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版报道井陉这个村省会主流媒体

井陉县测鱼村的年俗年味

年02月12日

□高婵根

测鱼,六千年历史文化古村落,又称侧鱼(方言发音zeyu。如果读作ceyu则会失去她的本来意义),是石家庄市井陉县南部山区一个古老、神奇而美丽的山村!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下,在坚强有力的井陉县委、测鱼镇党委的领导下,测鱼村的发展变化越来越明显,年正月十五,久违了的年俗年味年趣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吸引了多村民及返乡青年和游客参加。

记忆中,测鱼的年味让人期待、让人心潮澎湃、让人余兴未尽……

测鱼村元宵节庙会活动丰富多彩,村民俗称“闹热闹”,从正月十四晚上“试火”,至正月十八晚上“圆灯”,共五天时间。每年正月十四,全村各街巷搭起牌楼,悬挂牌灯,拉起彩条,定制灯碗,摆起了黄河阵。农户各庭院大门,悬挂彩灯,遍撒灯碗。戏台上则挂起了幕布,调试好了照明。午饭过后,战鼓擂动,人群聚拢,社火表演,精彩绝伦。晚饭过后,随着三声铁炮炸响,全村开始点灯撒灯。陆陆续续,人们三三两两开始游街观灯、互猜灯谜。前街、后街、南街三街战鼓一响,人们开始向戏台底下、黄河坪集中靠拢。前街的舞龙灯,后街的舞狮子,南街的划旱船,以及跑花灯、扮折子、踩高跷、跑驴、抬花轿的队伍,在战鼓的助威声中开始各种表演。约一小时后,意犹未尽的人们再次聚集,开始观赏“放火”。随后,大戏开幕……

测鱼战鼓

相传,测鱼战鼓为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击鼓进军、得胜进京时所擂动捶击,明末清初传至测鱼。测鱼战鼓的鼓点九变十化、缓促分明,铿锵有力、霸气凛然,高潮迭起、威武震撼。分五个小节:一曰整装待发,二曰冲锋陷阵,三曰势如破竹,四曰一鼓作气,五曰鸣金收军。

测鱼社火

测鱼社火由何人传授,从何时开始?没有文字记载。但村民都在农闲时练习,节庆时表演。清代,有练习社火的轻功高手,夏季大雨,从前街、后街西口出发,至东顶往返,飞檐走壁,湿不了鞋底。明末清初,李自成的农民军推翻明王朝,满清人入关,平定州城人白孕彩为避祸,携妻与老母及二子白华、白贲等族人“键户测鱼村”,又寻得明室后裔养于龙凤山中,与傅山、戴廷栻、申涵光、薛宗周、顾炎武等人秘密联络,意图反清复明。白孕彩以“开馆授徒”为掩护,白华、白贲及随身武士则与测鱼民间练习社火者秘密研习切磋武艺,以备举旗图事。清中后期,高大年、高桂丹、石攀龙崇尚武功,武德高尚,为“武举”、“武秀才”。

测鱼的九曲黄河阵

“转黄河”是测鱼村一项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黄河阵有多种摆法,按五行八卦套九宫布阵。旧时,以木杆草秸扎阵;现在,每年正月十四以前摆起黄河阵。黄河阵外观呈方形,出口入口各一个,内部九阵连环。夜幕降临,远望彩灯奇幻,近观九曲回环。“转黄河”这一传统在测鱼村由来已久,也是元宵节期间必不可少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村民为祈福求财、驱邪去病,顺阵间道路迂回出入,转游黄河灯阵,如不得径,久迷难出。正月十六早晨,村民衣兜装着玉米粒,一边转游黄河阵,一边丢洒玉米粒,称之谓:“游百病”,有病去病,无病免病。

黄河阵北面的神棚供奉“天地全神”。如有新生儿女,家中长辈携儿女至神棚祈求神仙保佑,健康平安,将儿女“锁在黄河阵神棚”;主事之人为事主家儿女编结“长命锁”,不到一周岁的婴儿从两枚铜钱编起、每岁增加一枚至12枚铜钱,曰“开锁”。“开锁”时,12虚岁少男少女脖颈挂一个用高粱秸内芯握制的三角架,架上缠绕彩纸、三角钉纸花、挂“锁”,在家人的陪同下,面向“全神”三叩首,主事之人高声吟诵“开锁词”,吟诵完毕,用红绳捆绑的桃木条鞭打少年三下,少年起立,主事“开锁”后,少年一溜小跑回到家中,不得回头,不得闲谈。

编结“长命锁”至12岁时的“开锁”仪式是测鱼村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种古老的“冠礼”和“笄礼”,是一种成人礼仪,吸引附近村庄参与。

撒灯碗、挂彩灯、放天灯、搭牌楼、吊彩挂

正月十四,全村各街巷、农户各家庭院,都要用彩纸糊制灯碗,灯碗碗底为直径约7cm的圆木板,木板上搁置蜡烛(旧时用蔓菁制作油灯),彩纸糊在圆木板周边挡风,在房屋墙体上钉入楔子木板搁置灯碗。各家各户大门口都要悬挂手工制作的各式彩灯,最典型的当属转灯,用高粱秸秆或木条制作,八面八角,外层糊白棉纸或罩玻璃,里层剪制彩纸12属相动物图案或人物图案,以线绳牵拉,点燃蜡烛后,转灯内部的热空气上升,剪纸图案随之旋转。从正月十五晚上开始,三声炮响后,全村各条街巷、农户各庭院,同一时间开始点灯撒灯。

