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多剧种办学10周年覆盖

11月8日,“中国戏曲学院多剧种办学十周年人才培养研讨会”举行,与会专家围绕多剧种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探索符合地方戏曲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新时代戏曲(表演)人才的培养方向等方面进行研讨,共商多剧种人才培养大计。

中国戏曲学院党委副书记徐超介绍,截至目前,中国戏曲学院多剧种办学覆盖24个剧种(不含昆曲)其中两个世界级非遗剧种,20个国家级非遗剧种,2个地方新兴剧种,共招生余人,使不少地方剧种第一次有了大学本科生,提升了剧种人才培养规格,和受教育的层次,为院团的发展提供了高水平的人才新的活力。据不完全统计,多剧种的学生们在十年间共摘得57个国家级省部级奖项。

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的多剧种办学已经走过十年,共招收藏戏、粤剧2个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剧种,以及豫剧、晋剧、越剧、黄梅戏、梨园戏、闽剧、吕剧、柳子戏、秦腔、扬剧、河南曲剧、川剧、河北梆子、闽西汉剧、阿宫腔、评剧、越调、赣剧、湘剧、花鼓戏等20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剧种,和北京曲剧、吉剧2个地方新兴剧种。到年将实现全国主要地方戏曲剧种的省域覆盖。

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北京舞蹈学院党委书记巴图认为,多剧种人才培养打开了一扇窗,拓展了剧种的覆盖面,让学院了文化更加丰富多彩,让剧种的文化更加全面多元,同时学院柔性引进了地方剧种的先进,对剧种的研究更加深入,让学术研究剧种的拓展更加现实。

巴图说,学校应该将多剧种人才培养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在资金支持上给予倾斜,实行免学费政策。

“多剧种办学是中国戏曲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招生方面,经历了从找生到招生的变化。”中国戏曲学院党委书记龚裕表示,有一段时期,地方艺术院校几乎没有戏曲专业招生,更多学生倾向于报考舞蹈、主持、影视表演等专业,当时的学习戏曲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找不到出路。多剧种人才培养能发展到今天,离不开国家的支持。

龚裕说,戏曲人才的培养跟理工科人才的培养不一样。戏曲人才培养的规律一定是建立在自身发展规律和自身成长规律的基础之上,培养出的人才要为戏曲服务,在台上要能立的住。

据悉,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多剧种办学10周年教学成果展演于11月4至7日在梅兰芳大剧院上演。展演活动共包括四台演出、22个戏曲剧种,集中展示了中国戏曲学院多剧种办学的教学成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