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味是中国戏曲音乐的灵魂,各地方戏曲都有

本文乃作者健身第一步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年,乾隆皇帝80大寿,全国各戏曲团进京祝寿,其中来自安徽的戏曲班子因给乾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乾隆皇帝允许他们进京。仅一年时间,安徽的几十个戏团先后进入北京。这就是中国戏曲史上著名的“徽班进京”。到了嘉庆、道光年间,徽班几乎占据了北京城所有的演出场所,风光无限。与此同时,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将楚调也带入北京,搭徽班唱戏,开创了徽、汉合流的总趋势。在徽调和汉调的基础上,以余三胜、张二奎和程长庚为代表的一批戏曲艺术家在表演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加工,吸收昆腔、京腔(高腔)、梆子等诸腔杂调,逐渐形成了以西皮、二黄为主,兼有昆腔、吹腔、四平调、拨子、罗罗腔等多声腔和谐统一的腔调体系。谈及中国戏曲,就必须要谈到戏曲脸谱。脸谱是汉族传统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用于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

乾隆画像

下面几种是经常见到的脸谱

(1)红色脸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如《三国戏》里的关羽、《斩经堂》里的吴汉。此外,红色脸还象征讽刺、假好人等。

(2)黑色脸既象征性格严肃、不苟言笑,代表猛智,如《包公戏》里的包拯;又象征威武有力,粗鲁豪爽,如《水浒戏》里的李逵,《三国戏》里的张飞。

(3)白色脸象征奸诈多疑,含贬义,代表凶诈,如《三国戏》里的曹操、《打严嵩》中的严嵩。

(4)黄色脸象征勇猛、暴躁,代表性格猛烈,如《南阳天》中的廉颇、《战宛城》中的典韦。

(5)蓝色脸象征性格刚直、桀骜不驯,如《上天台》中的马武、《连环套》里的窦尔墩。

(6)紫色脸象征肃穆、稳重,代表正义感,如《大保国》中的徐延昭、《鱼肠剑》中的专诸。此外,紫色脸还象征面色不好、丑陋等。

蓝色脸谱

(7)金色脸象征威武庄严,常用于表现神仙一类角色,如《闹天宫》里的如来佛、二郎神。

(8)银色脸象征奸诈多疑或威武庄严,常用于表现鬼怪或神仙一类角色,如《攻潼关》中的木咤。

(9)绿色脸象征勇猛、莽撞、冲动,如《白水滩》里的徐世英。

(10)其他,褐色和粉红色脸表现比较正直的老人,如《彩楼配》中的月下老人。“净”角粉红脸一般象征年迈的红脸人物,如《取洛阳》中的苏献,《盘河战》中的袁绍。“净”角瓦灰色脸与蓝色脸谱在应用中意义相近,如《芦花河》中的乌里黑。

粉红色

中国幅员辽阔,方言众多,戏曲种类繁多。遍布广大农村、乡镇的民间艺术,自古以来就是孕育、产生新兴戏曲剧种的沃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大小小的地方剧种,大概在种以上。

下面来介绍一下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1、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为主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西厢记》等。

2、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调,唱腔淳朴流畅,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的风格著称。清代中叶,在皖、鄂、赣三省交界地区形成了一种民间小戏,其中的一支一大别山采茶,调逐渐演变为一种新的戏曲剧种,当时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早期的黄梅戏。怀调艺人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的音乐、表演和剧目,使得黄梅戏一步步走向成熟。黄梅戏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代表作有《天仙配》、《女驸马》《玉堂春》和《牛郎织女》等。

黄梅戏《天仙配》

3、评剧的前身是莲花落(一种说唱兼有的汉族曲艺艺术)。晚清时,莲花落艺人以落子(“莲花落”的俗称)为基本曲调,借鉴、吸收梆子腔及乐亭皮影、大鼓的板式和曲调,创造了自己的行当唱腔与唱腔板式,同时革新、创作剧目,编演了《花为媒》《珍珠衫》《占花魁》等广受欢迎的剧目,为评剧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年以后,《小女婿》《刘巧儿》《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了新凤霞、小白玉霜等著名演员。

4、豫剧是发源于河南省的一个戏曲剧种。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豫剧是在继承河南梆子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著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有陈素真、常香玉、崔兰田、马金风等。

评剧《秦香莲》

5、晋剧即山西梆子,一般指中路梆子(山西四大梆子剧种之一)。中路梆子在清道光、咸丰年间已盛行,流行于山西中部、内蒙古等地,有《打金枝》《杀官》等剧目。北路梆子流行于山西北部和内蒙古等地,较中路梆子音调更高亢,富有塞外山野风味,有《王宝钏》《血手印》等剧目。蒲剧又称蒲州梆子,约形成于明代末年,以耍帽翅、甩发等见长,其演出剧目以《窦娥冤》《薛刚反唐》等影响较大。

晋剧《打金枝》

中国艺术的最高审美境界是韵味,韵味也是戏曲音乐的灵魂。无论是哪种剧种,“唱得是否有韵味”始终是观众评价戏曲演员的主要标准之一。受地域和方言的影响,地方戏曲的韵味风格各不相同。同时,不同地区的审美经验影响了戏曲音乐的风格色彩,使得地方戏曲各呈独特风姿。

参考资料《中国文化》

《梁山伯与祝英台》

《窦娥冤》

《王宝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