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孔子,他却鲜为人知七十二贤之一十哲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世人皆知孔圣人,可鲜有人知闵子骞。

在史书的记载中,闵子骞名损,为春秋末期的鲁国人,是孔子门下的得意门生。因为人刚正不阿且十分孝顺,孔子极其看重他,《论语》和《史记》中亦有关于闵子骞的记载。

今天,我们将从三个方面了解了解闵子骞。

一、单衣顺母;

作为后世孝子的楷模,闵子骞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其“单衣顺母”的故事。

相传,闵子骞幼年丧母,父亲再娶后,后娘又生了两个儿子。虽然,闵子骞聪明懂事,但后娘依旧对其十分苛刻。

及至寒冬,后娘给三个孩子都做了棉衣。从表面看,闵子骞的棉衣和两个弟弟的一样厚实,可是,里面的填充物却大不相同。两个弟弟衣里裹的都是厚实的棉花,而闵子骞的棉衣里填的却是芦花。

一日,父亲让闵子骞驾车,可闵子骞竟冷得握不住缰绳。一开始,父亲还以为是闵子骞偷懒,用鞭子狠狠地抽了他几下。阵阵鞭声后,闵子骞的衣服破了,里边填充的芦花如雪花一般飘在了空中。看到儿子被苛待至此,父亲回家狠狠地教训了后娘,并扬言要将其驱之门外。

然而,孝顺的闵子骞却劝说父亲留下后娘,并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即:家中有后娘在,便只有子骞一人受寒。可是,若是连后娘都走了,弟弟们便要和我一样受寒了。

听到闵子骞的这番话,后娘愧疚地低下了头。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苛待过闵子骞。正是因为这个故事,后世曾写诗“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称赞其贤德。并且,在中国传统戏曲中有晋剧《芦花》以此为背景创作。此外,闵子骞的孝行还被编入了《二十四孝图》,孔子亦称赞他“孝哉,闵子骞!”

由此可见,真正的孝不是一味地顺从家里的长辈,对的事情我们要听,错的事情我们要及时更正,这样一个家庭才能美满和睦。

二、曹溪一滴;

作为中华民族的先贤,闵子骞值得后人学习的德行绝非仅此而已。常言“曹溪一滴”,可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成语的出处与闵子骞有关。

相传,孔子教书育人,门下弟子三千。可即使是圣人,平日里也要穿衣吃饭。所以,时人若想要成为孔子的徒弟,必得先缴纳一份学费。当然,孔子收的并不是什么金银财宝,而是“束脩”。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风干的肉条。可那时,闵子骞家境贫寒,根本拿不出什么“束脩”。

于是,为了缴纳学费,闵子骞只好准备了一坛精心酿造的美酒。所以,同窗知道闵子骞只带来一罐酒作学费后,便讥笑他:“曹溪的水,怎么能与我们带来的束脩相比呢?”然而,孔子也是个懂得体察学生的好老师。他知道同窗讥笑闵子骞后,便特意在授课时说道:“闵子骞愿不远千里来求学,本就精神可嘉,即使只带来了一滴曹溪水,其价值也要远胜百条束脩。”

这就是“曹溪一滴”的典故。

三、闵子骞的品质;

其实,闵子骞不仅十分孝顺,平日里行事也极为稳重。众所周知,孔子一生主张“礼”、“仁”,其在教授门下弟子时也十分注重德行。受老师的影响,闵子骞人品贵重,不仅为人正直,德行也十分高尚。虽然,后娘对自己非常不好,且常常吃不饱穿不暖,但闵子骞却为了家庭和睦忍受了一切。

当时,在父亲知道后娘给自己用芦花缝制棉衣后,闵子骞想的不是“报仇雪恨”,而是规劝父亲挽留后娘。就常理来说,很少有人能在此种情况下忍住不“煽风点火”,可是,小小年纪的闵子骞却做到了。他深知后娘对这个家的作用,亦知道两个弟弟不能没有后娘的照顾。

于是,在权衡利弊之后,他原谅了后娘。在后世看来,闵子骞在处理自己与后娘的关系时,难得保持了纯良之心。既没有预谋已久的憎恨,亦没有大仇得报的得意,这种平和的处事态度正是大孝的表现。或因如此,元、明两朝皆将其列为“二十四孝”之一。

除了孝道之外,闵子骞亦有着正直的品性。

相传,春秋末期,季氏把控着鲁国朝政。可其倒行逆施,做了许多大逆不道的事情,鲁国上下皆对季氏十分不满。

一次,季氏家族的季恒子找到闵子骞,命其到自己的封地费邑任地方官。闵子骞本就对季氏的言行不齿,更不愿为其效力。他对前来通传的人说道:“请您帮我推了这件事吧,若是再来,我便要去齐国了!”其实,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闵子骞虽自幼缺衣少食,但他却并没有因此沦为金钱的奴隶。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闵子骞都未改正直的本性,亦没有为五斗米折腰。

到了明代,经历城人刘敕发集,捐资重修了闵子骞墓和子闵子骞祠,并在殿后修起了“讲学堂”的东西厢房“斋”和“芦花馆”。即使时至今日,其刚正不阿的品格依旧具有现实教育意义,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自己做好了榜样,家庭才能幸福,事业才能顺利,人生才能圆满。

参考资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3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