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晋剧 >> 晋剧名言 >> 乡村记忆神堂纪事

乡村记忆神堂纪事

北京治皮肤病的好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50708/4652392.html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他强调,“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文水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农耕文明史的地方,遍布着众多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这些传统村落凝结着历史的记忆,反映着文明的进步。它体现着文水当地的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和村镇空间格局,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和空间记忆。

为了更好地传承历史文化,建设美丽乡村,文水宣传特意开设专栏“乡村记忆”,推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梁大智同志采写的《乡村记忆》系列文章,陆续介绍文水县古村落的故事。

子夏山

子夏当年布道忙,

隐唐溶洞挂山梁。

石门宕雪嘉名在,

玉岭听泉圣迹藏。

南北街头寻古树,

东西坡上觅云房。

绮楼碧瓦含天韵,

梦里仙源遇草堂。

文水有个俗称“神多地”的村子,一条从村西北洞沟流来的河水和另一条从村东北楼沟流来的河水在村头汇集成一条河,穿村而过,把村子分成东坡和西坡。在两河汇集的地方,有两颗老柏树,是当年子夏庙的遗存。

村里的老村长任明圣人称“活字典”,正在写“村史”。他告诉我,元朝大德年间在子夏山下修建的这座子夏庙里,有子夏授教的塑像,正面是子夏,周边全是他的弟子。庙虽被废,庙里的一块“西河夫子辞”仍然完好地保存在村里。也正因子夏及众弟子的缘故,这里原本叫“西南偶”的村子,便有了“神多地”的称呼,后来规范为“神堂”。

神堂是个古村落,古墙古院随处可见。村里的数棵古槐树,均在千年以上。年6月,被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老任带我到东坡五道庙遗址,一棵枝繁叶茂的古槐,粗壮的主干在三米高处一分为二,一枝直插云霄,一枝虬曲龙盘,一张一弛,相得益彰。似书画杰作,妙手丹青,如琴瑟和谐,契若金兰。树后就是五道庙遗址,而树旁便是一座古院,窑洞式三间沧桑的正房仿佛记录着人类生存、繁衍和壮大的历史。

另一座古院落是由两个院合成的,留着院左侧一门,院右侧一个花栏式大门已被堵上,门上“紫气来”的砖雕玲珑剔透。

郝家楼院及照壁

郝家二层古楼院前,槐树在蓝天的映衬下,更加碧绿,槐树下古朴的门楼后,是一面精美的砖雕照壁,照壁中央是一个精致的小神龛,底座、龛门、阁体砖雕工艺精湛,称奇道绝。四周雕以花草瑞兽,象征着富贵平安、五福捧寿。特别是照壁顶层,有图案不同的三排砖雕组成,显得厚重,大气。

通过三十级台阶,便可登上建在高坡上的关帝庙。庙两侧对称地生长着两株柏树,树龄在三百年左右。庙旁一古井,井边一重修古井碑记,井口石光滑圆润,上驾有辘辘,有郝老汉正在打水。郝老汉边和老任打了招呼,边放下水桶去。这口古井,曾经是当地百姓为八路军烧水做饭的水源。这一带是八路军12团和工卫旅战斗过的地方,贺龙的部队曾驻扎这里招兵买马。这里有抗日政府办事处,村里人还记得经常有位姓王的“商人”组织村里人“跑西路”,把晋中平川的肥皂、牙膏、火柴、纸张等日用品通过神堂这个物资集散地运到黄河岸畔,然后再送到延安。前几年,村里还为牺牲在这里的英烈集中建了一座烈士墓。

古井

通过一座小桥,我们来到西坡,观音堂旁边是一座水磨,现在虽然不再使用了,但它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流溪潺潺,落水归槽。

西坡中心的一棵高大的古槐,是神堂村古槐的代表,说它是代表不仅是它长得高大,树龄也长,更主要的是它树型美观,位置独特。外地游客来到村里往往从槐树小广场这里开始走进神堂。

这里是神堂古院最集中的地方,路变得窄了,墙变得厚了,房变得高了。沿小路前行,两边是一排排石头垒的高墙壁立重仞,一幢幢青砖黛瓦的古院摩天碍日,一个个砖雕木雕结合的门楼金铺屈曲。有一棵古槐从古门楼上探出身来,在门楼上空形成了一团巨大的绿云。一座古院,院内有院,门里有门。那精致的雕作,小巧的圆洞门,整个院落碧瓦朱甍,层楼叠榭,都显示着主人往日的辉煌。

清末民初,村里任应卯、任应谋、任应元、任应甲、任应申、任应钟六兄弟,在汾阳收购干果,交城收购皮货,然后到北京、天津经销,发迹后在村里修筑几处院落。

走进村口一座古院,正是任家兄弟的一处院。沿窑洞式正房侧楼梯向上攀登,一个足球大的蜂窝,呈半球状倒悬在屋檐下,整个球体上花纹古典素雅,留有一小孔出口。登上房顶,古村古巷古院,青砖黛瓦绿树尽收眼底,古朴雅致的村落仿佛把我们带回久远的时光。隔河相望,子夏山像一尊体格健壮的男士雕塑,雄姿巍然。

