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文化晋剧第二故乡张家口一

  开栏语

  河北,是中国戏曲发祥地之一。而河北的戏曲传承与发展和张家口是分不开的。张家口这片土地,孕育了晋剧、二人台、戳古董、干嗑、蔚县秧歌等剧种。

  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上张家口就是我国北方商业重镇。商贾云集,市场兴旺,给戏曲艺人提供了生活空间,也为戏曲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戏曲历史上,这里留下了根据同名话剧改编的晋剧《八一风暴》,三次赴京演出,受到中央领导和北京文艺界的重视;也创作出《智取威虎山》《小二黑结婚》《红灯记》《梳妆楼》《花亭会》《少年董存瑞》《挂红灯》等一部部经典剧目,跨越时空,回绕不绝;还有河北省八大舞台艺术剧目之一、河北省舞台艺术精品项目,同时也是我市冬奥文化活动重点项目的大型晋剧现代戏《雪如意》,见证了张家口人民为冬奥会作出的积极贡献。

  张家口的这些剧种是如何兴起、兴盛的?它又有什么样的艺术特点,被哪些名角发扬光大?本报特推出“话说张家口戏曲”专栏,敬请   晋剧在张家口的盛行有多年的历史,张家口被誉为“晋剧第二故乡”。

  晋剧是戏曲剧种之一,一般指“山西中路梆子”,旋律婉转、流畅,曲调柔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自己独特风格。流行于山西中部和内蒙古、河北、陕西的部分地区,清代同治、光绪年间,随晋商流布张家口,成为张家口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

  据史料记载,张家口旧称张垣,也称东口。西口包头、呼和浩特市,也是晋剧的兴盛之地。从明朝中期晋商兴起,张家口逐步成为对内蒙古、俄国的通商要地,中国北方著名的旱码头。山西到处琉璃瓦遍地是黄金,无疑离不开张家口这个重要的商埠基地。张家口不仅造就了山西诸多的富贾,也促进了中路梆子在张家口的发展与扎根。

  这一时期,随着晋商的不断涌入,山西梆子随之进入了张家口,逐步成为张垣主要的戏曲剧种。看戏,成为当时一项时髦的业余文化活动,深受老百姓的喜爱。由于演出市场的需求旺盛,名伶辈出,好戏连台。最著名的有侯俊山的《打金枝》、刘德荣的《算粮登殿》、李子健的《英杰烈》、刘明山的《三娘教子》、王玉山的《祭椿》、张宝魁的《凤台关》等。

  年10月,京张铁路的开通,促进了张垣戏剧事业的繁荣。从上个世纪20年代以后,京剧、河北梆子、评剧等先后来到张家口,为张垣戏坛再添新风景。

  上世纪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初,张家口有许多戏园子,“大境门,大清河,店铺商号戏园子多。”云飘香的《玉堂春》、黄智斌《南天门》让张家口人初尝了京剧的味道。此后,马最良、俞鸿岩、李世芳、毛世来、谭元寿、李少春、袁世海、高玉倩等优秀的京剧艺人纷纷来张,演出他们的拿手好戏。精彩的演出,常常把戏园子挤得水泄不通。

  评剧表演艺术家赵丽蓉17岁时以《杜十娘》为张家口老百姓所熟悉和喜爱,之后的《杨三姐告状》让赵丽蓉的名字在张家口又一次引起轰动。而蔚县秧歌在上世纪30年代成功进入张家口,以风趣的表演、悠扬动听的唱腔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抓住了观众的心。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家口被誉为“文化城”,老解放区的众多文艺团体云集张垣,戏剧成为当时最主要的文艺活动。给观众全新感觉的解放区话剧、歌剧、秧歌剧深受群众欢迎。

  年10月12日在张家口广场演出《血泪仇》时,到场观众竟达1万人。年初,著名作家、艺术家齐聚张家口,《白毛女》在延安首演的原班人马也来到张家口。新歌剧《白毛女》在张家口人民剧场首演,更是盛况空前。

  郭寿山、筱桂桃等是又一代土生土长的晋剧艺人的代表人物。全国解放后,成为承上启下、光芒耀眼的晋剧明星。他们与年轻演员一起开创了张垣戏剧舞台的辉煌时期。《蝶双飞》《绿判官》《铡赵王》等一大批新剧目,让观众耳目一新,反响强烈。(记者郝莹玉)

编辑:荆丽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6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