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从高大的钟楼背后穿过钟楼街,正对面的二市场巷建设工地一派繁忙。工人正像画师一样,为地砖细细勾缝。两侧建筑内部装修正酣。这条曾阅尽繁华无数的老巷,即将迎来新生。
改建中的二市场巷。记者贾鹏米国伟摄
浓浓烟火气
二市场巷全长百余米、宽约六七米。本身没有太多故事,周边倒是鼎鼎大名。与二市场巷北口交叉的酱园巷,老辈人讲,早前这里的一家店铺制作、销售的酱菜非常爽口,常有市民慕名远道而来。因客人多,卖酱菜的店铺陆续增加。同类商户越来越多,各家不以打价格战抢夺客人,而是你追我赶,不断提升品质,用手艺和口味揽客,这条巷子的酱味儿愈发浓郁,久而久之,酱园巷正式定名。通过良性竞争扩大市场,避免了两败俱伤,你有我有大家都有。由此可见,山西商人对“市场”早已有了深刻认识。
上世纪早期,钟楼街继续着千年繁盛,西边的开化市市场被称作“第一市场”,东边的被称作“第二市场”。因位于“第二市场”西侧,市民进出市场大多经过这里,路人甲、路人乙、路人丙等越来越多的人把这里叫二市场巷,巷子的名字也就约定俗成下来。年,政府投资将“第二市场”改建为综合性副食品市场,营业面积扩大到平方米,经营着多个品种,每天接待顾客5万人次,节假日达10万人次。许多老人回忆,因购物方便和服务态度好,“二市场”总是熙熙攘攘,热闹得像赶庙会。面对柜台前永远排着的长队,许多售货员练就了一手绝活,卖糖果的讲究“一抓准”,顾客要多少糖果,一把正好抓够分量,误差不会超过一块;卖肉的讲究“一刀准”,顾客要几斤几两,一刀下去八九不离十,都不用动第二刀。
悠悠梆子腔
二市场巷与酱园巷交叉口西北角,有一处主体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泰山庙。年9月,被确定为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
泰山庙创建准确年代无从考证,原址在路东,坐北朝南,上世纪初拆除,上世纪中叶又于路西重建。重建的泰山庙坐西朝东,四合院建筑,有殿宇26间,占地面积平方米,正殿分上下两层,面阔均为5间硬山顶楼阁建筑。泰山庙来源,与历代帝王尊崇泰山有关。泰山庙又名“东岳庙”,因泰山有东岳之称得名。民间历来有礼敬东岳大帝之风,祈求保国安民、太平长寿。
目前,泰山庙是柳巷街办的办公场所。街办负责人介绍,结合钟楼街片区改造,迎泽区正为街办另找办公场所,方便市民游览欣赏泰山庙。
钟楼街一直有着浓浓的文化味道。早年间,在大中市等地都有剧院。二市场巷东北方向、泰山庙对过、酱园巷北侧,也有一处小剧院。可惜的是,这座小剧院在新中国成立前已被拆除。
当时,剧院除了上演晋剧外,还有京剧等其他剧种演出。泰山庙对面的这座小剧院,只有名家才可以登台。晋剧大师丁果仙还是学徒时,跟着师父在这里演出。老辈人讲,每当演出告一段落时,徒弟们就拿着打赏器具,在观众席中穿梭往来。后来,丁果仙出师,与票友临街和唱,不穿戏装行头,只在一把二胡伴奏下清唱。而到小剧院表演时却穿起戏装、登上高靴,正儿八经一招一式唱起来。小剧院舞台虽小,却是丁果仙的福地,伴着晋剧音乐响起,一出出经典戏在这里唱红。
到钟楼街逛街、购物、吃饭、听戏,已是旧时光的标配。太原人的儒雅,自古就有。
这次钟楼街片区改造,二市场巷两侧依次新建了二层传统建筑。巷口东西两侧建筑门楣上分别镌刻着“载阳凝瑞”“蕴福潜祥”,大气厚重,十分美好。对于这块地处中心城区的黄金宝地,下一步会以何种业态出现尚可期待。但无论如何,迎来新生的二市场巷,必定会在“市场”二字上做足文章。(记者陈剑)
来源:太原晚报
有害信息举报-
举报邮箱:tyrbsj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