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影网:本文由专注于设计、摄影、电影的设影网与专注于地理、城市、人文的山川网联合推出。本文电影相关素材及艺术手法由设影网分析提供,区域文化背景及人文风俗由山川网解读提供。
实话实说,今年岁末最后两个月的电影市场,可谓是国产好片扎堆上映的节奏。正在热映的段奕宏+余男影帝影后的《引爆者》放下不说,早几天前上映的《暴雪降至》,小影就曾专门撰文推荐,称其为继《白日焰火》和《烈日灼心》后又一部非常值得观看的悬疑片。对此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回顾:《暴雪将至》:《白日焰火》《烈日灼心》后最值得看的悬疑片。
段奕宏是小影近些年来颇为喜欢的一位男演员,天赋不错,基础扎实,身有灵性,最主要的两点:一是找到了和自己表演风格最契合的影片类型,二是本来就足够优秀的老段又足够努力,两相结合,近几年可谓是佳片连连。
《引爆者》无疑又是段奕宏的一部佳作,虽然豆瓣影评上矫情的观众不少,鸡蛋里也跳出了不少骨头,尤其是针对其“警察简直弱爆了”、“千万不要惹一个炮兵”的故事情节硬伤大力吐槽。但是瑕不掩瑜,本片原本也并非是一部“推理悬疑片”,更符合“动作片”的风格,整个电影后半段基本是在不断炸裂的视觉特效中渡过的,高潮迭起,异彩纷呈。更重要的是,该片当中体现了大量山西风情,对于地理和人文感兴趣的小伙伴,该片绝对堪称是一场视听盛宴。
剧情方面,小影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本片讲述了矿上的爆破工人赵旭东(段奕宏饰)在一次矿难中侥幸逃生,却发现了这是一个巨大的阴谋。随着调查的深入,他也被逐渐卷入了漩涡中心。他的女友萧红(余男饰)因此受到牵连成为人质,他的旧友徐警官(王景春饰)也在追捕他的同时越陷越深。最后赵旭东在警方追捕下与当地幕后煤矿老板程飞(成泰燊饰)及其手下,在危机重重的废弃工厂展开殊死搏斗!我的命,我说了算!
接下里,小影以关键词的形式,为大家一起解读一下,《引爆者》当中那些迷人的山西风情。由于该片目前还在影院上映期,所以配图方面,小影暂时还无法获得到和关键词十分对应的影片截图。所以统一以剧照代替,感兴趣的朋友,推荐大家到影院是观看此片。
晋V
一般影视作品中的拍摄地判断方法,最直观的展现就是车牌信息。虽然不少影视作品为了避嫌,一般都会采取虚构故事发生归属地的手法,并且采用专门用于影视剧拍摄的虚构车牌。但是如果你足够细心,往往还是比较容易从影片中的穿帮剧情中看出端倪的。
以《引爆者》为例,其中由于故事情节需要,曾数次出现过对于车牌信息的特写,而特写中的信息是“晋VXXXXX”。晋是山西,这点大家基本都清楚,但是“V”是山西哪座城市呢?答案自然是没有的,目前山西下辖11个地级市,车牌信息依次是:太原市:晋A,大同市:晋B,阳泉市:晋C,长治市:晋D,晋城市:晋E,朔州市:晋F,忻州市:晋H,吕梁市:晋J,晋中市:晋K,临汾市:晋L,运城市:晋M。
那么拍摄地究竟是哪里,这里小影先卖个关子,在下一个关键词中揭晓。
城墙
《引爆者》影片当中,对拍摄地信息展现最为明显的,无疑就是城墙元素。此元素一出,对于山西地理和历史有基础了解的朋友,基本就能够想到,拍摄地是大同无疑了。
大同目前是山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山西省第二大城市(第一自然是省会太原),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实为全晋之屏障、北方之门户,且扼晋、冀、内蒙之咽喉要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
而现存城墙是明代大将军徐达在汉、魏、唐、辽、金、元旧城基础上于明洪武五年增筑起来的。建有主城门和阳、永泰、清远、武定四座,同时还建有护城河、吊桥、城楼、箭楼、月楼、乾楼望楼、角楼、控军台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08年起因古城墙夯土墙体遗存较好得以修复。对70%夯土城墙进行包砖整体修复!由于梁思成对大同城楼的测绘资料齐全,照片文献详实,而且城墙根基条石,马面基础均砖墙等均有遗存,为修复提供了详细依据。
