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的阿勒泰文字世界很大,人生时间很长

作者/赵方舟编辑/冯寅杰(本文原载于《创业人》杂志)

李娟,年生于新疆曾于《南方周末》、《文汇报》等开设专栏,出版过散文集《九篇雪》、《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等,被誉为文坛清新之风,来自阿勒泰的精灵吟唱。

王安忆说:“她的文字一看就认出来,她的文字世界里,世界很大,时间很长,人变得很小,人是偶然出现的东西。那里的世界很寂寞,人会无端制造出喧哗。”

与众不同的起跑线

阿勒泰位于新疆最北端,居住人口以哈萨克族为主体,支柱产业为牧业。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国四国接壤,边境线长千米。总面积平方千米。这里有雪山、草原、森林、冰川和流向北方的蓝色河流。但更多的是茫茫戈壁和漫漫长冬。贫瘠的土地和长达半年的冬季使当地哈萨克人民的祖先不得不选择了游牧这样一样艰辛动荡的生产、生活方式。随着季节变迁南北跋涉,每年迁徙距离愈千里,搬家次数最多的人家,平均每四天搬一次家。

李娟在新疆出生,还在襁褓中就跟随家人南北奔波。十七岁时,家庭终于在新疆北端的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安定下来,并掇学回家,和家人一起深入阿尔泰山的夏牧场做生意,当裁缝。

李娟从小热爱写作,长期生活于边境游牧地区的她,有着和许多作家截然不同的生活感悟,在她看来,她的“创作初期”是小学时代。李娟回忆道:“从小学二年级开始给远方的妈妈写信,“汇报学习情况”。那是最初的记忆。通常写完信后,还要给邻居大哥哥看一遍,检查错别字。

写作对我是很自然的事,是非常舒适自在的渲发,也有一个明晰的慢慢成长,慢慢改变,慢慢变好的过程,但没有什么特别的阻力。”

李娟记得在她的第一本书《九篇雪》在出版之前,去编辑老师家送书稿,却把整部书稿遗失在公车上。因为是手写的稿件,且无底稿,只好回家又重写了一遍,这是李娟在她的写作生涯中最深刻的记忆。

由于生活环境与大部分人完全不同,因此王安忆才会从各种密密麻麻的文字中,一眼就能找到属于李娟的文字,她的文字最为独特:世界很大,时间很长,人变得很小,认识偶然出现的东西,哪里的世界很寂寞,人会无端制造出喧哗……

李娟与她的阿勒泰

李娟与家人一起深入阿尔泰的夏牧场没多久,便开始频频离家,开始是去乌鲁木齐打工,做过流水线和话务员的工作。后在报社当记者,在杂志社做编辑,在广告公司做文件案创意。年去到阿勒泰市,供职于机关部门,做了五年办事员,后辞职,开始做自由撰稿。

李娟至今仍生活在遥远的阿勒泰山区,跟着母亲做裁缝、卖小百货,母女俩常年随着游牧的哈萨克牧民做小买卖谋生。李娟在博客里说,“从09年7月初到现在便一直待在富蕴县南面荒野深处的家中。

没有网络,没有电视,寥寥几本书,三袋大米,三袋面粉,八吨煤,一直陪着我。好在被我妈封为鸭司令,天天放鸭子,总算没有吃闲饭。但只听说过牧鹅女,怪浪漫的。牧鸭女却是大大的另一回事。”可就是这些看似平淡无聊的生活,都成了李娟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阿勒泰的角落》和《我的阿勒泰》绝大部分都是作者于阿勒泰乡居生活的写照,“我的文字也始终纠缠在那样的生活之中,怎么写都意犹未尽,欲罢不能。”有评论说:“(李娟)怀着对生存本能的感激与新奇,一个人面对整个的山野草原,写出自己不一样的天才般的鲜活文字。”在李娟的文字世界里,她自己就是大自然一分子,她看待周遭的视线很低。

不过据李娟说,她的这些文章,全是背着母亲偷偷写出来的。她不想让母亲知道她在用文学把她们的生活写给别人。她更不愿周围的人知道她在写东西。“一旦他们知道了,就会把我看成跟他们不一样的人,我就再不能贴近他们。”李娟说。与其他年轻作家不同的是,从十七八岁高中辍学尝试写作至今,李娟点点滴滴的名声都是口口相传而来,作家王安忆说,她在教写作的时候,让自己学生朗读李娟的短文,写了十来年阿勒泰乡村旮旯里琐碎生活和纯粹自然之后,今后怎么写?这是王安忆提出的一丝疑问。但也正如与会的好几位作家和学者所言,只是如今文学世界里这样简单、干净、不做作的文字太少了。

随心而挥洒的笔尖

“对于自己写作的目标,与文字的积累与进步无关。只想籍由文字这样一个工具,寻求心灵的舒适与安宁。对于文学创作本身,也是随心为之,并没有进行过什么认真具体的、观念性的思考。”李娟表示。

目前,李娟的三本书《九篇雪》、《我的阿勒泰》和《阿勒泰的角落》,除了《九篇雪》在市场上已经绝迹多年,另外两本书的销量一直非常好,李娟也会在近期继续写书,李娟表示,最近要出的有两本书,都是长篇非虚构作品,为《羊道》、《荒野主人》。前者是阿勒泰哈萨克游牧民族在春、夏牧场上的生存景观,后者是冬牧场。两本书均为作者长期在游牧地区生活体验的结晶。其中《荒野主人》获得了《人民文学》杂志“非虚构写作计划”赞助。

由于李娟与众不同的文字风格,使得记者问起李娟,新疆是对中国来说地处西北边陲,和内陆中原地区比起来,新疆文化有着什么特点与不同时,李娟说:“文化无疆域,如非要比较,大约也只是题材和背景上各有约束。”

李娟的文字也引起了许多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