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
山西腹地,
三晋之中。
在遥远的甲骨文里,
一面带有旒饰的旗帜,
是“中”字的本义和外形。
旗帜里,
有烈烈罡风来自商周唐宋元明清;
旗帜里,
有远古的声音在历史回廊里长鸣。
恰如在这座回字形的博物馆所萦绕的,
声音停留,是凝固的建筑诗,
声音飘扬,是灵动的教科书。
一街、一道、一村。
一彩、一珍、一境。
古城气度,热土风云。
千年窑火,妙境梵音。
四面八方,汇通天下,
这名旗帜的方向正指向晋中。
中立不倚,大中至正。
击楫中流,如日方中。
在这座博物馆,
所有的一切,
都展现着一种开阔、拓展和精神。
01:49视频晋地宝藏·晋中市博物馆
往期回顾
▼
第一站|山西博物院:三晋大地的硬核“网红”
第二站|大同市博物馆:“双城记”中旋转的火山和龙
第三站|临汾市博物馆:“日月同辉”中触摸最早中国
第四站|运城博物馆:以星云之势托起厚重河东
第五站|山西地质博物馆:穿越浩瀚发现山西大美
第六站|云冈博物馆:一眼千年穿越时空看古今云冈
第七站|介休博物馆:造像琉璃映丹青三贤故里落彩虹
第八站|平遥文涛坊古兵器馆:古兵器定格“手上功夫”
▲山西晚报8月6日报道版面
晋中市,
地处山西腹地,
东依太行山,西傍汾河,
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距今约15万年前,
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开启了晋中的历史文化之源。
经历了周秦汉唐的发展,
明清晋商谱写了最为辉煌的一页。
连接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
经过两千多年各民族之间的碰撞交融,
晋中最终形成了以中原文化为主体,
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的特色区域文化。
晋中市博物馆,
是展示晋中历史和晋商文化的重要基地。
走进晋中市博物馆,
就仿佛打开了一本晋中“历史教科书”。
▲晋中市博物馆
晋中市名胜古迹众多,文物丰富多样,需要一座大型的博物馆来承载其厚重的历史。晋中市博物馆于年11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年6月9日试运行开馆,年12月5日正式开馆。
这座博物馆位于晋中市北部新城广安街南侧,凤鸣街北侧,新建北路西侧,是集收藏、研究、展览、公共教育和文化交流于一体,集晋中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融现代展示宣传娱悦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公益文化平台,是晋中市标志性公共文化建筑,也是晋中市唯一一座市级博物馆。
▲晋中市博物馆外景
该馆总建筑面积为平方米,建筑高度32.4米,展厅面积约为平方米。建筑外观设计采用回字形布局,并由一外一内两个部分组成。整个博物馆通过应用形体语言和空间造型来表达内静外动的文化精髓,表现出“四面八方、汇通天下、中正平和、睿智内敛”的晋中文化地域特色和晋商文化的精神内涵。
晋中市博物馆内部为地上四层,地下一层。一层为青少年历史学堂、报告厅;二层为总序厅、临展厅、独立展厅、名人堂等;三层为历史文化陈列;四层为专题陈列和艺术休闲水院。馆内目前共有藏品件套,藏品类型包括陶器、铜器、瓷器、骨器、玉器等。
▲展厅内景
晋中市博物馆以“岁月风采——晋中历史文化陈列”为主题,共分为“从历史的深处走来”“晋商从这里走向辉煌”“古城气度屋宇春秋”“晋中味道”“千年窑火”“晋中热土红色风云”六大部分,分别从晋中的古代历史、晋商文化、古代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洪山窑文化以及革命历史等多个方面,综合反映晋中大地上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精神。