但各位在影片中看到的颇为壮观“大同城墙”,自然不可能是历史遗迹原貌,而是近些年修复的新工程:年开始,由于耿彦波市长的到来,大同市古建筑、城墙在内的古迹命运突然峰回路转,原先改造旧城的规划等被推翻,城内的各种古迹开始大规模修缮、复建,连只剩一个塔的法华寺也被复建,南城墙善化寺段内侧在年做为试点对夯土城墙进行包砖修复,年5月东城墙夯土城墙开始包砖修复,该年底主体工程近于完工,较真实复原了城墙的辉煌,年5月,大同市开始大规模修复南城墙,在该市的长远规划中,北、西两面的夯土城墙也整体包砖修复。
而耿彦波其人,其实也非常值得一提,此人是难得的既有情怀,也有手腕的地方执政者。在其执掌大同期间,一系列旧城改造工程得以开始并完成,为原本没落的资源型城市大同转向文化旅游型城市殚精竭虑。但也正是因为其强势作风,也受到了同僚的一些非议。据一些媒体说法,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李达康的现实原型,正是耿彦波。
黄土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
这首堪称是我们这代人童年“阴影”的歌词,我想多数人应该不会忘记。《引爆者》中几场经典的追逐戏中,对于“黄土”这一视觉元素,都有非常明显的刻画。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部,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总面积64万平方千米,横跨中国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大部或一部,主要由山西高原、陕甘晋高原、陇中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组成。
虽然七省都有黄土高原的地貌分布,但是具体到各省的实际覆盖情况,又有所不同。以山西为例,几乎是全境大部地区都有黄土高原地貌的分布,其中尤以太原、朔州、吕梁、大同区域为典型。
佛像
佛像的镜头,曾在影片中多次出现,在人物为利益争夺近乎丧心病狂的时候。其寓意,不言而喻。
中国最著名的几大石窟佛像景区,几乎都在北方。其一自然是位于甘肃敦煌的莫高窟,其二是位于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其三就是位于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
而谈及佛像和佛教,就避不开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北魏。北魏(年—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北方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同年四月,改称魏王。年六月,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年七月,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称帝。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革。
北魏大部分时期,由于国家及私人赞助,佛教艺术十分兴盛。最典型的体现,即雕塑艺术的发展,集中表现在当时的石窟寺中。它继承了秦汉以来中国的艺术传统,也受到国外,特别是古代印度艺术的影响。摩崖石窟分布很广,西起今甘肃,东至今辽宁,保存至今的著名的有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石窟,以及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永靖的炳灵寺石窟,山西太原的天龙山万佛洞,河南巩县的石窟寺等。在这些石窟寺中有古代艺术工匠所塑造出来的数以万计的佛像,代表了当时中国雕塑艺术的最高水平,至今仍是驰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而小影的老家河北,其实也有一些小规模的佛像石窟分布,基本也都是源于此段历史典故。
