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区有个独特的现象:每个山村都会在村中最平整、最显赫的地方建个戏台,或者说是戏楼。每逢年间或庙会,这里便是十里八乡最热闹的地方。而且村中有了喜事也会在这里唱个三五天。无疑这里也是老乡们最喜欢的地方。河北的井陉县地处晋冀交界,所以从语言、民俗、习惯上彼此交融甚多,或者说是晋冀两省的渐变地带。因此,戏台上的剧目多为山西梆子或河北梆子,老乡们都爱看,也是戏台上常年保留的剧目。这一天我们自驾来到了太行深处拍摄晋剧表演。山西梆子的官名应该称为晋剧,晋剧又分为四大梆子。而井陉的晋剧我感觉应该归属于山西梆子的中路梆子。民国以后中路梆子兴盛,遂以山西梆子专指中路梆子,建国后则称晋剧。传说晋剧起源于清代,而且早早就进入了京城,我想这和晋商的发达不无关系。有意思的是井陉的晋剧清朝时也进入了京城,而且和山西人在天桥唱起了对台戏。毕竟山西是晋剧的正根,井陉人败了下来。回来后卧薪尝胆,仔细分析,发现唱功不分伯仲,功夫上却比人家差了。艺人们发愤图强、苦修不息,年井陉县成立了晋剧团,近年来居然成功的申请了晋剧非遗,也算是报了当年的一箭之仇。呵呵——有点戏说的意思了。不过井陉的晋剧团受人欢迎却是事实。几十年来他们创作无数、获奖无数、山区出演无数、培养艺术家也无数。当然,这个“无数”是数不胜数,我参看了他们的团史,恕我数不过来。为什么河北人喜欢听晋剧?团里成就斐然的秀梅老师给我总结了一下:首先井陉晋剧团的唱腔既有晋剧的委婉动听,又有河北梆子的高亢激昂,道白又吸收了京腔的特点;其次,收纳了井陉当地的方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第三,我们的演员都是井陉当地人,具有与山西晋剧不一样的演唱风格;第四,晋剧的剧种多以文戏为主,而我们吸纳了河北梆子、京剧的武打,开创了文武兼顾的特色。正是他们几代人的努力,成就了井陉晋剧团的今天。他们的艺术之花不仅开放在了北京、河北,而且还在山西的三十多个县市做了表演,难怪被人们赞誉为:太行山上一枝花几十年来井陉晋剧团,扎根山区、服务百姓,春天里唱在节日的戏台上;夏天里唱在田野的阡陌间;秋天里一起歌颂金秋的喜悦;冬天里冒着大雪填补着百姓的农闲。我们拍摄这天零下9度,可以说是比较冷的一天。演员们身着戏装,脚踏戏靴,头戴凤冠。一天下来没听到他们半句怨言,总是说:老师说怎么拍咱们就怎么拍。大家是真心感动。艺术离不开生活,而生活却往往不顾及艺术。今年的疫情严重的影响到了晋剧的表演,演员们的收入没了保证,囧况难言。虽然目前大家困难重重,但是再难也不能丢掉我们终其一生的艺术,毕竟那里面是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传承。——太行山上一枝花,需要大家共同扶持、浇灌。作者简介:王喜庆微博:庄上九爷。军人出身却喜欢听着音乐、开着车、浪迹于山水之间。多平台原创专栏作家。自得的是不喜欢文学的他居然写了百万文字于网上,而且图片比文字更专业;不足之处是尚有两个省份没有走到。如若喜欢,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