进入序厅,首先看到的是一幅《晋中市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图》,展现了晋中市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从图中可以看出,晋中市古代木结构建筑多达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33处,市级重点文保单位有28处。此外,晋中市还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处,由于地方受限并没有在地图中体现。
在主题展览中,晋中市博物馆又通过梳理晋中历史文献、出土文物、地方民俗风情,以历史发展为脉络为主线,着重打造六大亮点,为观众呈上一场感受晋中历史的穿越之旅。
这六大亮点分别是:“一村”(晋中史前第一村)、“一珍”(晋中商周第一珍)、“一境”(佛教艺术第一境)、“一街”(天下晋商第一街)、“一道”(万里茶海第一道)和“一彩”(革命风采第一画)。
晋中史前第一村
复原远古先民生活场景
“一村”,表现的是距今年至年时期以太谷县白燕仰韶文化遗存为代表的史前文明,复原远古时期晋中地区人类的生产生活情景,表现晋中大地人类繁衍生息的第一步。
据考证,早在15万年前晋中地区就有人类生活和居住,最早的遗址是榆社县墩疙瘩遗址。在距今3万年的和顺背窑湾也有人类居住,考古学家在该遗址中发现了两块珍贵的人类顶骨化石,这是晋中发现的“第一个人”。随着岁月的推移,生活在晋中的史前先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磨制石器、发明陶器、种植谷物和饲养动物,创造了这方土地早期的人类历史。晋中地区新石器时期遗存众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白燕史前村落遗址。该遗址位于太谷县白燕村西乌马河岸的高地上,遗址时间跨度超过年,从仰韶文化晚期经过庙底沟二期文化,到龙山文化,再延续到夏商西周晚期,一直有人类在这里居住。
▲展厅内复原的远古先民生活场景
在“从历史的深处走来”展览第一单元“先民创世”展厅中,晋中市博物馆以白燕新石器时代晋中人类生活为蓝本,复原了先民们生活的场景,分为村落区和陶窑区,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遥远的年代。在村落区可以看到有人在晒鱼、有人在缝补衣服,女主人在喂鸡,家犬忠实地站在主人旁边,远处还有农田,证明当时已经出现了农业和养畜业。旁边还有个人在悠闲地吹着埙,看来当时已经出现了乐器,那个时期的人类生活,可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蒙昧和枯燥呢!
在陶窑区,展现了新石器时期古人制作陶器的情景,全家老小齐上阵,陶窑附近有河流静静淌过,河边有人在洗衣服,这一家人制陶的历史距离今天已经有多年了。白燕遗址发现的主要遗物便是场景中的陶器,当时的陶器主要以灰陶为主,有少量的彩陶、红陶和黑陶。
▲先民们制陶场景复原
这些晋中先民的生活场景,直接反映出了当时晋中地区人们的生活生产水平,他们不仅会使用磨制石器,还会纺织、缝制衣服、渔猎、种植农田以及饲养家畜,同时还能够熟练地制造和使用陶器。
晋中商周第一珍
探索晋中方国与商王朝的关系
“一珍”,指的是灵石旌介墓中出土的“青铜器”。在商王朝西北部,分布着许多部族方国,它们与商朝或友好或对抗。晋中地区在商代晚期曾经有亚羌、丙、邑、戈、马方、辛等部族在此活动。
年,灵石旌介发掘的两座商代晚期墓葬,惊动了海内外的学术界。因为在此之前,山西发现的商代青铜器大多数是零星采集或征集的,没有明确的出土地点,而且数量也不多。这次科学发掘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和玉石器,无论是丰富程度还是历史、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都是惊人的。灵石旌介商墓的发现与研究,对于探索晋中地区的方国以及商王朝与方国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展厅内景
在“从历史的深处走来”展览第二单元“商周时代”展厅中,观众可以看到灵石旌介商墓的2号墓随葬品场景复原,还原了青铜器出土时的场景,大家可以直观地看到当时墓葬的情况。
该展厅的一面墙上有一个异形的符号,就是灵石旌介商墓出土的青铜器器物上发现的铭文。据专家研究,这个形状是“丙”字,说明了灵石一带的“丙”族方国是商王朝的部族方国。
