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酒研墨醉“忘斋”
多年前识得成宏耀,人清瘦干练。
人说字如其人,文如其人,书如其人,酒如其人,酒品识人品,宏耀兄诚然如此。汾阳人有古汾阳王府的雅气,又有汾酒的清香。生活中似有吴侬软语的含蓄,饮食中又有斗酒诗百篇的豪放,行事时还有北方人粗犷中的细腻。宏耀把挥毫泼墨的过程,幻化为酒的酿制过程,优美地完成着每一道工序。
但凡到过汾阳的人,都知道要见见酒乡的酒性,方信酒的真身,才得其真谛。应了“三杯竹叶穿心过,两朵桃花上脸来”的景象。就像到了北京,不去去长城,哪里懂得长城的巍然,“不到长城非好汉……”所以,如果你是见过宏耀兄的人,一定要见识他的笔墨之道,才知“忘齋”主人的墨品。人说,腰窝子酒是最好的,但那一定是太烈了的,虽然它是一锅中的极品,但必需要慢慢地历经岁月的蒸煮积淀,精致的勾兑,方才韵味悠长。像做一幅画写一件作品成一篇美文,情动于中,用心架构,然后才能细细的品读玩味,历久弥新,余韵悠长。
酒糟翻腾的时候,那史诗般舞蹈的律动。赤臂挥舞着大铁锹,在滚烫的笼屉里出糟的悠扬,多少有点毛笔舞起,情怀落地的风姿绰约。这让人想起古人在《毛诗序》里所叙述的景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当年“吭哟吭哟”的声音一直在延续着这美的悠扬之态。让你在品味绵长的酒香之时,品读感受悠远的文化缠绵。大约这种律动是和书写的过程是一脉相承的吧!不然就是互为裨益,这大概源于它们不能够分离,鸳鸯棒打不散。我们姑且不要论证先有酒还是先有书法,但可以肯定酒糟的翻腾之美,一定和舞文弄墨舞枪弄棒的动作优美分不开来。这古代祭拜天地敬奉神灵才跳动的舞蹈,传移到今天成为大众的跃动之美,在各种各样的生产生活的领域里摹写着,传移着新的汾阳精髓,吕梁精神,翻腾着他执笔舞磨的形与象。
《三国演义》里讲的是“温酒斩华雄”,把酒的豪情带到了战场上,助推决一雌雄。他把温酒的豪情带到了“忘齋”的宣纸上,诉说着墨与纸的味道。所谓“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
其庐取名“忘齋”,即在于“大象无形”,只有其形,而无其身。应了有意化无意,有形化无形。书其字,融其情,弄其墨,话其纸,所谓天人合一,将其身体灵肉与笔墨纸砚裹挟为一,化为一团,作思想状,然后,欣欣然有诗意之图像。合着“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
首届《吕梁文学季》忽然看到宏耀先生端坐台上论坛,以本土书法家身份谈论“乡村文学与书法的融合”。他侃侃而谈:美是需要发现的,但美被发现是需要环境的。艺术是相通和相互交融的,无论在创作还是欣赏上,无论是诗歌、书画,还是其它门类的艺术,都可以以一种相同的方式去解读。他的那种淡定像是“忘斋”里的对话,悠然自得而信手拈来。这种淡定俨然是“忘斋”主人平日里修行的结果。要知道那次论坛,是艺委会当天下午才临时安排的。那样的大型活动,那样的一大片观众,来者大概至少大部分是有一定文学艺术造诣的人在听在看在赏析。虽不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但至少是“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之态吧!当然,也有掌声。
从汾酒出发,可以调制成为“竹叶青”、“白玉”、“玫瑰”等酒系列;从文化出发,可以兴琴棋书画等艺术之痕迹。以“二王”为根本,可以书真草篆隶之瑰丽;以宏耀为假想,能够品味到文化和酒的饕餮!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笔墨之为书,能教化,悦人心,美舍庐,演绎“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宏耀之笔墨,出于文,融于墨,散于情,释于怀,然后成佳品。