舞龙灯

测鱼村前街先有水龙、火龙及小白龙三条龙灯,水龙、火龙分七节,小白龙三节。舞龙灯时,水龙、火龙由7人撑举,小白龙由三人撑举,龙头部分一般选择青壮汉子舞弄。龙前一人持木杆站立,杆顶置彩色圆球,球内点燃蜡烛,举木杆圆球前后左右四周摇摆,吸引水龙、火龙、小白龙嬉戏抢球,引起龙身游走飞动。元宵节期间的舞龙灯活动,在锣鼓伴奏下,表演二龙戏珠、双龙探海、金龙转圈、群龙争霸等。

舞狮子、划旱船

测鱼村后街保留着舞狮子的传承,三街都有划旱船项目。舞狮者五人,二人披一个狮子,一人舞绣球,表演狮子拱绣球、翻滚、跳跃、扑跌、抖毛、蹲坐、卧睡、蹭痒痒等。自制的狮子狮头圆大,眼睛灵动,嘴巴张合有度,既威武雄壮,又憨态可掬。

跑花灯、扮折子、踩高跷、跑驴、抬花轿、二鬼抱跌

跑花灯由古代的士兵午夜操练演化而来。测鱼村花灯品种众多,有鱼灯、红旗灯、五角星灯、八角灯、猴戴帽灯、白菜灯、飞机灯、牛灯、马灯、虎灯、兔灯、小龙灯、羊抵头灯、老公鸡灯、猪灯、狗灯、囍字灯、福字灯、天下太平灯等等。跑花灯者多为青年民兵、少年儿童,统一时间行动,先跑前街、后街、南街,后转黄河阵,最多时多盏各式花灯一字排列,在锣鼓的助威声中,时快时慢,时而变换队形摆出某种字型,字形内容随时代变迁而变化,让人感叹历史上的刀光剑影,领略新时代的吉祥欢乐。

扮折子多为耍笑逗乐的戏装表演,如:丑婆婆送新娘、猪八戒背媳妇、秃子下四川、打渔杀家、新生活等,表演者妆容俏皮,面部扭曲,表情夸张,肢体动作忸怩作态,呆憨迟苶,撒娇卖萌,以“丑”为乐,笑翻众人。年前,扮折子表演配有老百姓自创的台词,诙谐幽默,逗人捧腹,表现出充满喜悦心情的新中国农民生活的多姿多彩。

除舞龙灯、舞狮子、划旱船、跑花灯、扮折子等“闹热闹”活动外,还表演踩高跷、跑驴、二鬼抱跌、抬花轿等。

放“火”

测鱼人俗称放焰火为“放火”。村人喜欢“放火”是出了名的。卢沟桥事变后,某年元宵节期间“放火”,放哨的民兵跑回村子紧急报告:日军前来扫荡,很快就到测鱼村。正在“放火看火”的人们嚷嚷着:看完“放火”再跑。

每年正月14晚上“试火”,15至18晚上“放火”。一般先燃放手火,疏散人群,打开一个圆形场地。随后燃放鞭炮、九丈九大炮、起起火,进一步扩大场地。接着燃放披身子火、桌子火,据说披一次身子火,可保一年平安不得病。最后压轴的则是燃放树根榾柮火或铁锅火,焰火喷发可高达十余米。还曾制作“串火”,在场地上不规则散竖木杆,杆上部横拉、斜拉铁丝,连接木杆上的铁转盘,转盘上捆绑手火、鞭炮,再连接桌子火,木杆上缠绕彩纸、挂满鞭炮,点燃鞭炮,引燃铁丝上的走火,走火串至转盘火,再引燃走火,串至桌子火。鞭炮炸响,走火飞串,桌子火银花火树,转盘火在焰火的带动下,越转越快,喷金撒玉,焰花飞扬,灿烂多彩,煞是好看。

打扇鼓

测鱼人打扇鼓活动起始时间无考,一般在庙会期间进行,偶有爱好者闲暇时自娱自乐。表演时左手摇鼓,右手持彩色马鞭,有唱腔唱词,边鼓边舞边唱,步伐分行进步、十字步、三步一踢腿,走圆场、套八字、走方队。

测鱼业余戏剧团

测鱼戏剧以古装晋剧为主,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改演新戏。这一时期是测鱼戏剧社班最为辉煌的时期。当时,测鱼戏班积极响应边区政府号召,在平东县委和八路军工作团领导下,排演了许多文艺节目,宣传教育群众,其中有《血泪仇》《小二黑结婚》《王贵李香香》《西安事变》《懒汉转变》等剧目,当时,只要村里发生赌博、偷盗、不孝敬老人的事情,反映到村干部那里,用不了多久,就能在戏台上看到剧团对事件的评判演出,弘扬正气,倡导新风,促进了安定团结。作家赵树理曾到测鱼采风,对测鱼村的“闹热闹”大加赞赏,记入《文集》;秦基伟司令员非常喜欢测鱼的戏剧,解放邢台时期,测鱼戏班随军演出半年多时间。

年俗年味,从来不曾远去。为了生存发展而奔波忙碌的村民,忘不掉的是浓浓的年味,谈不完的是悠悠的年事,乐不够的是甜甜年趣,盼不够的是新时代红红火火的年景……

来源

燕赵晚报编辑

韩晓红邮箱

jingxingfabu

.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