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情不改追求艺术
介绍忻州市晋剧团须生演员许娟娟
忻州市晋剧团的须生演员许娟娟,中等个头,方盘大脸,举止腼腆,讲起话来甚至有点拘谨。她衣着朴素,更无脂粉香气,全然没有一般演员的风采。但是舞台上的许娟娟,与生活中的她判若两人,那又黑又亮的眸子变得格外有神。在《打金枝》、《八件衣》《游龟山、《双婿奇案》《薛刚反唐》、《舍饭》、《空城计》《红书剑》、《金瓮碑〉等戏中,娟娟都扮演了主要角色,成为忻州市晋剧团的头套须生。
许娟娟祖籍榆次永康,年她出生在太原。父亲是中学教师,母亲是医生,兄妹6人,唯有许娟娟扎根忻州30多年,安家落户了。儿时的许娟娟酷爱晋剧。每天下晚自习后,就守在剧院门口央告看门大爷,进去看一阵蹭戏,从那时候起,渐渐萌生了想当演员的念头。她背着家里人两次考过太原市戏曲学校。年,她终于考上了山西省戏曲学校表演班,专工青衣。这一年她13岁。入学后,领导和老师们看她缺少旦角的阿娜形体,怕耽误学业,决定让其转到音乐班。可性格执拗的娟娟就是不服气,她人在音乐班,心里仍想着表演班。起早睡晚挤时间,踢腿下腰拿大顶。领导找她谈话,她说我不喜欢乐器。随后领导又让她转到美术班,让她学画景。除上文化课外,不是看着石膏画像,就是挟着画板到迎泽公园写生作画。谁知那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秀丽风光也打动不了她,仍然是一片痴情,迷恋着表演班。她的伙伴段爱兰、淑琴都很理解她,晚上为她复述课堂上讲述的新台步,新招数。什么云手、山膀、顺风旗,许娟娟学的认真,练的起劲。看着她这样认真学习的样子,老师们也心软了,只好顺其自然又让娟娟回到表演班,并请刘俊英老师为她排了晋剧《断桥》,娟娟扮演了白素贞,这个戏成为娟娟的开门戏。
晋剧《三上桃峰》
年底,娟娟毕业分配到忻州市晋剧团。当时业务团长郝淑珍,是一位青衣、小旦、彩旦、须生样样拿得起、放得下的多面手,娟娟在她的精心施教下,又学演了《走山》、《骂殿》、《二堂献杯》、《祭江》等折子戏,即使分配她彩女之类的零碎角儿,她都把这看成是自己学习的好机会。后来在现代戏《苦菜花》、《迎春花》、《琼花》、《白毛女》等戏中娟娟都扮演了主要角色。一出《琼花》连演30场场场爆满。这个几经波折,痴情不渝的许娟娟终于在晋剧舞台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原本体形粗壮的娟娟,演起现代戏来,倒有一种朴实、敦厚、丰满、健康之美,效果出奇的好。并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