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行千里不出房,
有文有武有君王。
亲生父子不同姓,
恩爱夫妻不同床”。
以上四句为一谜语,大凡谜语必有谜底,此谜语凡思维敏捷者联系此文题目,便可猜出谜底为演戏。从谜语中也可感悟出戏曲的部分艺术特色。此谜语是笔者多年前在随遇而读的以纪实为主的一本书上看到的,书名已忘,内容依稀有记,自幼喜爱戏曲的原因这四句谜语却至今未忘,是书中人物之一原为京剧演员后改行的一位名人口中说出的。该人为旧时演员,其所说的谜语在当时梨园界或观众中广为人知,从中也可看出戏曲对旧时各阶层人们是有一定影响的,看戏听戏是由戏曲诞生到逐渐完善成为过去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史载,戏曲始于原始舞蹈,从汉代出现有表演成分的"角抵戏”起,到晚清同治光绪年间京剧的形成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我国各种戏曲随社会的沿革都经历过鼎盛时期,随着戏曲的发展,人们的欣赏能力和兴趣也随之提高。
我镇处于子牙河下游,顺流而下离天津百里之远,距上游绵延几百里之遥,在交通运输落后的古时,漕运便是有效的运输方式之一,另有我镇处于广袤的文安洼和贾口洼之间,丰收之年有大量的农副产品收下,沥涝发水之季便有各种水产品盛出,我镇由于地处子牙河穿镇而过的地理位置之优势,成为重要的码头,各种产品通过子牙河漕运散发到下游百里的大都市大商埠天津或上游各地,并输入外地各种人们生产生活用品等特产,丰富了我镇人们生产生活物品所需,因而致使我镇经济繁荣和市面繁华。大街两旁商铺林立,街面车水马龙,随着经济的发展更出现了很多巨商大贾,下层百姓除种地的之外,五行八作各从其业,人们日常生活的温饱都能得以基本解决,起码的物质生活不成问题。之后人们所追求的便是精神生活的需求了。
旧时的文化生活是相当单调的,除了过年看花会外(社火),如能看上一两场戏就美不可言了。那时太平年间每逢庙会就有戏曲演出,爱好戏曲的人与其说赶会不如说去看戏,有时大户人家逢喜事如庆寿婚嫁也会请戏班唱戏,从人所共知哄逗孩子的民谣"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门口唱大戏,接闺女叫女婿……"就可看出人们当时把看戏当做盛事,也可感悟出戏曲的深入人心。据说老年间北大寺(旧址在现民主庄村后通往段堤路旁)唱戏曾发生因观众多引发的踩踏事件,有的人把吃的面条挤出来,可想而知当时的看戏场面。那时戏曲之所以受欢迎,就是戏曲雅俗共赏,懂戏曲的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