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师为谢涛补妆。
74晋剧数字电影《于成龙》布景之湖北巡抚署。
“晋剧数字电影《于成龙》开拍一周之际,记者走进太原市不锈钢园区30号厂房探班。当天,拍摄的是布衣于成龙带着随从启程回山西的场景。在现场,除了我们常见的摄像器材以外,还有一架像长炮般的自动伸缩摄像机,镜头可以灵活地在空中移动,看上去酷极了。而工作人员分工协作,井然有序,化妆师正为著名晋剧艺术表演家、该片主演谢涛精心化妆。看上去,谢涛比此前更显清瘦。化完妆,她于无意间捋了捋花白的胡须,眼神中透射着果敢坚毅,让人顿生逼真之感,“于成龙”仿佛真的来到了我们身边。
厂房内搭了不少布景,有湖北巡抚署、石桥、大树、高山等等,地面上铺着蓝色或绿色的布,是为了便于后期制作特效。
“镜头推过去,紧接着从水上起来……摇、拉、推,等看到桥了就一直拉,看到于成龙本人了,再切近景,紧接着拍侧面。”正式开拍前,导演张峰指导着工作人员如何调度。
开拍了,戏曲音乐响起,“于成龙”等人站在竹筏上,旁边有两位全副武装的“蓝人”向前推动竹筏,“好,再来一条!””
主演谢涛:为了“于成龙”,不辞劳苦
“我现在这个扮相,正是于成龙的花甲之年,60岁的样子。”谢涛告诉记者,之前已经拍了几场戏,从5月18日开始,每天都是下午2时到第二天凌晨,一个三五分钟的唱段就得拍摄十余个小时,“平时,作为戏曲演员,化妆用两个小时,演一场戏两个多小时,之后卸妆一个多小时,加起来顶多五六个钟头,但拍电影更不易,不仅工作时间长,而且其间会有不同的演员上场,中间就需要休整,可之前的情绪已放下,之后又要呈现出连贯之感,确实有点费神,对我也是一种挑战”。
数日前,在拍摄“梦境”场景即一个1分多钟的镜头时,“于成龙”要一边向空中探手一边旋转,“光这个镜头就拍了20条,用去好几个小时。第二天睡醒后,竟感觉半个身子疼,后来才反应过来,是因为那个探手动作。之前,我们还拍过一个高难度的5分钟长镜头,中间无任何停顿。”
谢涛认为,此次出演对她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每一处细节都要十分讲究,充分表现出细腻的人物情感。
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表演方面相对写意、夸张,而电影是写实的。“拍电影时,要收一些,拿捏好分寸。不过,几年前通过拍摄电影版《傅山进京》已有体验,而且这也是与张峰导演的第二次合作,在沟通上有了一定默契。再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剧中人物,我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电影开机前,为了在镜头前呈现绝佳的艺术效果,谢涛还特意通过节食、运动减重。难怪,她看上去那么清瘦。
谢涛万分感慨地讲道,张峰导演的团队与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团队一样,都有一份对戏曲的珍爱、执着与坚守,而且极富吃苦精神,工作严谨,雷厉风行。
当回顾起两位多年前的山西历史人物,她告诉记者,傅山虽说不做官,但其气节与精神是值得现代知识分子学习借鉴的,一代廉吏于成龙同样值得当今领导干部、普通百姓学习。“他们都有民本思想,十分亲民,接地气。通过塑造这样的人物形象,可以让观众透过艺术作品既欣赏到戏曲声腔与表演,又受到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她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够遇到这样两部作品,“我希望通过不断打磨并汲取生活中的养分,将这些养分注入两位人物之中,让更多的人认识山西,认识山西的历史人物以及晋剧艺术。”
导演张峰:让戏曲电影走向世界舞台
张峰是一位70后,山西太原人,其导演手法极具风格,视角新颖独特,情感叙事细腻,有20多部作品,如《丑女无敌》《纸婚》《关中匪事》《等你爱我》等影视剧。其中,由他执导的晋剧数字电影《傅山进京》荣获第三十届金鸡奖最佳戏曲片提名奖、中美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此后,他又执导了越剧《一缕麻》、秦腔《花儿声声》、豫剧《魏敬夫人》等,以电影的方式传播戏曲文化,推动了戏曲电影的发展,在影视界独树一帜。
谈到这部《于成龙》,他会有哪些突破呢?“对于戏剧片,我可以说是热爱、狂爱,希望让圈内人士看到一种对戏曲的无法比拟的还原、包装。”外表略显冷峻的张峰说,以前电影镜头都是切来切去的,而现在可以达到5分钟或10分钟一个长镜头,并采用高科技的“电子炮”(摄像机)或其他电脑特技去还原戏曲,“因为在舞台上,谢涛老师常常一个人就要连续唱十几分钟,且已升华为精髓,其唱腔、身段等几乎达到极致。那么,我们若用镜头将她对人物的理解全部表达出来,就是一种全新的戏曲电影展现方式,能让‘平面’的舞台艺术变得更加立体丰富、层次分明。”
“如今,我们所说的戏曲,与以前有很大区别,过去都是下乡演出,台下观众可以嗑着瓜子观看,而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观众观赏的是其艺术性,更不可能去嗑瓜子。未来,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电影形式,让戏曲走向世界舞台,让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