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胡与京胡《叫板》秦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京剧是家喻户晓的国粹,这是一首板胡与京胡演奏的《叫板》,作者别出心裁的将两个剧种的精彩乐段融合在一起,时而互相交织,时而相互叫板,真是精彩绝伦,请欣赏吧!
京胡,又称胡琴,最早也称二鼓子。拉弦乐器,是中国的传统拉弦乐器,18世纪时末期,随着中国传统戏曲京剧的形成,在拉弦乐器胡琴的基础上改制而成,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戏曲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
京胡的历史
京胡:原称“胡琴”,最早也称“二鼓子”。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其名也是因用于京剧伴奏而得。京胡于清乾隆年间在胡琴基础上改制而成,因主要用于京剧伴奏而得其名。
京胡是在清乾隆五十年()左右,随着京剧的形成在胡琴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弦乐器,至今已有余年历史。最早的京胡,不仅琴杆短,琴筒也小,为了能拉高调儿,还有蒙蟒皮的,而且是用软弓子(不张紧弓毛)拉弦。
19世纪以后,才开始出现硬弓。现安徽、山东、河南、四川等地仍有保留用软弓演奏,音色较硬弓演奏的柔软,并有一种特殊的碎弓效果,演奏技巧也很高,而硬弓的发音则刚劲、嘹亮。
20世纪上半叶,京剧演员不断降低音高,讲究行腔圆润,京胡的结构也随之变化,琴杆、琴筒不断加长。嗣后,京胡逐渐流行全国,在北京尤为盛行。
20世纪0年代,京剧空前兴盛,京胡的制作也出现了繁荣时期,不但乐器行业的牌匾改为胡琴铺,就连京剧界的名琴师们也招聘工人制卖起京胡来。有的在制作工艺上采用打光剂代替打蜡。使竹皮表面光泽细润,深得爱好者的称赞。
最早的京胡琴杆很短,琴筒也小,用软弓拉奏,当时,人们把它称为软弓京胡。19世纪以后,京胡逐渐开始用硬弓拉奏,琴杆、琴筒不断加大,京胡也逐渐在中国各地流行起来,特别是在北京尤为盛行。
京胡主要由琴杆、琴筒、琴码、琴弦和弓子等部件构成。京胡的琴筒呈圆筒状,是京胡的音响共鸣部分,琴弦的振动通过弦马传至琴筒,使筒内空气振动,发出清脆明亮的音色。演奏京胡时,演奏者将琴筒放在左腿上,左手按弦,右手持弓拉奏。
早期的京胡只有一种规格,经过制琴师与演奏者长期的实践,京胡发展为各种规格,以适应京剧音乐发展的需要。如今,中国的作曲家还为京胡创作了很多独奏、协奏曲,京胡也从为京剧伴奏的角落走到了舞台的中央。
早期琴杆短、琴筒小,蒙蟒皮或蛇皮,张丝弦,用软弓拉奏,称软弓胡琴(参见“软弓京胡”条)。十九世纪后出现硬弓。二十世纪上半叶形成今日形制。本世纪五十年代始用钢丝弦。京胡是随着京剧的形成和发展,在胡琴的基础之上改制而成的一种拉弦乐器。它的声音刚劲嘹亮,是京剧管弦乐伴奏中的主要乐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京剧界一直沿用着胡琴的称呼,在这之后,为了区别于其他剧种,才正式将这种乐器称为“京胡”。清乾隆五十五年,安徽的“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大徽班,陆续来到了北京演出,他们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曲调和表演方法,逐渐融合、发展成为了今天的京剧。京剧的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为“皮黄”。京胡是“皮黄”音乐的代表。它是伴着“皮黄腔”的逐渐形成而发展起来的。京胡具有神奇而响亮的音色,能在润腔韵味上与演员的嗓音、唱腔熨帖地结合,完美地体现出京剧原汁原味的特色。成为京剧必不可少、不可替代的伴奏乐器。
