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像冯继忠老师,不敢确定!发给朋友,他问了问冯老师,确定就是,冯老师说当时嗓子状态不太好,冯老师感觉不太完美,戏曲就是遗憾艺术,每次都有些许遗憾,不过很珍贵,就整理发布了!
《海瑞告状》也就是上党梆子的《徐公案》,山东枣梆叫《徐龙铡子》:讲述的是明代中叶,世袭国公徐延昭(徐龙)被贬汉阳,御史海瑞随太子殿下南巡归途逢渔女状告其子徐猛抢亲害命。故此,君臣闯府揭案,致使徐公大义灭亲,刀铡其子,谱写出了一曲“权为百姓法当家”的正气歌。只是主要人物的名字有所不同,上党梆子为徐延昭,枣梆和西调称徐龙。
冯继忠,男,晋剧净角(大花脸),国家一级演员、山西省晋中地区青年晋剧团名誉团长。原名冯继宗,艺名小狮子黑。师承胡逢恩(窑头黑)、乔国瑞(狮子黑)和王增福。为胡的亲传弟子,也是晋剧乔派第二代艺术传人。
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对晋剧花脸声腔艺术的改革上。经过刻苦习演,非常成功地把“虎音”用别样的发声方法应用到了自己的花脸声腔之中,并大胆吸收晋剧须生演员的一些演唱技巧,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晋剧冯氏花脸流派。
冯继忠与侯玉兰等合演的《卧虎令》,最能反映这一艺术成就。冯继忠在剧中扮演董宣,侯玉兰扮演湖阳公主,可谓珠联璧合,演到了绝品的状态。冯继忠在《卧虎令》中扮演的董宣有一段“御旨传神色自若上金殿”。这段唱,从唱词到唱法都有别于晋剧须生表演艺术家李月仙扮演董宣时的同一个唱段,即使按照花脸行当去欣赏,冯继忠也有自己独立的声腔创造。也就是说,冯继忠在这段唱里,没有完全用花脸声腔去处理董宣这个人物,而是在不脱离花脸行当的前提下,间或揉入须生唱法,彰显出了“北海相”的文生性格。
成名作:《卧虎令》饰董宣,《明公断》饰包拯,《李陵碑》饰杨继业,《杨儒传奇》饰维特,《十五贯》饰周忱,《红灯记》饰鸠山,《沙家浜》饰胡传葵,《智取威虎山》饰座山雕,《龙江颂》饰阿坚伯等。
其他饰演角色:晋剧《下河东》欧阳方、《忠报国》徐延昭、《打金枝》郭子仪、《劈殿》程咬金、《杨广篡位》杨广、《游西湖》贾似道、《佘太君打殿》包拯、《忠烈千秋》包拯、《游龟山》芦林、《凤仪亭》董卓、《算粮》王丞相、《十二寡妇征西》包拯、《于谦》王钦若、《大破天门阵》萧天佐、《红嫂》刁鬼、《红色娘子军》南霸天、《洪湖赤卫队》彭霸天、《社长的女儿》社长、《奇袭白虎团》白虎团长、《三下桃园》老队长、《退婚》老亲翁、《尽怨下了这场雪》石爹、《三定桩》老爹、《朝阳沟》老书记、《醋工歌》张主任等。
其摄、录制的唱片、唱带、录像、影碟等数十种。山西省举办的两届戏曲卡拉OK大赛他的唱带作为示范带学,唱者为同行之最。
主要文章:《商榷晋剧花脸腔》、《我演董宣的点滴体会》、《从艺路上二、三事》等。论文《晋剧不会灭亡,探求如何振兴》获山西省第二届戏曲理论讨论会征文评比论文奖。今日衫人选的,是冯继忠老师在山西农村广播成立三周年的晋剧名家演唱会上清唱的《忠保国》选段。冯继忠老师的唱腔,衫人倾心已久,听来听去,衫人将冯继忠老师的演唱风格,概括为一个“劲”字;但是针对不同的剧目,不同的人物,在“劲”的基调上,唱腔风格又有各异的体现:刚劲,如《明公断》之包拯、《卧虎令》之董宣;苍劲,如《忠保国》之徐延昭、《劈殿》之程咬金;狂劲,如《杨广篡位》之杨广;悲劲,如《李陵碑》之杨继业;奸劲,如《下河东》之欧阳方……然,冯继忠老师在演唱中并非一味地使“劲”,根据特定的剧情,又能够有具体的针对性的处理,所以听冯继忠老师的唱,并不觉得单调乏味、累耳朵,只会觉得梆子花脸那种特有的龙吟虎啸般的唱腔带给自己如大汗淋漓似的畅快,除了“缴械投降”,别无他想。并且,正是这个“劲”,加之具体而微的刻画,使得冯继忠老师通过唱腔塑造的包拯、徐彦昭、董宣、郭子仪、欧阳方等等人物,都带有了鲜明的冯氏风格,同时,唱腔中又颇能体现出晋剧花脸老唱法的韵味。
在看戏或者听戏时,如果衫人想到了什么,而台上能够相应地表现出什么,衫人我会觉得心有灵犀,舒服;而如果台上的表演超出了衫人的预料,或者说衫人又从舞台上的表演中发现了什么新意,这种体验带来的折服感会长久萦绕在衫人心头。冯继忠老师的唱腔,当属后者。
博客搬家了,特意截图,留念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