拊背扼吭的象征为何历朝历代争相夺晋

山西境内及周边情况

山西,简称“晋”,省会太原,位于华北、华中和西北交界的地区。东面是华北平原,南边是秦岭与河南接壤,西部与陕西黄土高原相望,北端是内蒙古高原。山西地势险要,被称之为“天下之背而扼其吭也”,可见其地理形势的重要军事意义,极具战略地位。

语出《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夫与人斗,不扼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

山西地势图

七大盆地:环形堡垒,环环相扣,固若金汤

历史上的山西一方面是西北游牧民族政权入侵中原王朝的主通道之一,另一方面是平定关中及中原王朝经关中地区管辖西北边疆的必经之路。

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山西境内的东侧是太行山脉,西侧为吕梁山脉,整体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80%为山地,是典型黄土覆盖的山地高原,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貌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且地跨黄河、海河两大水系,一句话概括:两山夹一廊,这“一廊”便是汾河中央走廊,地理优势可谓是得天独厚。

山西地况

主体轮廓更像是一个“凹”字形,中央走廊两边分布着山西七大盆地,分别是:大同、忻州、太原、长治、临汾、运城和晋城盆地。

七大盆地

大同盆地位于山西最北端,主要城市有大同和朔州,面积为平方公里,山西最大的盆地。这里是抵抗西北游牧政权的最前线,周边拥有山西著名的“三关(偏关、雁门、宁武关)”以及杀虎关。雁门关北拒塞外高原,南屏忻定盆地,素以关山雄固、军事在冲而闻名于世。

山西最北端的大同盆地

其中北宋“杨家将”的故事就发生在雁门关;抗战时期,雁门关雄峙于北岳恒山西颠,地形险要,控制着由大同通往太原的公路,贺龙元帅在此指挥了两次伏击战斗阻击日军,即著名的“雁门关大捷”,。

大同盆地地势

忻州盆地,位于大同盆地南部,四周围绕着云中山、恒山、五台山和系舟山,面积为平方公里,东北部是平型关,年,八路军在这里击溃日军取得“平型关大捷”。

忻州盆地

年9月25日,八路军利用平型关以东的山势、河沟、村庄和道路,峡谷公路两侧的山地地形地貌,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以伏击战计划迟滞日军的战略入侵,打乱日军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到华北进行全面包围的计划,是八路军出师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

平型关战役要图

太原盆地,位于山西汾河中游,又称“晋中盆地”,居晋陕盆地带的北部,东依太行山,西接吕梁山,面积为平方公里,仅次于大同盆地。山西省会太原就位于盆地北部,是明清时期的晋商故里,晋剧发源地。这里土地肥沃,灌溉条件优越,是山西重要的粮食产区,盛产山西老陈醋、杏花村汾酒。

太原盆地

充足的物资和粮草供给,群山怀抱,加之盆地内平地广阔,在我国古代冷兵器时代极占优势,可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辎重粮草

临汾盆地,位于汾河下游,面积为平方公里,是山西第三大盆地,北起韩侯岭,向南至侯马折而向西直至黄河岸,盆地东西两侧分别以霍山大断层、罗云山,韩城大断层与山地相接,南部与峨嵋台地相接。临汾盆地的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农业发达,是山西主要的粮棉产区之一。要知道,粮棉是古代战争时的必备军用物资。

晋代·曲沃代翼

运城盆地,位于黄河东岸,北依峨嵋岭,西至黄河岸,东部和南部以中条山为界,面积为平方公里。临汾盆地与运城盆地是山西最重要的棉花、小麦产区。

运城盆地周边地势

运城盆地西南的风陵渡,位于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交界处,位置极其重要,是黄河上最大的渡口。

风陵渡位置图

风陵渡自古以来就是河东、河南、关中咽喉要道,向为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战国时期魏国与秦国的古战场就发生在这里,东汉时曹操讨伐韩遂、马超,西魏的宇文泰破高欢等著名战争,均发生在风陵渡。

风陵渡实景

晋城盆地,位于黄河支流沁河中上游,连接陕豫二省,面积为平方公里。素以丰富的自然资源而著称,地上地下宝藏遍布,尤其以煤铁,其次还有铝铜金银等矿产资源。

丰富的矿产资源(山西地质博物馆)