京胡的结构京胡由琴杆、琴筒、弦轴、千斤钩、琴码、琴弦和弓子等部分构成,琴杆、琴筒都是竹制,琴杆置有千斤钩,筒口蒙蛇皮,用马尾弓拉奏。
京胡由琴杆、琴筒、弦轴、千斤钩、琴码、琴弦和弓子等部分构成。琴杆又名担子,多用紫竹、白竹、龟背竹或染竹制成,通常有5节,在上方的第一和第二节上,各装有一个弦轴,下端的底节插入琴筒中,在筒里的一段杆身上,开有长方形、前后对穿的风口,它是琴筒的复共鸣部分。琴筒长11.4、后口直径4.厘米,用毛竹制,前口蒙蛇皮,后敞口。弦轴黄杨或黄檀木制。琴码竹制。弓子江苇竹制,上拴马尾,长74厘米。张二弦,设有“千斤”。五度定弦,据唱腔和曲牌不同分别为:反二簧do、Sol弦,二黄Sol、re弦,西皮Ia、mi弦,反西皮re、Ia弦。常用的是D调、E调二黄京胡和E调、G调西皮京胡。音域约两个八度。
琴筒为圆筒状,用毛竹制成。20世纪70年代以后,也有用低发泡(ABS)材料模压成型的。筒的前口蒙以薄而坚韧的蛇皮或其他新股膜料。琴筒是京胡的音响共鸣部分,琴弦的振动通过弦马传导到蛇皮上,然后波及筒内空气柱振动,发出强而有力的音响,音色清脆、嘹亮。
弦轴又叫捻子,多用木质细腻、颜色姣艳的黄杨木制成,也有使用黄檀或大檀木的。千斤钩是用铜丝或铅丝制成的S形小钩,前弯钩住两根琴弦,后湾用细丝弦系在琴杆第三节的中部,它是划定琴弦有效强长的固定点。
弦码用竹材制成,有桥空式和空心式两种。琴弦是京胡的发音体,原用两根丝弦,系在下轴的弦较细,称外弦,系在上轴的弦较粗,称里弦。现多用钢丝弦,音准比丝弦好,发音清脆,不易断弦。
弓子用富有弹性的江苇竹制作,两端烘烤出弯来,竹子细的一端在弓的尾部,系上一股马尾而成,马尾置于两弦间摩擦琴弦而发音。
演奏时,坐姿,琴筒置于左腿正中央处,琴杆向左稍倾斜,左手持琴杆按弦,右手执马尾弓夹于两弦间拉奏。
弓法有拉弓、推弓、颤弓、抖弓、顿弓、带弓、快弓等,指法有按音、揉弦、打音、滑音、倚音等技巧。用于伴奏或独奏。是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也用于其它剧种。独奏曲多源于京剧曲牌,如《小开门》、《夜深沉》、《柳青娘》、《迎春》、《万年欢》等。
京胡的种类京胡的品种很多,常见的有紫竹京胡、染竹京胡和白竹京胡。此外还有罗汉竹京胡和凤眼竹京胡。
早期的京胡,只有一种规格,经过制琴师与演奏者长期实践,根据京剧曲牌的不同,而发展为多种规格,创制了西皮、二黄、娃娃调和拨子等几种专用京胡。放大了低调门京胡的尺寸,以适应京剧音乐发展的需要。
板胡——音色高昂、坚实,具有很强的穿透力,是北方戏曲、说唱的主要伴奏乐器,也可用于合奏和独奏。板胡在中国大约有00多年的历史,品种繁多,音色明亮,高亢。是我国多种梆子腔戏曲,北方戏曲和曲艺的主要伴奏乐器,也可用于合奏和独奏。板胡的名称是因为琴筒用薄木板粘成而得名的。又称梆胡、秦胡、胡胡、呼胡、大弦和瓢,清代时曾别称板琴。
20世纪50年代后,又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深受广大人民喜爱,流行于西北、华北、东北、东北各省区,尤以陕西、甘肃、山西等省最为盛行。最初,板胡主要流行于中国的北方地区,当地的许多地方戏曲和曲艺,比如像河北梆子,评剧、豫剧、秦腔等都是用板胡作为主要伴奏乐器的。由于板胡和中国的戏曲、曲艺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因此它在演奏戏曲、曲艺音乐时最能发挥自身的特长,在地方戏曲和曲艺伴奏中,各地区的板胡善于表现各自不同的风格,富有独特的地方色彩。