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现代晋剧永祚霞光讲好党史故事发扬

新编红色题材现代晋剧《永祚霞光》剧照。英雄的历史、英雄的人民、英雄的城市。由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排演的新编红色题材现代晋剧《永祚霞光》是一部主题鲜明、文旅融合、彰显戏曲本色,教学演相得益彰的原创剧目,对于新时代戏曲艺术教育如何更好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有益的范本。传承红色基因文旅深度融合   《永祚霞光》是红色故事和旅游景区文旅融合的一次全新实践。《永祚霞光》中的永祚寺,民间俗称双塔寺,“凌霄双塔”作为古太原城八景之—,是太原的地标建筑。该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占地面积余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载,“永祚”二字取自《诗经·大雅·既醉》:“君子万年,永锡祚胤”。“永祚”意寓“永远传流,万世不竭”。该剧的推出,通过戏曲的形式,让双塔寺走入了观众视野,“以文彰旅,以旅彰文”,为传播红色文化,红色景区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该剧以倒序的形式,从“避难永祚寺、慈心泊天地、庙会巧周旋、英勇抗劫难、永祚树丰碑”5部分,跌宕起伏,讲述了晋绥八分区游击队长等人和永祚寺僧人、紫霞母子联手抗击侵略者,拯救戏班孩子的感人故事。年,抗日战争时期,作为晋绥八分区联络站的东乐园剧社,立于抗日第一线,演出抗击侵略者的剧目,积极宣传救国救民道理,不料遭到叛徒出卖,被鬼子围剿追杀,使剧社孩子们陷于危难。经过斗智斗勇、巧妙周旋,他们终于在永祚寺化险为夷、脱离险境,延续了红色血脉,保住了革命火种。该剧由校党支部书记、国家一级编导王小东,青年编导李雅洁担任编剧;王小东担任总导演,国家一级导演赵祥、一级导演张芬担任导演;国家一级作曲孟文、张朝阳担任音乐唱腔设计,艺校师生共同演出。   深入生活,深入基层采风是艺术创作的必修课。在创作前,编导到剧中涉及的地点进行了采风调研。晋绥八分区旧址关头村驻村工作队还邀请编剧到古交关头村深入农户采风。剧中将晋绥八分区抗战事迹与晋剧艺术传承巧妙结合,全面体现了新时代艺校师生的扎实功底。该剧立足本土,熟知本土民俗风情,剧情似再现当年场景,给人感觉很接地气。编导深谙太原历史,深谙戏曲编导艺术,把太原的红色历史故事和地名巧妙地连接起来,代入感很强。新编现代晋剧更显戏曲本色   《永祚霞光》秉持了晋剧剧种的艺术特色。该剧前后采用倒序的形式,以葫芦头爷爷给孩子们讲故事为开头和结尾。故事开启,紫霞是贯穿全剧的灵魂人物。她原是一名戏班演员,因丈夫在战争中遇害,她无奈之下,领着儿子平安来到了父亲曾经种牡丹的永祚寺,法空师父收留她母子在寺里。从她保护戏班的孩子们,到发现葫芦头发高烧,在风雨雷电交加的夜晚,背着葫芦头去就医,又领着孩子们去庙会,到儿子平安被鬼子拿刺刀刺死,紫霞(孙丽芳)的唱段由平缓,到深情,再到悲愤,高亢激昂,甜美圆润的唱腔,随着剧情的发展,贯穿了全剧。游击队队长李梅英的唱段听起来柔和中带着刚强,有现代女性的知性美。法空的唱腔“敬佩你舍己救人生命献,敬佩你无私无畏冲在前”似有传统花脸唱腔之韵味,形象地刻画了他慈悲为怀的修为。   剧中人物性格鲜明,立体生动。苦大仇深的紫霞,英姿飒爽的晋绥八分区游击队队长李梅英,救人于危难的法空,还有那个为了救戏班孩子而遭到不幸的春生叔叔,小次郎、疤瘌眼等反面人物也刻画得入木三分,为剧情增色不少。戏班的孩子们个个是交通员、情报员,表演都很认真。剧中还具有针对性、给戏班的孩子们量身糅入了“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引人注目的是孩子们的一身功夫。刀枪把子功、旋子功、翻跟头,在几场里,都有很好地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总导演王小东、导演赵翔、张芬,他们都是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班的同学,有着相同的经历和价值观,这部剧是3位导演的智慧结晶。二场紫霞背着葫芦头去看病,跑圆场似传统剧目《走山》般,用虚拟的手法,把风雨雷电下奔跑的情景意象化地表达出来。小葫芦头是剧中最小的一位演员,体重有60多斤,可背着转来转去,对于紫霞来说,不能不说是一次考验。师生们为戏曲艺术不断探索,不断拼搏的精神,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引发了强烈的共鸣和反响。该剧的音乐设计有着晋剧特有的味道,主题曲婉转清扬,旋律流畅,贯穿始终。唱腔音乐符合人物形象,能为人物表达情感增色。舞台设计运用现代技术简单明了。服装设计轻盈别致,造型还原当时场景,有着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体现。深耕晋剧艺术师生教学相长   年以来,艺校师生紧跟时代,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开始了原创剧目的排演。他们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创造力,排演了老中青“三部曲”,取得良好成绩。原创剧目的创新与探索,参加各种演出和实践,为艺校师生打开了更宽广的视野,为戏曲艺术教育和发展带来生机与活力,展现出了新的时代风貌。   传承和发展始终是艺校人永恒的话题。也是组织完成老中青“三部曲”的党支部书记王小东一直在思考和实践的课题。年,在纪念太原解放74周年之际,王小东又自编自导,组织艺校师生齐心合力,不辞辛劳,不分昼夜,历经数月,倾情打造了《永祚霞光》。他说:“打造这部剧的目的,就是想通过这个舞台,让学生们得到锻炼。希望把这台戏成功搬上舞台,为双塔辉煌,为迎泽区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为太原文旅融合做一些事情。”著名戏剧评论家郭士星说:“太原历史悠久,是一个英雄的城市。太原增加这样一个剧目,对于宣传太原的建设,宣传双塔,宣传锦绣太原,宣传山西,非常有好处。而且对于培养戏曲人才、对于戏曲教育都有好处。这个戏运用了好多戏曲的程式,文的武的都有。对于培养戏曲人才,是非常好的一种办法。让青年教师演戏,要教学和实践相结合,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更有扎实的基本功。”近20年来,校党支部书记王小东作为一线艺术教育工作者,组织完成了4部原创剧目,在艺术教育和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这种具有专门性、寓教于戏、生动立体的演出实践,势必也会让师生们在互动中加深对戏曲艺术的感悟,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   《永祚霞光》充分挖掘太原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以发生在太原永祚寺的红色故事为主题,讲述了一个感人的红色故事,推动了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红色题材戏曲的新编既是对当下人们的红色教育,也是促进红色旅游、发展红色旅游经济的文化助力。该剧的排演,为如何传承好本种戏曲特色,促进教学和实践,培养新时代戏曲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经验;为讲好红色故事,继承革命先辈精神,深化文旅融合发展,让红色基因转化为勇担历史使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具有深刻而现实的意义。高红花山西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