铭文两侧墙上展示的是灵石旌介墓中出土的代表性青铜器——兽形觥。这件宛若蹲兽的“兽形觥”,盖部以云雷纹衬托两个兽头,器身则以三条扉棱为中轴组成兽面主纹,口沿下装饰昂首卷尾的夔龙纹,圈足上装饰夔凤纹,都以云雷纹衬地。整体造型别致,纹饰精美,怪兽龇牙咧嘴处就是酒器的流部,设计巧妙,具有很高的艺术与研究价值。这件文物现收藏于山西博物院。
佛教艺术第一境
展示晋中佛教的兴盛
佛教,在西汉时期传入我国,隋唐时期达到极盛,可谓历史悠久。尤其是南北朝之际,社会动荡不安,佛教的教义正好迎合了当时百姓祈求平安幸福的美好愿望,所以佛教艺术在南北朝时期非常兴旺,而晋中地区作为重要的佛教传播中心,寺院、石窟林立,有着丰富的佛教艺术品,石刻造像、彩塑佛像、庙宇建筑等,说明了佛教的兴盛与佛教艺术的魅力。
在“从历史的深处走来”展览第三单元的“妙境梵音”展厅,重点展示了一些佛教艺术文化精品,有几件文物不得不看。
▲“妙境梵音”展厅
如“北魏造像碑”,为北魏正光六年石刻。在北魏时期佛教在我国北方被广泛信奉,石窟寺和这种造像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通造像碑上的佛像非常典型,佛发为有规律的水波纹,披通肩大衣,身躯突显,双手施无畏印,背光为火焰纹,台座为四足方座,并有供养人、护法狮子等纹样。
还有“明木雕彩绘三大士菩萨造像”,是晋中地区木雕佛造像的典型作品,造型优美,彩绘色彩鲜明。观音菩萨乘坐骑犼,自在坐姿,头冠有释迦像一尊;文殊菩萨乘坐骑狮子,手持如意,莲花头冠;普贤菩萨乘坐骑象,如意头冠。背光均为火焰纹。衣纹流畅,璎珞自然下垂,服饰上有立粉装饰。
▲明代木雕彩绘三大士菩萨造像
左起为:普贤菩萨造像、观音菩萨造像、文殊菩萨造像
天下晋商第一街
重现晋商繁华盛貌
说到晋中,不得不提的就是晋商。
晋商被称为“天下第一商帮”,从商历史最长,商帮活动时间也最长。17世纪初到19世纪中叶,晋中商人的商号店铺遍设全国通都大邑,并远涉日本、西亚和俄蒙,一时间“晋商”与“徽商”并驾齐驱。
年,在晋中的平遥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金融机构:“日昇昌”票号,以此为代表的山西票号“汇通天下”,“执全国金融之牛耳”。这些晋商,还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遗产,著名的乔家大院、常家庄园、曹家三多堂、王家大院、渠家大院等都在晋中地区。它们是晋商年兴衰史的见证。
▲“晋商从这走向辉煌”展厅
在“晋商从这走向辉煌”展厅,实景搭建了一条反映晋商精神和经营模式的老街,以此讲述当年晋商由盛到衰的历程。这条街集合了榆次、祁县、太谷、平遥四座历史名城的老城、老街、老店元素,从大院票号钱庄,到古城老街老屋,到晋剧梆子声中的红火,到舌尖上的面食,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当年晋商繁华之貌以及晋中建筑的风韵。
走在这条街上,可以看到钱庄、酒坊、当铺、绸缎庄、镖局等晋商的代表性商铺,这些店铺的形制都是依据历史史料进行设计。街上很多木构建筑,是用传统木结构建筑方式来建造的,建筑中柱、础、椽、檩都是从废旧老建筑中拆分后,再重新利用。“平遥市楼”建筑是整个老街的核心,复原高度将近10米,整条街营造出高低错落、前后有秩的形式感。
除此之外,您还会在这条街上发现分散的人物艺术雕塑,吹糖人、磨刀、理发,还有卖布、卖杂货等,活灵活现,这些人物所从事的行当,鲜活留存于那个年代,也给今人以生活的启迪。
▲“晋商从这走向辉煌”展厅
万里茶海第一道
强化晋商创业精神
“一道”,指的是十七世纪初由晋商开拓并主导的“中俄万里茶道”,这条连接中俄两国贸易往来的“世纪动脉”,是继古丝绸之路之后又一条国际商业文化线路。它从福建武夷山至俄罗斯,纵贯欧亚大陆长达1多公里,延续时间达余年。
清初,榆次常家作为晋中商人的典范,以茶马互市为开端,凭借雄厚的财力,灵活多变的经营之道,敢于冒险的创业精神,开辟了一条以茶为主、兼营其它的商业大通道。这条通道的起点为福建武夷山,途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地,穿越蒙古,最终抵达俄罗斯,整个行程4多公里,所用的运输工具也是非常多的,有牲畜大车、马车、船只、骆驼等等。
▲“中俄万里茶道”视频展示