走出古院,我们沿山路向西。从元宝山和南里山中间穿过,便来到子夏山。只见奇峰突兀,层峦叠嶂,怪石磷峋,峭壁陡立。山体上岩林相间,仿佛是仙人所画,跌宕多姿,臻于化境。那一岭的古褐色岩体呈现着一种健美的骨感,而岩体上一缕缕的绿意,又体现了柔媚的逸秀,巧妙地把北方山的豪迈和南方山的清秀融为一体。

隐唐洞

突见一陡峭崖壁之上,一洞悬生,虽距地约数百米,然山陡壁立,时而直梯攀高,时而窄路踽步。恍惚间,透过蓊郁荫翳的树林,缕缕白云缀在蓝天,一幅雅趣盎然的淡墨山水画。在悬崖峭壁上,只能身贴岩体,一个脚找到踏处,再小心翼翼移动另一个脚,身后便是百丈悬崖,好在先人已凿出手抠的小槽,让人可以攀岩而上,惊险之处难以言表。“鳄鱼望天”“猩猩拜象”“鲇鱼跃空”“双龟背山”“武士守山”“天梯凌云”“夫子笑脸”一路景点惟妙惟俏。惊心动魄的攀岩式攀爬,几身汗水后便伫立洞前,洞口上方佛教火焰图映入眼帘。洞壁刻有浮雕佛像,洞旁凿有两孔石室,门上刻一副对联:将勤补拙,以俭助贫。横批:中和。石洞前方崖壁留有唐太宗秘书少鉴、书法家虞世南手迹:“石门宕雪”。

这个天然石灰岩洞,高10米,深20米。进入洞内,有一上斜的倒插窝,直通洞外,人称“南天门”。从主洞到南天门,攀岩而上,步步惊险,真需要有点飞墙走壁的功夫。南天门洞口直下有一石室,也有洞口通外。在南天门口,同行者高歌一曲,歌声在通过洞的混响,在山谷中飘荡。放眼望去,看到远处的平原和城市楼房。坐在洞口。我感受到一种征服者的荣耀和惬怀……

抗日战争时期,每逢日寇扫荡,当地百姓便于此洞躲藏。一次,日本兵一直追寻洞里,顺着南天门爬上。一百姓急中生智,脱下衣服将南天门堵了个严严实实,洞中立时一片漆黑。日本兵心慌意乱,胡乱放了几枪,叽哩哇啦一阵便撤走了。众百姓因此幸免于难。

关帝庙

走出洞口右行数二、三十米,有一在崖壁上凿出的方形敞口石井,井内常年有水。

民间传说唐僧西天取经时路过此地曾留宿洞中,洞内原塑有唐僧师徒四人像;又说唐玄宗巡幸商山曾憩于该洞。因此隐堂洞又称“隐唐洞”。

洞内塑的唐僧师徒四人像中三人均是泥塑,惟悟空为铁铸。历史上每逢祈雨,由壮汉将铁猴背下,八人抬上走村串巷,祈求甘霖。一日,邻村一汉砸烂卖铁,不久其妻神经错乱,披头散发,化为猴子模样。

明成化版《山西通志》记载:“隐泉山在文水西南二十五里,汾州西北四十里。山壁峭立,有泉隐没不恒流,因以名山,一名陶山,一名汤泉山。卜子夏退老西河之上,即此地,又名子夏山,一名商山。山有石窟号隐堂洞,亦子夏室,其东有马跑泉。”《永乐大典》载:“隐堂洞,在山西太原府文水县西南三十里,隐泉山上,即子夏退老所居之石窟室焉。”

从隐唐洞下来前行,山体倏然出现一凹处,叫寨凹。明朝时建有寨门,传说里面有船橛,大禹治水时在这里栓船用的。

除虞世南、唐玄宗造访文水隐堂洞留下历史踪迹外,子夏山隐堂洞还有明前“隐唐祠增修碑记”的残碑记载“文阳郡之西……重山叠翠”。在子夏山巨大山体平面上,还有清嘉庆九年的大幅“西河古迹”勒石,这正是嘉庆年间举人,神堂村的任卜传所题。至今村里还有任卜传故居。任卜传的后人任宪儒不但写得一手漂亮书法,还特别喜欢戏文,拉得一手晋剧大板胡,便置办了文武乐器,组成了票友会。时间久了票友会竟然出了不少名角,杨姓丑角鸡毛丑、景云须生十三红、二奴则张金枝等名优荟萃,盛极一时,在晋中平原一带非常出名。

老任说他们村除了隐唐洞,在楼沟上游还有一块二十多米高的“宝石”,和当地石头截然不同,表面光滑,黑里透红,仿佛是天外来客,很多村民以前都搞过石料加工,他们对石头有着特殊的情感。他们叫这块怪石是“石马”,觉得那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楼沟石马坡下就是马刨神泉,相传为当年宋太宗的骏骑踢出的甘泉。这甘泉当年解救了宋太宗干渴的三军,以后的千百年一直滋润着当地的百姓。

是不是陨石我不能确定,而像翡翠一样碧绿的神堂水库却实实在在地呈现在我的面前。

神堂水库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的小型水库。年动工兴建,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走在坝上,凉风习习,子夏山云雾缭绕,倒影在水中微微荡漾,沿水望去,S形的河道向远方延伸,两岸簇簇丁香盛开。真是云青空欲雨,水澹雾生烟;仙草随流水,桃源有洞天。

神堂,仿佛就是一座神秘的天堂……

图文:梁大智

原标题:《神堂纪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2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