煤矿
对于许多从未去过山西的人而言,山西基本就无限趋近和等同于另外一个名词——煤矿。
世界煤炭看中国,中国煤炭看山西,山西煤炭看大同。大同是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国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神府、准格尔新兴能源区与京津唐发达工业区的中点。素有“凤凰城”和“中国煤都”之称。
大同市境内含煤面积平方公里,累计探明储量亿吨。大同市坐落在大同煤田的东北部,其煤炭资源属于地质概念的“大同煤田”的一部分。大同市含煤地层为侏罗纪大同组,石炭系太原组、山西组。侏罗纪大同组含煤面积全市达平方公里,保有储量58.7亿吨,累计探明储量65.5亿吨,现代大规模开采的主要是这一部分。
整个山西,巅峰时期的大中型煤矿千千万,小型煤矿更是万万千,根本就计算不清楚。明着挖,暗着挖,人活着吃饭靠挖矿,人死了消停一段时间还是挖。山西如果有颜色的话,那么一定是煤炭的黑色。
煤老板
关于山西“煤老板”的故事,那简直就是中国资源型省份经济发展的一部血泪史,三天三夜你也说不完。
煤炭价格巅峰时期,山西乃至全国民间都流传着关于煤老板的传说,大致都与“暴发户”、“土豪”脱不开关系。煤老板不习惯刷卡,而是用编织袋装满成包成包的现金,买豪宅,买豪车,花钱和烧纸有一拼。
煤老板——这个全中国最能体现暴富奇迹的群体——正在经历“天堂”到“地狱”一样的转变。煤老板这个词注定将会进入历史。但煤老板们的发迹暴富及其并非完美的转行或谢幕,曾经改变了人们对许多事情的认知。
山西省所有登记在册的中小煤矿都将被兼并。由于其在全国煤老板中占据绝对比例,因此外界普遍认为,作为一个群体,煤老板将退出历史舞台。在这个存亡交替的一瞬,煤老板最后时刻的悲欢沉浮、各施手段。而煤老板并不会全军覆没,它极少数的幸存者,极有可能从千万、亿万富翁变成财富以数十上百亿计的煤炭大亨,超级富豪将越来越多地从幸存者中诞生。
煤老板这个词注定将会进入历史。但煤老板们的发迹暴富及其并非完美的转行或谢幕,曾经改变了人们对许多事情的认知。时至今日,人们似乎已经忘了这些煤老板们当初是怎么“混”进这种关乎国计民生的资源性行业的,而跻身煤炭领域的他们其富奢程度早已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煤老板”的巨额财富如何攫取,各种关节如何打通,既定环境如何生存求发展,他们本身就是一个个耐人考证的谜。通过对煤老板及其群体的全景式展示,以窥视特殊行业、群体、圈子的潜规则,透析世态人情,探秘官商勾结牟利、官场腐败的黑幕。
面食
剧中余男饰演的人物,正是小饭馆老板娘的这一角色。所以剧中出现过多次主角吃面的画面,这对于小影这个生活在南方的北方人而言,简直就是煎熬。因为南方的面食水平,着实是一言难尽。
全中国最好吃的醋在哪里?在山西;全中国最好吃的面在哪里?在山西。这两点,向来都是山西人的骄傲。
山西面食是地方传统特色面食文化的代表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可考算起,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称为“世界面食之根”。以面条为例,东汉称之为“煮饼”;魏晋则名为“汤饼”;南北朝谓“水引”;而唐朝叫“冷淘”……。面食名称推陈出新,因时因地而异,俗话说娇儿宠称多,面食众多的称谓与名堂,正说明山西人对它的重视和喜爱。
山西面食种类繁多,一般家庭主妇能用小麦粉、高粱面、豆面、荞面、莜面做几十种,如刀削面、拉面、圪培面、推窝窝、灌肠等。到了厨师手里,更被做的花样翻新,目不暇接,达到了一面百样,一面百味的境界。据查,面食在山西按照制作工艺来讲,可分为蒸制面食、煮制面食、烹制面食三大类,有据可查的面食在山西就有种之多,其中尤以刀削面名扬海内外,被誉为中国著名的五大面食之一。其他如大拉面、刀拨面、拨鱼、剔尖、饸饹、猫耳朵、蒸、煎、烤、炒、烩、煨、炸、烂、贴、摊、拌、蘸、烧等多种,名目繁多,让人目不暇接。
雾霾
剧中拍摄地山西的天,基本一直都是灰蒙蒙、雾霭霭的。山西的空气质量究竟有多糟呢?