常家九世公常万达,开创了专门对俄蒙茶叶贸易的商号—“北常”,并且发现了一条离库伦(今乌兰巴托)最近的线路,最少可以节省5天的路程。这条路线也就成了常家从张家口到库伦的运茶专线。展厅内有一幅常家万里茶路地图,观众可以直观地看到万里茶路的具体路线。年,乾隆皇帝在乾清宫举办了隆重的“千叟宴”,68岁的常万达不仅受邀赴宴,还得到了皇帝赐给的鸠头拐杖,其商业成就可见一斑。
除了榆次常家经营茶叶,晋中还有很多商人进行着茶叶贸易,如太谷曹家、祁县乔家、祁县渠家等。在张家口,山西帮茶商就有多家。
革命风采第一画
再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一彩”指的是八路军在太行山的巨幅画作,位于“晋中热土红色风云”展厅。
晋中地区作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场,晋中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部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重点表现晋中在抗战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做出的贡献,以巨幅组画的形式生动再现革命先烈的风采。这幅画从远处看是一整幅油画,但是实际上是由八幅油画组成的,总宽10.4米,高3米,分别讲述了晋中地区的革命史。
▲八路军在太行山的巨幅画作
第一幅表现的内容是:年,以祁县青年俱乐部为中心,反映晋中最早的一批先进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活动;年6月,成立中共太谷铭贤学校小组,这是晋中建立的第一个党组织;年7月至11月,榆次晋华纱厂工人大罢工。第二幅表现的是:年3月,红军东征到晋中。第三幅内容是:年11月,八路军师在辽县(今左权)西河头村创办游击训练班。第四幅表现的内容是:年8月,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第五幅表现的是:年7月,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在辽县桐峪召开,成立了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标志着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完全统一和正式形成。第六幅内容是:年9月3日,根据地军民庆祝抗日战争胜利。第七幅表现的是:年4月至12月,晋中军民反抗阎锡山对解放区的进攻;11月3日,被誉为“刘胡兰式的女英雄”尹灵芝被阎军逮捕杀害。第八幅表现内容是:年6月至7月,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发动晋中战役,晋中全境获得解放;年12月,晋中人民进行土地改革;年9月15日至23日,中共榆次地委在太谷举行第一次党员代表会议,晋中开始了新的发展。
▲“热土风云”展厅
除基本陈列外,晋中市博物馆还根据实际情况举办了多场临时展览、组织专题讲座、青少年探索体验活动等,以期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作为晋中文化的传承者、引导者、展示者,晋中市博物馆本着“三贴近”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和群众需求放在首位,着力打造成真正的“晋中历史的教科书、晋中风采的大屏幕”“专家的研究室,群众的大教室”,让晋中市博物馆真正“活”起来。
▲儿童厅
馆长推荐:镇馆之宝
每个博物馆都有“镇馆之宝”,
它们都是藏中极品。
接下来,
由晋中市博物馆馆长王太明,
为大家推荐该馆的镇馆之宝。
▲晋中市博物馆馆长王太明
唯见虔诚:隋佛弟子鎏金立像
第一件镇馆之宝是“隋佛弟子鎏金铜立像”,一级文物,为“开皇十一年徐氏”造,四足台座上有铭文,非常珍贵。隋这一代三十七年,佛像继承北朝造像风格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向唐朝的过渡。这尊铜立像背光修长,并有两尊菩萨像,具有明显的隋代特征。
晋楚之争:战国“许公”戈
