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将重点保护黄河流域长城沿线非物质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将一批黄河流域、长城沿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第七批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重点保护这些反映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传统文化。

内蒙古日前公布了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新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计86个,其中58个项目为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8个项目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此次入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故事,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共九大类。

据了解,第七批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推选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旨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反映交往交流交融,体现黄河、长城等中华文化基因,努力打造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

自古以来,内蒙古是多民族聚集的地方,黄河流域、长城沿线出现了丰富的多民族艺术融合的艺术形式。比如,被第七批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命名的呱嘴艺术,是晋陕“走西口”汉文化与当地的蒙古族说唱艺术融合之后,形成的一种曲艺表演;内蒙古晋剧则是山西晋剧融合蒙古族艺术元素后形成的晋剧艺术;卓资县灯游会(九曲黄河灯游会)是从中原地区流传到内蒙古西部地区的民俗文化,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从形式和内容上都吸纳了大量当地民俗风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灯游会。

此外,第七批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命名还注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推进,通辽市开鲁老白干酒酿造技艺、赤峰市宁城地毯织造技艺、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察干伊德制作工艺等传统工艺、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被重点命名。(记者勿日汗、哈丽娜)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内蒙古频道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