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大同老翟提供:
昔日的纯阳宫的对面就是南戏院鼓楼西街顺着鼓楼西街向西不远,在刚刚修葺后重新开放的纯阳宫马路对面,一个用青石板硬化的小广场空阔清爽。但是在老大同人眼中,这里却有着挥之不去的历史气息,因为被人们称作“南戏园”的“日新剧院”旧址,就曾矗立于此。将近百年的风雨沧桑,虽然早已把她的容颜沉没,不过许多上了年纪的老戏迷,似乎仍可以听到当年戏剧名家们婉转悠扬的唱腔。
大同人所说的“南戏园”,是根据旧城地理方位而定的俗称,就如同大同剧院被称为“北戏园”一样。
“南戏园”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年前后,由曹二、张世明、王云等人集股,在鼓楼西街租用李姓房地开办了一个娱乐场所,当时称作“天庆茶园”。整个建筑分为上下两层,数百个木椅围着几十个茶桌分布,每到演戏的时候,跑堂的伙计端着各色茶点干果和热气腾腾的“毛巾板”来回穿梭,使本来已经热闹的剧场显得更加火色。
新中国成立后,“天庆茶园”改名为“日新剧院”。改名之后的剧院对场内的陈设进行了调整,以往围绕茶桌摆放的木椅改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常见的木条长椅,楼下可坐多人,二楼可坐多人。逢时过节到这里看戏,是那个年代许多百姓感到十分惬意的事情。
日新剧院的门票鼓楼西街的老住户,今年72岁的刘文山老人对“南戏园”情感颇深。虽然已是半个多世纪前的事了,但年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丁果仙、牛桂英等来同献艺的盛况,他却记忆犹新。在同将近一周的时间,“南戏园”先后上演了《蝴蝶杯》《走雪山》《打金枝》《卖画劈门》,几乎场场爆满。尽管票价比一般的剧团要高出很多,但是闻讯而来的戏迷票友,一点不比现在的少男少女们追星逊色,致使演出从始到终一票难求。
此后,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郭启儒来过,北路梆子表演艺术家“小电灯”来过,蒲剧著名表演艺术家王秀兰、赵庆奎来过,上党梆子表演艺术家吴婉之来过,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表演热潮。
做为大同市近现代建筑年代最早、知名度最高的剧院,“南戏园”不仅影响深远,其内部的音响设计也别出心裁。除了草席棚顶、泥皮护墙,据说剧院舞台下方还埋有若干大肚子水瓮,为的是增强扩音效果,观众无论坐在哪个位置,听到的音质都非常理想。
年,河北邢台发生大地震后,剧院被通知停用,长期废弃。年,这里一度改作大同市话剧团库房。又局部当作小剧场使用,之后,早已破败不堪的剧院随着城市改造彻底湮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