这无疑加强了此地的军事地位,因为自秦朝以后,军战兵器基本均为铁器锻造。此外,在晋城盆地北部的高平,是著名的长平之战战场。

长平之战

公元前-年,秦赵在长平进行战略决战,双方投入兵力超过百万。最终,秦军以伤亡约20万的代价,歼灭约45万的赵军。

秦赵之战

长治盆地,位于晋城盆地北部,面积为平方公里。古代称为上党,因其海拔较高,地形险要,易守难攻,自古为战略要地,素有“得上党而望中原”之说,为历代“建功立业”者所倚重,如无忌救赵的典故。

战国时代上党郡位置

独特的水文丨艺术文化

山西整体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山西气候分布图

因为太阳辐射、季风环流和地理因素等影响,所以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因此适宜种植小麦、棉花等农作物。而且这里的河流较多,以季节性河流为主,更是坐拥中国两大内陆江流。

山西年均降水量

由于气候和地形的影响,山西的植被种类极多,森林覆盖率达22.8%,适于古代埋伏作战。

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统治阶级利用宗教巩固自己的统治秩序,以达到政教合一,维护皇家权威。山西不仅具有天然地理优势,还是道教和佛教文化的兴盛地,各朝帝王无不对其加以看重。

五台山

东汉年间,道教在此地形成;南北朝时期开始逐渐发展;进入北魏时代,在鲜卑族拓跋皇室的推动下,佛教兴起,并与道教同时步入空前的历史高峰期,形成以山西为中心的策源地和活动带。

忻州五台山为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大同云冈石窟是三大佛教石窟之一;大同北岳恒山为中国五岳之一;悬空寺为国内仅存的“儒、释、道”三教合一寺庙;

悬空寺:建成于公元年,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

历史沿革:以高望低,重要战略支点

春秋时期,晋献公和晋文公充分运用晋国的地理环境,经过“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和城濮之战的巨大胜利,一举成为上古五霸之一。

西汉末期,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羌、鲜卑族逐步内迁进入山西并发展强盛起来。

汉朝与匈奴人

西晋后期,中国历史进入一个特殊的时期——“五胡十六国”,这一切的导火索皆因匈奴酋长刘渊起兵左国城(今山西吕梁),建立北方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导致五胡乱华割据一方的局面。这一百多年的混乱时期,山西境域竟然诞生九个民族政权,充分说明山西地势容易产生割据势力的特点。

西晋时期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陆续建立数个非汉族政权

公元7世纪,李渊与子李世民在晋阳(今太原)起兵,自高向低,一路势如破竹,建立大唐王朝。

年11月,聂荣臻元帅在山西忻州五台山创立中国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开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

华北抗日根据地分布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我党选择山西作为根据地的战略眼光:

一、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植被种类丰富,阔叶林、针叶林,而且长芒草、旱生蒿类和柠条、沙棘等植物遍地丛生。地形复杂、植被杂生可以有效阻止日军的大规模平铺扫荡,无法进行高空视野查探和阵地战布置。这样一来,能够给予我军很大的喘息之机和游击作战空间,依靠本地熟悉环境群众对敌人不断袭扰。

游击战

二、俯瞰整个山西,七大盆地为主伴随无数小型盆地,利于建立块状类型革命根据地,分割成不规则网格区域,点燃星星之火。

山地伏击战

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革命队伍于山西布满河流的深山中隐匿,完全自主生存。接着组织计划山地游击战,入山口留有预备队,对敌军沿线以持续打击,然后全身而退。

高山峡谷地形

平型关大捷、雁门关伏击战、夜袭阳明堡等大胜仗均应证该战略计划的正确性和先见性。

八年艰苦抗战中,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始终牵制着大量日本侵华兵力,打乱了敌人作战的前线与后方的划分,形成了敌我双方军事态势多层复杂的包围与反包围,形成了犬牙交错的战争形态,为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平型关大捷示意图

“兵家必争之地”的代名词

山西地形封闭险要、山环水绕、错综复杂,自然生成的“高地攻坚战”战略堡垒。而且本地完全具备自给自足,既易守难攻,也不怕围城苦耗。

军事战略地位用一句话来描述:“治世之重镇,乱世之强藩”,形容山西的地形胜势再恰当不过。

西进陕甘,眺望中原

参考资料:

周伯戡.《佛教初传流布中国考》方如康.中国的地形:商务印书馆,-10-01李广洁.太原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地位[A].中国古都研究杨练.五胡乱华越过长城,逐鹿中原.《VIP》,王聚英.八路军平型关战役与平型关大捷.《抗战史料研究》,马晓东.历史人物与山西地名.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年8月张邦邦,慈爱民.古长平之战遗址揭晓.《CNKI》,长治县志编纂委员会.长治县志[M].北京:中华书局,.05:95-96马义源.略论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CNKI》,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