动笔新奇,骨法用笔,是他真正的笔力显示,也是他的性格展现。欣赏宏耀的字,似魏碑,又如籀文;一如兰亭之畅叙幽情,又如书谱之俯贯八分。俨然有竹林七贤之闲适,欣然如板桥之糊涂,却最终逃不过二王之烟云。
与宏耀饮酒,全然不是那种先静后动再狂妄之人。酒肉朋友,骨梗宏耀。从始至终,宏耀于酒桌前,如在其“忘斋”学书,又如三月里的小雨,不紧不慢,淅淅沥沥,专门温润土地,给冬天启开心扉,给夏天安抚躁动。他不是没有狂妄,而是已经把狂妄挤进了灵肉里,幻化成了“象”上功夫。
苏子说,“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古人喝酒写诗都要趁着青春年华,不要等老朽了如何如何的,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来一个灵肉和艺术的一起追逐,他做到了。
作为吕梁青年书协的掌门人,其实是一位实力派演员。自己亲自编撰会刊《研磨》杂志,看《研磨》就知道他的精致,读《研磨》就知道他的品味。打开来满纸的书卷气息,满眼的笔墨之道。“卷首语”自己写,稿件自己编,颇有《中国书法》杂志的意蕴。这些都源于他是科班,他有这个实力。
菜起五味,酒过三巡,虽然已到狂妄之时,但需要加以收敛。狂妄的样子,必然是境界之外的样子。怀孕的女人很少有人夸夸其谈,但是,从来没有人认为她没有内容。线可以无限延长,面可以无限扩张。想让线如屋漏痕,如锥画沙,必然要把躁动和狂妄收缩在可以控制的笔人合一,墨纸同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宏耀作品无数,成竹在胸,以自身的修养和修炼,来收敛自己,这才是宏耀的本真。
酒也喝了,菜也品了,墨宝也赏了,该说道说道宏耀的处人之道了。每每有人开口求字,他从来不推诿,张嘴就应。他觉得别人向你求字,那是因为别人喜欢你的为人,才喜欢你的作品。并不是说不轻易给人的字就值千金,随意送人的就不是好作品,未必!会写字的人很多,但是那个能够被人欣赏的鲜有,无论是作品,抑或人品!这或许是我之的浅识,强加给宏耀先生的。但通过雕琢这篇文章,我也在向宏耀的精致靠拢学习,包括他为人为文为艺!
成宏耀,年生,中共党员,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美术系。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山西大学书法研究所研究员,吕梁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吕梁市青年书法协会主席,国家二级美术师。擅长于书法、国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地书画展并获奖。主要有:年,国画《川口汉子》获“美苑杯”全国美术院校大学生毕业创作大赛优秀奖,并在《美苑》杂志上刊登;论文《书法艺术中的点、线、面》入选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年在第五届全国卫生美术书法摄影展中书法作品获铜奖;年书法论文入选山西省第六届书学研讨会;年书法作品入展全国首届公务员书法篆刻大赛;年书法作品入展全国第三届兰亭书法大赛“尧山杯”新人展;年书法论文《通向心灵的视觉途径》在《中国书法》杂志第十期发表;年书法论文《跨越千年的对话》在《书法》杂志第四期发表;年荣获首届全国书香之家称号;年书法论文《一封民间家书墨迹赏析》在《中国书法报》发表;年《书法》杂志第七期以“中青年书法家档案”为题作了专题介绍。年被评为第三届吕梁优秀人才(社科类)。
作者:冯树廷,笔名雪碧,山西离石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新华社签约摄影师,全国公安文联会员,吕梁市摄影家协会主席。著有诗集《爱的心版》、散文集《血字碑》、《乡村日记》、《穿越红绿灯的故事》,画册《绿灯·红灯》,长篇小说《梦·日记》、《水韭滩》、《大亮的晋剧》等。《黄河》发表中篇小说《水韭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