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十大怪”又称“关中十大怪”是指陕西中部的关中地区(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川等市)出现的十种奇特民俗习惯。陕西省地理纬度跨度极大,从北至南存在陕北(黄土高原为主)、关中(渭河平原为主)、陕南(以秦岭以南的汉水流域为主)三大自然差异巨大的区域。以关中一地的风俗概括整个陕西,存在以点概面的概念缺陷,亦多表述为“关中十大怪”以去除歧义。陕西在历史的发展中也形成了自己特色的民俗风情,人们用顺口溜将其总结为"西安十大怪”—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辣子一道菜、碗盆不分开、手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板凳不坐蹲起来、睡觉枕石块、秦腔不唱吼起来。
手帕头上戴
当您漫步在关中地区农村乡间的小道上,时不时地看到头顶手帕的老太太手拄着拐杖,迈着三寸金莲慢悠悠的踱步。头顶的手帕,成为关中地区老太太区别与其他地方老太太最显著的特征。
要说这老太太头顶手帕的历史可不是一天两天了,这是陕西关中地区由来以久的风俗。由于关中地区地处北方,这里日照强烈,干旱少雨,而且风沙天气较多。所以农村妇女在辛勤劳作的时候,都要头顶着手帕。手帕既可以防止强烈的日光对皮肤的侵害,又能阻止尘土进入到头发,而且头发也不会被风吹乱。当在外劳作,没有随身携带毛巾的话,手帕又可以擦汗抹灰,实在既实惠有美观。
老太太们带手帕也能和以前的生活联系起来,由于以前生活比较窘困,人们没有钱来买美丽的帽子。所以便宜实惠的手帕,就成为勤劳朴实的农村妇女的必然选择。今天,当人们生活富裕起来以后,千奇百怪的帽子逐渐取代了手帕。手帕也成为古老的历史中一道风景。
房子半边盖
在关中地区农村处处可见半边盖的房子。俗称:揭北子。其实这是陕西关中地区独有的民居特色,这与陕西关中地区的风土人情是分不开的。
由于关中地区地处内陆,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干燥气候,因此关中一带天气干旱、风沙大,加之当地木材稀少。所以,人们根据当地的条件,就发明了半边盖的房子。建造这样的房子,用的材料当然就地取材,用当地黄土和成泥,打成高40厘米、长50厘米、厚10厘米的泥胚,凉干以后用来砌墙,条件好的话烧制成青砖以后,关中地区把这叫做“糊葺”,真有点“胡砌”的意思了。但是,这样的房子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木材和砖瓦,而且省下了人工。省工省材的半边房子绝对不是意味着粗制滥造的代名词。其实,每一处房子都是主人多年的心血和汗水换来成果,同时,这也是以后子孙几代的庇护所。由于房间的面积缩小了,因此保暖性和透气性相对较好,比起大瓦房来更显得冬暖夏凉。因此,经济而又实惠的半边房成为陕西关中地区农村的首选。今天,在关中地区半边盖的房子已经成为历史,随着人们生活改善,当地的农民也住上了水泥钢筋的楼房。
姑娘不对外
陕西关中自古人杰地灵,土地广袤肥沃。因此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衣食无忧,所以长久以来养成的封闭意识,关中地区的保守在全国是出了名的。关中地区对于自家姑娘的保守意识,那更是出了名的。自古就有关中地区姑娘不对外的传统。关中人绝对不让外人占着半点便宜的,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关中人自家的姑娘只限于在关中地区内部交流,而很少和外地人通婚。
关中地区的姑娘一般就比较传统和守旧。同时由于长安十八代帝王在此建都,所以天子脚下的臣民,就更显得牛气了一点,底气更足了一点。再加之,平日辛勤地耕作足以温饱无忧,尽情享受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天伦之乐。因此,关中人更愿意在自我封闭的小圈子里面,享受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而不是为了事业,离开家乡而四处闯荡。
