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竞演已在江苏省南京市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14个剧种,17位演员将以现场演出的形式展开角逐。
5月11日14:30,作为唯一一位进入本届梅花奖终评竞演的粤剧演员,广东粤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彭庆华将在南京保利大剧院上演《粤韵华章——彭庆华粤剧折子戏专场》,塑造武生、小生、小武等不同行当的艺术形象。
彭庆华受家学熏陶,从小喜欢武术和戏曲。从艺三十年来,他致力于粤剧南派武打技艺的活态探索,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逐渐形成了独有的表演特色。他力求从传统文化中吸收养分,运用戏曲程式和个人积累的艺术经验把戏演得更真切生动,以达到让观众在观演过程中产生共情的效果,把武戏演绎得更加贴近生活,更加逼真火爆。
竞演之前,彭庆华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披露了此次竞演所选择剧目的用意和准备情况。他笑称:“在舞台上这么多年,什么情况都遇到过,我现在就是平常心,演出自己应该有的水平。埋首耕耘,静待回响。”
最短20秒要完成换装
南方日报:此次竞演,为何选择折子戏的形式?
彭庆华:折子戏更能全面展示演员各方面的特长。这次折子戏里的四个节目,包含了不同的行当、不同的剧目风格和不同的表演要求。
《赵子龙催归之“甘露寺”》是桂名扬老师的经典戏,他独创了“锣边花”程式。这部戏里有粤剧传统古朴的美,很有力量。这部戏的一大难点亮点是,我身上会穿粤剧特有的“南派大靠”,这种靠特别重,表演起来要比穿其他大靠费更大劲,但同时身上和靠旗上的飘带又不能乱,动起来又要很好看。这需要演员非常稳,什么时候动,什么时候静,很考验演员对细微动作的控制能力。
粤剧《狸猫换太子》也是历演不衰的一场戏。这部戏由上海京剧院新创,当年全国巡演时,我师父丁凡看了之后觉得很好,后来购买版权把它移植了过来。我作为徒弟,感觉这个戏里不单有京剧的精髓,更多是粤剧,还有我师父的心血,很有拿出来给大家看一看的价值。这部戏很考验演员对台词、表演节奏和情绪的控制,需要对人物每一阶段的情绪都有精确的把控,什么时候给观众看到人物的紧张心态,什么时候要表现出面对刘妃、郭槐时的故作镇定……其中的分寸,很考验演员的演技。
轻喜剧《拜月记之“抢伞”》,这次我很荣幸邀请了蒋文端老师助演。每一个呼吸都要专注情感表演的戏,其实在粤剧里不多,恰巧“抢伞”就是一出。演员必须每一个呼吸都在节奏,在韵味里。希望让大家看到彭庆华在文戏方面的功夫。
《武松大闹狮子楼》是广东粤剧院年集结全院艺术骨干力量为我量身打造的剧目。这部戏当年在全国打响了粤剧武戏的名气。年在湖南长沙演出,剧场里面连过道都站满了慕名而来的观众与同行。如今演了上百场,其中“高台照镜”“手桥”等传统武打动作,以及在粤剧南派武打技艺“关斗砸人”的基础上独创的高难度动作“奔腾”,获得很多戏迷喜爱。
南方日报:这场折子戏,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彭庆华:最大的挑战是赶场。这四个节目的间隔时间非常短,最短的只有20秒,最长的3分钟。短短时间内,我要换装,有些节目还需要改妆。要是换装慢一秒,我可能就没时间喝水了。这需要化妆、服装各部门严丝合缝的配合。我们带妆彩排了两次,已经磨合得非常熟练。
从艺30年,在戏里留住岁月
南方日报:在17名竞选演员中,您认为自己的优势是什么?
彭庆华:首先我代表的是粤剧,粤剧本身有很鲜明的特点,跟其他剧种不一样,我相信是好看的东西。作为唯一的粤剧演员,我对在南京表演的内容很有信心,这场折子戏的筛选,考虑了观众欣赏的敏感度,长靠短打、武生小生都有。
作为我个人来说,有30年的舞台经验,多年来在舞台、观众的培育下,我在表演上也有了比较全面的思考和积累。这次折子戏专场有童薇薇导演团队的加入,从表演到整台专场的编排都作出了很大的调整,再加上我们广东粤剧院的全力以赴,相信会有不错的舞台呈现。
南方日报:从艺30年,如何保持自己的状态?
彭庆华:今年大年初九在广东粤剧院上演了我的折子戏专场,到现在我瘦了十几斤,也没有刻意去减肥,就是每天保持规律的作息和饮食。每天6点多起床,严格保持两个小时的体能训练。
其实从艺这么久,记住的不是岁月,而是戏。戏一直演,时光就好像一直停留在戏里。即便有些作品演了很多次,也不能演“油”了。比如这次竞演的《武松大闹狮子楼》选段,我就会要按照20年前首演时的最高要求去做。好的作品是常演常新。
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中国戏剧梅花奖是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设立的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评奖周期为两年一届,旨在表彰和奖励优秀中青年戏剧表演人才,推动戏剧事业的繁荣发展。
本届梅花奖,共有14个剧种的17位演员将以现场演出的形式展开角逐,终评评委通过现场观摩,差额评出15名获奖演员。而在入围的17位演员中,戏曲演员15位,话剧和歌剧演员各1位。竞演剧种涉及京剧、越剧、秦腔、黄梅戏、川剧、粤剧、晋剧、婺剧、桂剧、楚剧、莆仙戏、龙江剧、话剧及歌剧等14种。演出单位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山西、黑龙江、江苏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参评的剧目中,既有整理改编的传统戏,也有新编历史剧与现代戏,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守正创新的时代精神。
徐子茗
徐子茗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创造更多价值
本文来源:南方plus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