这么说吧,在空气质量这一指数上,河北、山西、山西三省,是绝对意义上的难兄难弟,长期霸占中国空气质量最差省市榜首。最可怕是,是全省沦陷,几乎幸免。
作为河北人,我可以举几个我小时候的情深体会,供大家了解:不管你家里今天开不开窗,家里的窗台和地面,基本都是一天一层灰;如果早上你敢穿白鞋出门,那么晚上回来一定是黑的;即使你带着口罩出门,回家之后用卫生纸清洁鼻腔,纸也是黑的;而如果下雨,那么雨水时常也并非干净的,而是浑浊的。
河北如此,山西自然也不遑多让。
烟筒
电影中屡次出现的巨型烟筒画面,其实深深地刺痛了小影的内心,也勾起了对于北方城市的许多回忆。
整个华北、西北、东北地区作为中国的广义上的资源基地、工业基地、高污染产业聚集地,工厂里烟筒日夜不停、源源不断排出的白烟和黑烟,是整个北方几代人的噩梦。
时至如今,在小影的河北老家,类似的高污染型企业依旧是令当地的环保督查部门无比头疼的一种存在。在民营经济无比滞后的很多北方省市,这样的工厂是支撑当地经济和解决就业的最重要存在。而且很多都是国企,背后的利益链十分复杂。
如何处理?警告吗?那基本等于什么都没干,没人会理会;罚款吗?罚的少了企业不当回事,罚的多了企业根本拒不缴纳,背景放在那里没人敢动真格的;而停业整顿这件事,想都不要想,厂子停一天,当地GDP和税收都要受影响。
灰尘
在上文中的“黄土”关键词中,小影简要介绍了山西地区“黄土高原”地貌的情况。而这种地貌给山西人民生活带来的最典型影响就是,尘土飞扬的沙尘暴。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和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除许多石质山地外,大部分为厚层黄土覆盖,经流水长期强烈侵蚀,逐渐形成千沟万壑、地形支离破碎的特殊自然景观。地貌起伏大,山地、丘陵、平原与宽阔谷地并存,四周为山系所环绕。黄土是在风力吹扬搬运下,在干旱半干旱环境堆积的风成堆积物,经过长距离的搬运和分选,其物质组成具有高度的均一性。
前些年的时候,首都北京的沙尘暴之严重,一度引发全国范围内关于环境恶化问题的大讨论。而沙尘暴的来源是哪里呢?正是黄土高原区域的内蒙、山西、陕西等地区。原本就脆弱的生态,在为了一切为了钱为主导的价值观下,进一步被破坏,从而造成了近乎是难以挽回的环境恶化。如果不是北京的沙尘暴围城,或许不知再过多少年,人们才会把注意力,转移到早已被黄沙的粉尘铺天盖地的山西大地。
塑料袋
塑料袋算是什么特色?居然还要单独列出,当作一个关键词?
在北方的县城和乡村,除了雾霾沉沉和漫天黄沙,还会有什么呢?可能从小在城市里生活的孩子想象不到,是随风飘扬的白色垃圾——塑料袋。
剧中有一个关于垃圾袋的特写,那似乎应该算是一座近乎“垃圾山”的存在——在一堆黄土堆中,塑料袋就像是饺子馅似的充斥在黄土之中,随风飘动,就像是经济与环境在发展中被撕裂的无声呐喊。
澡堂
每隔一段时间,网络上都会掀起一波关于南北方生活习惯大讨论的高潮。其中颇具北方特色的公共大澡堂,也被无数南方朋友,尤其是到北方读大学的南方朋友吐槽。
在影片中,也曾数次出现澡堂的情节——并不明亮的空间,并不宽敞的池子,并不干净的池水,加上一脸黢黑的男主角,共同形成了一个非常有视觉穿透力的画面。
小影的老家同样处于矿区,当地同样流传着关于煤矿工人洗澡的传说——煤矿里一般都会自己搭建矿厂的澡堂,下矿有多脏多累,相比大家心里都是有数的。白人下去,黑人上来。所以矿工下班后的第一件事,一定是洗澡然后换回自己的衣服。
而矿区的澡堂是怎样的呢?就是一天下来,水是黑的自然不必多说。而如果把池子里的水都放光的话,那么你就会发现,池底早已被各种大大小小的煤炭碎块和渣子布满,是绝对的“水落煤出”。
配乐
有好的配乐未必就是好的影片,但是好影片中的配乐,一定是出彩的。《引爆者》中的配乐,无疑为这部影片,为每个分段剧情的高潮来临,贡献巨大。
山西的地方戏曲是什么呢?山西梆子,即晋剧。
山西梆子因兴起于山西中部的汾阳、孝义、祁县、太谷及太原而得名。流传外地后,被称为山西梆子,后改称晋剧,也被称之为中路梆子,其特点是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自己独特风格。
剧中改编自山西梆子的配乐,或高亢嘹亮,或低回压抑,将山西这一方风土人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最后,小影想引用豆瓣影评里一位山西朋友的评论作为结束:
“作为山西人,虽然影视上演的更多的是山西落后矇昧的一面,或者是老掉牙的革命老区系列,但是仍期待有更多的影视作品来我们山西拍摄,作为中部地区被遗忘的一片土地,承担的太多,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