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山西戏曲文化,山西艺术

本文乃作者丹姐讲文化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在戏曲艺术方面,面对观众减少,剧目陈旧贫乏的不景气现象,省文化厅党组于年提出了“振兴山西戏曲”的口号。本着改编传统戏、新编历史戏和古代故事戏、创作现代戏的三并举方针,下决心要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老戏老演、老演老戏的问题。我省有传统剧目多个,而我们仅仅加工改编上演了其中的一小部分,还有许许多多剧目能够演出却没有进行加工整理。几年来,我们在改编传统剧目时,都特别注意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对这些剧目进行重新认识,深入开掘,再加工,再提高,使剧目具有新意,达到新的境界。如《打金枝》、《挂画》、《打神告庙》《救裴生》、《苏三起解》、《崔秀英》、《教子》、《四郎探母》、《诗画联姻》《昭君出塞》等。

打金枝戏曲

特别是具有黄河艺术特点的改编的古典名剧《西厢记》一面世便产生反响,获得广大观众和专家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在新编历史戏和古代故事戏时,注意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发掘题材中深藏的历史精神和思想意蕴,深入剖析人物的心理,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地刻画人物性格,写出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如《杨儒传奇》《宏图大业》、《宋丑子》、《五台县令》、《斩花堂》、《两地家书》、《桐叶记》、《关公与貂蝉》、《苏三新传》等,都是产生较大影响的好戏。

关公与貂蝉

其中能够经常上演的优秀剧目已经出现和正在追求着的新的审美流向:1.有一定的文化思辨色彩。2.富有时代感的历史意识。3.摆脱了单纯的道德评价,追求历史评价与道德评价的渗透、交融与结合。4.逐渐克服人物类型化的表现,加强对人物内倾化的描写。5.努力追求通俗化,从而强化了剧目的观赏价值。据初步统计,从年到年共改编传统戏、新编历史戏和古代故事戏将近部。应该说这是我们戏曲艺术创作的大丰收。几年来,我们对于戏曲现代戏的创作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从年至年共创作演出了戏曲现代戏《家风》、《老八路》等多部。这些戏都以鲜明的时代光彩和比较深刻的思想意蕴,产生了较强的艺术力量。现在戏曲现代戏已成为最受人民欢迎和喜爱的精神食粮之一。

戏曲现代戏

可见,戏曲现代戏的创作,只要做到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就会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从年以来,我们三次奖励戏曲现代戏演出超过百场的剧目有18个,即临猗县眉户剧团的《胡乐乐小传》、《唢呐泪》、《山风》,临汾眉户剧团的《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长子县落子剧团的《明花贤》、沁县漳河梆子剧团的《远方归人》、《情满深山》,沁水县蒲剧团的《武士敏》、芮城县蒲剧团的《月亮滩的姑娘》,孝义县碗碗腔剧团的《风流父子》,屯留麟山剧团的《血染国宝》,平顺上党梆子剧团的《两家人》,壶关秧歌剧团的《爱在深处》,黎城县落子剧团的《赵老笨》,省京剧团的《一夜生死恋》,翼城县琴剧团的《家风》等。现在这些剧目,都是这些剧团久演不衰的保留剧目,有的已演出超过场、场和场。

戏曲现代戏的创作

从年至年间的戏曲现代戏创作,可概括为两个段落:年前这一段时间的作品,思想深度不够,艺术上还没有上乘之作,一些剧目的观赏性不太强,对观众缺乏强烈的吸引力。年以来,我们集中精力、集中时间抓了一段现代戏的创作和排练,对以后几年的戏曲现代戏创作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一段时间的作品,反映时代的主旋律,特别是表现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和改革、开放中人们的各种思想矛盾、冲突的作品比较多,思想有了一定的深度,艺术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出现了几部在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品。其主要特点是:1.反映了时代,表现了改革的主潮。特别是年全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举行第七届年会时演出的《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风流父子》、《唢呐泪》、《山风》、《月亮滩的姑娘》等几台现代戏,都集中地反映了80年代在改革大潮推动下农村生活的巨大变化。

反映了时代

2.塑造了新时期的各种各样的人物,人物性格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丰富的、具有个性化特征的。3.在表现方法和表现形式上对传统戏曲模式有了很大的突破。舞蹈的表现形式,注意了技术性和形式美的有机结合。4.在艺术风格方面,从山药蛋派文学中吸收了丰富的创作营养,逐渐形成了一种质朴的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出现了一批具有黄河艺术特点的戏曲现代戏剧目,以其通俗性,观赏性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年我省戏曲现代戏的创作出现了很好的形势。现在已有40多部现代戏剧本面世,有一些本子正在加工修改,有一些已经投排,有一些已经同广大观众见面。晋中地区举行了观代戏调演,演出了6台戏,长治市也举行了调演,演出了14台戏,目梁地区准备在明年1月份调演。省京剧团创作演出的以反腐败斗争为题材的现代京剧《龙城风雨》已经上演,得到省委、省政府、省纪检委领导的重视,在观众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应,现正在全省各地巡回演出,省晋剧院青年团创作的《岁岁人不同》正在加工修改,不久即可投排。

塑造了新时期的各种各样的人物

在歌舞艺术方面,年,省歌舞剧院首次推出具有黄河艺术特色的山西民间歌舞《黄河儿女情》,对于当时正在兴旺的狂歌劲舞的歌舞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在华北地区乃至全国产生了震动性的影响。循着这条创作路子,省歌舞剧院又创作演出了民俗系列舞蹈《黄河一方土》,产生了强烈的轰动效应。这两部作品的产生,是歌舞艺术创作的新发展,一些评论家、理论家经过认真地研究,认为这两部作品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黄河艺术风格,成为黄河艺术的代表作。两部曲的演出,受到国内外观众和专家的好评,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有很多经验值得研究、探讨和总结。概括起来有三条基本经验:第一,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完整的艺术构思。第二,到生活中去,汲取创作原料,激发创作热情和创作灵感。第三,民歌民舞提供了创作的丰富宝藏,但不能照搬,而是要进行适应于时代需要的创造。

此外,在话剧创作方面,这几年我们抓得不够,但省话剧院的同志,在话剧一度极不景气的情况下还是创作演出了几部有影响的作品,如获超百场奖的《爆炸性新闻的冲击波》、参加山西省第二届民间艺术节演出并获奖的《活寡》、参加美国戏剧家奥尼尔学术讨论会演出的《迷雾人生》,以及《矿工啊矿工!》、《山中那19座坟茔》和一些小品等。目前他们还有一批作品正在创作中,如大型话剧《喂,老哥们》、《支书下台唱大戏》、《雪花飘飘》和小品《晋西北风情》等。

参考资料《中国戏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5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