第二件镇馆之宝是一件战国时期的青铜兵器“许公耑戈”,又名“许公”戈,出土于榆次区猫儿岭墓群。
这件戈的援刃锋利,中胡上有长方形两穿,援身上扬,两面均铸有相同凤鸟纹饰。一面援身及胡上有错金鸟篆铭文“许公耑戈”四个字。鸟篆文流行于当时的楚、越、许、曾等国,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这件戈为我省所少见。许姓是当时河南一带许国的姓氏,而许国当时是依附于楚国的,所以晋中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大胆猜测:这件戈是楚晋之争的战利品。
晋地宝藏·晋中市博物馆地图
晋中最被人熟知的,
是“晋商故里”。
晋商纵横年之久,
创下了举世瞩目的商业奇迹,
其中晋中走出商人占到大半以上,
祁县、太谷、平遥商人,
更是“执全国金融之牛耳”。
其实,
晋中还是重要的佛教东传必经之地,
北魏到唐,
从平城经晋中到晋东南再到洛阳,
沿途交通要道上的文化遗迹甚丰,
特别是佛寺和石窟,
鳞次栉比,宛如星辰。
今天,
继续由文博达人阎鑫及其设计团队带领,
从晋中博物馆出发,
分三路开启晋中文博之旅。
▲山西文博达人闫鑫
1.众神居所(3天)
富可敌国的晋商在获得巨大的财富后,精神世界往往寄托在宗教之上,尤其是晋中作为南来北往中转之地,多种宗教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痕迹。正是实力雄厚的晋商,在建造寺观过程中,不惜重金招募能工巧匠来建造他们心目中的众神居所,在十六世纪初达到顶峰,创造了独一无二的土木艺术。
晋中市博物馆—榆次城隍庙(玄鉴楼被评为世界最美建筑之一)—汾阳圣母庙(独特的女娲信仰—平遥镇国寺(五代建筑,唯一的五代彩塑)—平遥文庙(国内最早的文庙实物)—平遥南神庙(全国唯一供奉释迦妻子的庙宇,极为罕见)—平遥双林寺(明代悬塑的代表作)—介休祆神楼(全世界唯一的祆教建筑)—介休五岳庙(道教五岳供奉信仰,起源于宋代)—介休云峰寺(独特的空王佛信仰)
2.雕凿永恒(3天)
晋中市是山西境内石窟造像保存比较密集的地区之一。因地处中国佛文化传布具有重要地位的大同、晋阳、洛阳和古邺城四地的中心,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晋中曾是弘法的重地。尤其是以榆社为中心,后赵皇帝石勒重用西域高僧佛图澄在此广扬佛法,后世多座寺院曾出土珍贵的佛教窖藏,从北魏至唐宋无一断代,使晋中成为晋地佛教造像集大成之所。
晋中市博物馆—昔阳石马寺石窟(晋中规模最大石窟寺,建于北魏)—昔阳卧佛寺(晋中最晚的一座石窟寺,开凿于元代)—太谷净信寺(维修寺院时出土了大量佛像,大雄宝殿佛像为石雕包泥,建于北朝)—祁县子洪石窟(祁县最早地面文物遗存)—榆社庙岭山石窟(北魏至唐的石窟群)—榆社化石博物馆(集中展示了晋中地区出土佛造像)
3.晋商家园(4天)
一座座晋商大院,构建起晋派建筑的文化内涵,也是北方民居代表作。这些散落在古城的大院拼,是各个古城肌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在祁县当地还有“渠半城”的说法。如果说精致的南方园林体现的是文人情怀,那么山西沉稳浑厚的大院里,就是充满晋商烟云的百年家族生活的真实写照。
晋中市博物馆—太谷县孔家大院(孔祥熙故居)—太谷老城(仍然鲜活的老城市集)—太谷曹家大院(三多堂,晋商大院最富)—太谷山西铭贤学校旧址(中国最早近代学府之一)—祁县老城(明清商铺林立)—平遥古城(明清古城杰出范例,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县雷履泰故居(日昇昌票号创始人)
▲晋中市博物馆外景
文|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吕国俊南丽江孙轶琼
通讯员杨敬
海报文物及博物馆图|晋中市博物馆
音频|卢文雨
海报及地图设计|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王辰翔
实习生李兆伦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南丽江
策划审核|吕国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