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之上,一黑一白反差强烈,从《溯源》《秉志》,到《镌心》《取义》,每一折都分为“昼”“夜”两部分,在现实空间与心理空间的切换中,演绎出革命先辈宁为信仰牺牲的风骨与正气。今晚(8月13日),现代昆剧《瞿秋白》拉开了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的序幕,也赋予了昆曲这个“百戏之祖”带领各剧种再出发的特殊使命。
昆山发挥“昆曲故里”的意识自觉,从年开始连续3年推动全国个戏曲剧种以及木偶剧、皮影戏两种戏剧形态实现“大团圆”之后,再次启动百戏盛典“新三年”,着重从普及展示走向精品培育,为繁荣戏曲“艺术文化之林”贡献昆山新力量。
从“昆字号”到“国字号”,戏曲“雁阵”找到新“家”
明朝年间,被誉为“曲圣”的魏良辅改革昆山腔,创制水磨调,使得昆曲迅速流传开来,形成了“四方歌者皆宗吴门”的盛势。苏州本地更是“家歌户唱寻常事,三岁孩童识戏文”,兴盛时期昆班林立、戏馆遍地。
前三年百戏盛典期间,全国各地累计1.2万名戏曲演职人员从天南海北奔赴昆山参演,上演了“百戏朝宗”的景象。尤其是年,百戏盛典升格为文化和旅游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意味着“昆字号”的戏曲盛宴上升为“国字号”的文化行动。
在管理学中,有一个“雁阵效应”,意为雁群在排成人字阵或一字斜阵飞翔时,后一只大雁的羽翼,能够借助前一只大雁的羽翼所产生的空气动力,使飞行省力,并确保整个队伍飞行最快。如果将百戏盛典比做一个“雁阵”,那么昆山就是那只“头雁”。
“百戏盛典是中国现代戏曲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可谓盛世之作、盛况空前。”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郑雷表示,今年百戏盛典还将举办“天下第一团”青年表演人才传习班,组织全国仅有一个国办团体的剧种主要演员来昆山参加培训,成为“四方歌者皆宗吴门”景象的新演绎。
不仅搭舞台,还要打造全国性交流阵地。昆山以举办百戏盛典为契机,成立昆曲发展基金会,建设百戏林公园,接收到各参演单位捐赠的代表性藏品余件。昆山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苏培兰透露,正在建设的昆山(中国)戏曲博物馆已经完成工程的80%,预计明年9月开放,届时将让全国个剧种在昆山真正拥有一个“家”。“接下来,昆山将着力打造戏曲精品剧目的展演地,吸引各方戏曲人才,使昆山成为传播戏曲文化的重要基地。”
从一台戏到一个生态,“集群效应”激发整体内生动力
当前戏曲创作在全国存在着的发展落差,几乎与经济发展差异相一致。从区域戏曲发展角度来看,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沿海地区在区域创作态势、发展条件、创造活力、市场探索等方面,整体优于中西部内陆地区。而从剧种艺术发展格局而言,大量偏于一隅的乡土剧种在保持其非遗属性之时,生存活力有限,剧种文化品质和艺术潜力亟待激活。
百戏盛典依托“集群效应”,在将自身打造成一个拥有巨大流量的文化IP后,再与各戏曲剧种和剧团分享自身创造的流量价值,最终激发戏曲行业整体的内生力。
“文化生态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原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山东省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陈鹏说,百戏盛典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从最开始的全国戏曲普查,到各剧种集中展演,再到如今推动国家各项剧种扶持、人才培养等政策制定实施等,这是一个环环相扣而循序渐进的过程,缺了任何一环都无法实现最终目标,而百戏盛典为戏曲文化生态奠定了基础。
据统计,三年来百戏盛典现场观众达11万人次,网络媒体直播点击观看量超1.5亿次;文化和旅游部多位戏曲专家分批次来昆山看演出,发表多篇文章。“正是得益这样一个平台,更多的人知道原来我们的戏曲这样美,千万不能丢。”晋剧代表性传承人谢涛表示,在他认识的朋友中,有的本已脱下剧服去了企业上班,在百戏盛典的舞台上重拾自信后,又回到了剧团。而随着社会的大量聚焦,当地政府也进行了专项调研和扶持。
加大资金帮扶、组织跨区域演出、重大活动邀请……百戏盛典的举行,同样让卫调花鼓戏、扬高戏等剧种有了新生机,开展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编创了紧跟时代的新戏,使得老戏开始萌发新芽。
就昆山自身来说,近年来,昆山用于昆曲保护传承资金达1亿元以上,并制定实施《昆山市昆曲发展规划(~)》,明确实施“昆曲发展”基础建设6大工程、23项工作,启动昆曲进酒店、进景区、进特色街区“三进”工程,形成多部门协同、多产业融合、城乡一体发展的昆曲保护工作机制,昆曲迎来了发展的好机遇。
从“一眼白发”到一票难求,戏曲“破圈”迎来新生代
“在最好的年纪,于最好的地方,遇到了最好的时代。”作为将在今年百戏盛典登台的全国戏曲表演优秀领军人才之一,昆山当代昆剧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国家一级演员由腾腾感慨道。12岁就进入艺校的由腾腾已经登台过无数次,在她的印象中,以前台下观众一眼看去几乎都是白发老者。观众比演员年龄大许多,说明观众固化成了特定人群。
年轻观众去哪里找?年,由腾腾加盟昆山当代昆剧院,也是百戏盛典的第二个年头。“看到那么多中青年白领三五成群走进剧场时,我心里默念,戏曲的春天来了!”她说。
前不久,在赴江苏大剧院参加江苏省基层文艺院团优秀剧目展演时,昆山当代昆剧院改编的昆剧《浣纱记》唱响金陵,多张票被一抢而空。由腾腾说:“看得出来许多年轻人都在用心看、用心品,不是为了‘赶新潮’。光是谢幕就用了3分钟,很多人不舍得离开。”
好的戏曲演员需要培养,好的戏曲观众同样也需要培养。但让许多戏曲界人士没想到的是,戏曲“破圈”的速度如此之快,他们站立的舞台正大力拥抱年轻演员,也加速迎来新生代观众。
“观众和演员是相互影响的,好的演员会带动好的观众,而好的观众会催生好的演员。”原福建省艺术研究院院长王评章说,百戏盛典集群了一批最优秀的戏曲人,顺着传统文化复兴的浪潮,戏曲艺术文化的“满园春”未来可期。
(来源:苏州日报引力播原题《百戏盛典“新三年”启幕看百戏“雁阵”昆山的“头雁”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