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剧全本打金枝王爱爱马玉楼田桂兰

文末有四位老师磁带、珍贵音视频链接!

说起晋剧《打金枝》,咱们山西人或者是爱好戏剧的朋友都知道它是一本脍炙人口的好戏。因为场次明晰、曲牌优美、唱腔流畅,所以各剧团下乡演出的时候是每台必演,因此就留下了“打不完的金枝,算不完的粮”的戏剧谚语!

《打金枝》唐代宗将女儿升平公主许配汾阳王郭子仪六子郭暧为妻。时值汾阳王花甲寿辰,子、婿纷纷前往拜寿,惟独升平公主不往,引起议论,郭暧怒而回宫,打了公主。公主哭诉父母,逼求唐皇治罪郭暧,郭子仪绑子上殿请罪,唐皇明事理、顾大局,并加封郭暧。皇后劝婿责女,小夫妻消除前隙,和好如初。

王爱爱老师专工青衣正旦,唱、念、做基本功都很扎实,尤以唱工见长.功底深厚,技艺全面,戏路宽广,承传统而不泥古,遵师法而不守旧。吸收了高亢激越,热情奔放,以刚为主的“程派”特点,又吸收了“牛派”字正腔圆,行腔稳健,以柔为主的风格,同时还借鉴了郭兰英的一些演唱方法,她音色甜美、音域宽阔、吐字清晰、韵味醇厚,在晋剧旦行中,创立了独树一帜的晋剧唱腔的新流派“爱爱腔”,其特点是声情并茂,刚柔相济,千姿百态,表演真挚,细腻,鲜明,声腔清澈圆润,吐字传神,韵味醇厚,特别是唱腔尾音的润腔,灵巧多变,高低自如,深受观众喜爱。

马玉楼,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她的吐字、发声、行腔、表演颇具“丁派艺术风韵”,称得上是众多“丁派”弟子中的姣姣者。年来到了丁果仙所在的太原新新剧团,她有更多的机会观看丁果仙、马兆麟、郭凤美、马秋仙等许多艺术家的演出,常为老师们配戏,成为她得天独厚的学习条件。她跟丁果仙学戏,同台演出,朝夕相处,丁老师手把手地教,玉楼刻苦认真地学习,“丁派”拿手戏《八件衣》、《打金枝》、《空诚计》等都是一字一句抠出来的,在行腔上她继承了“丁派”艺术的韵味和行腔的方法起伏有致,刚柔相济,她的扮相幽默,表演含蓄,很有乃师之风,活脱是一个小丁果仙。

《打金枝》第一场升平公主出场时演唱的第一句“头戴上翡翠双凤齐”,用的是〔倒板腔二音〕,表达的是升平公主等驸马回宫时的欢快心情和以帝王女儿自居的情绪。这里采用的是清晰、圆润的满腔〔二音〕,听来既欢快明朗,又威严稳重,与升平公主的身份、个性很吻合。

〔二音〕是晋剧中一种很有风味的特殊独唱方法,它是用吸气和呼气两种不同方法发出的一种比记谱高八度的极尖锐的声音,晋剧中花旦使用较多。这种方法比较难掌握,田桂兰却能熟练自如地用它来塑造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表达不同的思想情绪。

一九八七年,田桂兰荣获第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晋剧演员。田桂兰在艺术上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她并不以此为满足,而是把所取得的成绩当做新的起点,继续探索不息,并传承给下一代。

王宝钗老师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扮相俊美清秀、风姿绰约、气质颇佳,嗓音清亮纯正、刚劲挺拔、运用自如,行腔高亢、刚健有力、充沛而有韵致,大段唱腔不涩不竭,一气呵成。她的唱腔在吸收和继承“三儿生”"孟珍卿"“秋富生”杜锦生等先辈名家的基础上坚持以字行腔、以声传情、圆润婉转、刚柔并济的特色。因此唱腔显得新颖洗练、雄厚朴实、韵味醇厚。她的做派潇洒飘逸、流畅大方、细腻传神,充满阳刚之气,脱俗而无脂粉气颇有“郭派”小生表演艺术之风范。

博客搬家了,特意截图,留念一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