关中地区的姑娘由于生活在这样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于是,结婚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般都是靠着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关系,四处打听,然后选择一个比较满意的人家将闺女嫁过去,这样也是作到知根知底了。
但是,那段历史已经是以前的老黄历了,在新时代的青年,更有他们自己的选择,已经打破旧婚姻的樊笼的年轻人,积极地争取自我的自由幸福的婚姻,走出陕西,走向了世界,和外国人也谈婚论嫁了。
不坐椅蹲起来
陕西关中地区喜欢蹲(圪蹴)在凳子上吃饭、抽烟、聊天,在别人看起来很遭罪的事情,但是在关中人看来这是关中地区的享受。在关中地区的农村,在闲暇时候,一般上年纪的老人都喜欢不穿袜子,光脚穿着布鞋,嘴里叼着一根哈烟袋,手里掐着收音机,蹲在凳子上,一边喝茶,一边抽烟。在这样的氛围中,他们感觉到的是一份自在和欢畅,远远比那些正襟危坐、道貌岸然的人幸福的多。因此天性随意的关中人更愿意自在地蹲着,做一个快乐无忧的乡下人。也不愿意很拘束的坐在凳子上,去享受阳春白雪的高雅生活。
也许关中人天生与黄土地的亲密地接触,使他们更愿意接近和亲近黄土地。
睡觉枕石块
关中人不喜欢柔软的枕头,而选择木制的枕头和石制的枕头。这是和关中人憨直的秉性分不开的。
在关中地区,当夏季酷热难耐的时候,庄稼汉晚上睡觉的时候,更愿意枕着一块砖头或者石头当作枕头,枕在上面而酣然高眠。而且,关中人亲切地把它叫做:“金不换”,意思就是用金子也不换的宝贝,足以见得关中人对于这个头下石块和木块做的枕头,其依恋和痴迷的程度是何等真切了。
秦腔唱吼起来
在十大怪中,怪首就是秦腔吼起来。秦腔产生于民间,生动的反映出人民的愿望、爱憎、痛苦和欢乐,反映他们的生活和斗争。秦腔的很多剧目都是表现我国历史上反侵略战争、忠奸斗争、反压迫斗争等重大的或富有生活情趣的题材。
秦腔音乐反映了陕甘人民耿直爽朗、慷慨好义的性格,和淳朴敦厚、勤劳勇敢的民风。在陕西关中地区的农村,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对于辛勤劳作一年的人们来说,最大的享受就是听一场秦腔。如果有老人在过大寿时候,儿孙们要是能请上一个戏班子,美美地唱上那么一回,那可是莫大的荣耀了,这可得让十里八村乡亲起码能唠叨好几个月。
秦腔是任何人都可以亲近的艺术,当人们辛勤劳作,高兴的时候,可以放开嗓子吼上一段,高亢的吼声激荡长空,回荡四野,让人心中豪迈之极。如果在悲伤的时候,悲愤地吼一段秦腔,苍凉悲戚,低沉婉转,山川为之动颜,草木为之悲戚。秦腔就像一根脐带,一头连接着秦人的未来,一头连接着秦人的过去,为生活在这片黄土地的人们,提供着思想的乳汁。
秦腔的唱腔、道白、板路、脸谱、身段、角色门类自成体系。秦腔也称“乱弹”,唱腔音色高亢激昂,要求用真嗓音演唱,所以保持了原始豪放的特点。秦腔演出地点最好是选在露天的场所,那样才能有秦腔的味道,更体味到秦腔的精髓。秦腔的唱腔,用宽音大嗓,直起直落,给人以高亢激越、粗犷朴实之感。看秦腔时候,尤其看到秦腔中的“黑头”吼声地动山摇的时候,你才会此刻真正认识到秦腔的豪放,这也是关中人的血性。
新中国成立后,秦腔除以本剧种长期演奏用的乐器为基础外,还吸收了其它一些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以丰富其音乐的表现力。秦腔角色分老生、须生、小生、幼生、老旦、正旦、小旦、花旦、武旦、媒旦、大净、毛净、丑等十三门。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在脸谱、身段、化妆、特技,以及语言声韵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秦腔也是多个剧种的鼻祖。秦腔可分为东西两路,西路入川成为梆子;东路在山西为晋剧,在河南为豫剧,在河北成为梆子,所以说秦腔可以算是京剧、豫剧、晋剧、河北梆子这些剧目的鼻祖。秦腔所演的剧目多是取才于“列国”、“三国”、“杨家将”、“说岳”等说部中的英雄传奇或悲剧故事,也有神话、民间故事和各种公案戏,剧目超过1万本,剧目之丰富,居我国三百多剧种之首,因时代久远,佚散颇多,据统计,截至年仅存约多个,而且,这些剧目还正以惊人的速度继续流失。
时代在飞速发展,而今的“十大怪”有的早已消失,而流传下来的也逐渐减少。但这仍是陕西关中地区的传统风俗,承载着关中地区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