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音乐工作者和乐器制作者的努力下,板胡的制作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使许多新品种加入了"板胡家族"。其中有中音板胡、高音板胡,三弦板胡,竹筒板胡,秦腔板胡等等,都是"板胡家族"的"新成员"。随着板胡形制的发展,板胡的演奏技巧也在不断地提高,表现力也更加丰富多彩,成为中国民族乐队中不可缺少的特色乐器和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独奏乐器,并为民族歌剧、民族歌舞和声乐伴奏。
板胡的结构
板胡的音箱用椰壳或木制,面板用薄桐木板。琴杆用较硬的乌木或红木,张二根弦,马尾竹弓。音色明亮、高亢,适于表现热烈奔放的曲调。
琴筒又称瓢,是板胡的共鸣箱,呈圆筒形,用坚硬的椰子壳做成,也有用木质、铜质或竹质的,七十年代以后还用低发泡(ABS)材料模压成型。琴筒一头大一头小的形状,能使音响共鸣集中并造成板胡的特色。瓢大发音低沉不宏亮,瓢小则发音尖啸刺耳。琴筒前口不蒙皮膜而胶以桐木板。它是板胡音色优劣的关键,以用木质松软、纹理顺直、匀密、无痕节和水渍的梧桐木为佳。筒后口有的敞口,有的开五个音孔,呈金钱眼状。
琴杆用红木、紫檀木或花梨木制作,以贵重的乌木为好,琴杆为圆柱形,上端是琴头,呈方形,开有弦轴孔。琴杆不宜过长,过长会有碍发音的优美,并加宽了指位,不便运指和掌握音准。弦轴多用琴杆木料或黄杨木制成,表面开有辩纹,装在琴杆同一侧面。目前大部分板胡已用木柄齿轮铜轴,调弦既准确又不会回弦。
弓子用粗细均匀、富有弹性的江苇或其他竹子做成,比二胡弓子长而粗,上面装的马尾以白马尾为好,出音柔润。弓杆不宜过长或过短,过长笨重,过短不宜拉奏长音。板胡的千斤又称腰马,因在琴杆中部支弦而得名,是用牛角或红木制成的扁形木片,用丝弦系于琴杆下铀到弦马的1/处。弦马用竹或木制成,置于面板中央以上、板的1/处为宜,竹马共鸣较大,发音也较浑厚优美。琴弦用丝弦或钢丝弦发音比丝弦干净、明亮,泛音清晰。
板胡的特点
板胡和中国其它的胡琴类乐器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音量大,音色清脆嘹亮,尤其擅长表现高亢,激昂、热烈和火爆的情绪,同时也具备优美和细腻的特点。板胡的音色特别清澈响亮,富有乡土气息,在乐队中它常是各种伴奏乐器的领弦,在弦乐中担任高音声部。除用于独奏、合奏的板胡外,还有高音板胡(又称河北梆子板胡或评剧板胡)、中音板胡(又称河南梆子板胡)、秦腔板胡(又称胡呼)、山西板胡(又称晋中板胡)。它们在琴筒大小、琴杆粗细、弦轴长短、琴弦的使用及音色等方面,各有差异。另外还有用于绍兴高调中的板胡和用于广东音乐、戏曲、曲艺中的椰胡。
板胡的分类
按板胡的发音高低及使用范围,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1、高音板胡(俗称梆子胡、大弦或瓢),多用于河北梆子、评剧、豫剧、山东梆子、吕剧及歌舞、演唱、独奏及合奏等,这种板胡用途最广。
2、中音板胡(俗称胡呼、秦胡),多用于秦腔、蒲剧、郿鄠、陇剧、陕北道情、兰州鼓子等的伴奏以及器乐合奏和独奏。音箱较高音板胡为大,呈半圆形,背面有金钱花孔,琴杆也较长,定弦比高音板胡低五度,音色浑厚柔和。
、次中音板胡(俗称椰子胡),多用于晋剧和上党梆子。音箱比中音板胡稍大,也雕有金钱花孔。定弦比中音板胡低小三度或纯四度。音色浑厚,音量宏大,宜于演奏缓慢、低沉的曲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