母一角从一名戏曲爱好者,成长为晋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郭全秀把自己的大半辈子都献给了晋剧舞台,用坚守和创新发扬中国传统艺术,为晋剧的传承鼓与呼。30年来,她凭借朴实大方、优美动情的表演,征服了众多观众。小时候,郭全秀的父亲就在村里的业余剧团拉二弦。郭全秀经常跟着父亲听戏看戏,也时常有板有眼地哼唱,但家里人不支持郭全秀走戏曲这条路。一直到17岁初中毕业,痴迷于晋剧的郭全秀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榆次区晋剧团。“一般10岁左右学戏,基础条件会比较好。我考到晋剧团时,腰腿各方面都硬了。为了多学多练,就经常在幕条后面看老师们表演,边看还边记。”谈起自己在榆次区晋剧团学戏的过程,郭全秀为之动容。慢慢地,一有演员请假,郭全秀便顶替上去,剧团人都称她为“救火队员”。没有经过专业学习,郭全秀靠勤学苦练,逐步成长为榆次区晋剧团的台柱子,可是她并没有止步不前,而是想在戏曲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年,22岁的郭全秀考上了晋中市艺校。看着周围的同学大都有一定的专业基础,郭全秀有了压力,她暗下决心,再疼再累也要练好基本功。“学校就是规范,就从零开始。那个时候练基本功有唱念课、表演课、文化课、毯子功等。”除了练习动作基本功,郭全秀还勤练唱功,将晋剧唱词全部手抄成册,牢记心底。3年的专业学习,让她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临近毕业,学校要选择参演省级调演大戏的学生时,郭全秀一下子脱颖而出。“学校定了《下河东》和《芦花》两个戏参加调演,我演的是《芦花》的李氏,但距离调演还有半个月时,老师突然说要把我换到《下河东》组。”原来,临时换角儿是学校给两位主演安排的考题,郭全秀便没日没夜地重新排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不仅顺利完成了任务,还获得了一等奖。从此,郭全秀进入了晋中市青年晋剧团,走上了职业晋剧演员的道路。就这样,一年四季,村接村、台赶台、场连场,日夜兼程,风餐露宿,扛着行李走乡村、住窝铺。20余年来,郭全秀一直走在为老百姓送戏下乡演出的一线。年,郭全秀拜“晋剧皇后”王爱爱为师,在戏曲研究的路上又迈出了一步。渐渐地,郭全秀开始在《打金枝》《狸猫换太子》等大戏中唱主角,也先后获得了“山西省第九届杏花奖”等奖项。年郭全秀还被评为“山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年7月,郭全秀入选山西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和留住青年晋剧演员”是郭全秀一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