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媚旺清水剧团发展简史

赵媚旺:清水剧团发展简史

清水剧团创建于一九四五年,创建人齐善兴。

齐先生山西定襄人,生于一九一五年,十八岁随父来在清水,娶妻生子,定居于清水,齐先生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又是远近闻名的铁匠,在清水有相当高的威望,齐先生酷爱文艺,并且弹的一手好三弦。一九四五年齐先生自出资金购买戏剧服装,道具,乐器创办剧团,正好有山西艺人郝果扣一行三人走内蒙路经清水,在齐先生好言和热情的挽留下,郝等三人留于清水帮助齐先生完成愿望,剧团成员有:

团長:齐善兴

鼓师:赵成仁

琴师:杨外信,赵富有

演员:赵方树,刘元世,苏仲有,赵长胜,赵有庆,郑谨,刘效先,张媚素,赵全世,赵二全,赵正有,赵扁有,赵金鱼,庄良万,苏怀根,張关仲。清水剧团于一九四五年夏在清水大戏楼建成,在这个大戏楼上排练和演出了《渭水河》《芦花》《斩子》《九件衣》《走雪山》《空城计》《翠屏山》等,那时是男扮女装,赵扁有扮青衣,刘元世扮小旦,李二小扮花旦,从此以后清水剧团在这个大戏楼为大家献艺与覌众同乐。

全国解放后进入五十年代,清水大戏楼成为宣传毛泽东思想,歌颂新社会,传达各级党委和政府文件的中心,也是清水公社召开大会的平台,这个时候的清水剧团也成为人民的集体剧团,随着时代的变迁,清水剧团纳入年轻的男女演员,团长齐善兴,鼓师赵双铁柱,琴师杨外信、赵睿,笛子赵九思、赵治英,主要演员除老演员外,纳入武乃清、赵候计、赵旭东、齐凤莲、徐顶门、毛秀(改青母亲)、甄月鲜、赵媚女、赵候顺、赵候堂、赵憨女、刘凯成等,演出节目主要以歌剧为主,有《二兰纪》《红请贴》《刘巧儿》《兄妹开荒》《红嫂》《箭杆河边》《审椅子》《铁算盘》《一把镰刀》等,清水剧团的演员们在这个大戏楼为广大群众宣传革命思想,激励群众抓革命促生产起到相当好的作用,就是在这个大戏楼与广大群众共乐共勉。

清水剧在一九五八至一九六三年期间,随着社会的变革,是大跃进、大炼钢铁、促生产的年代,剧团人员也不同程度的调整,齐先生有事外出,苏媚锁接任剧团团长。

老的演员也相继退出,剧团从新发展了新的男女演员,那个年代每年回县会演,清水剧团是先进团体,自然是首当其冲,六二、三年正是困难时期,生活十分困难,演员们白天参加劳动,晚上回来啃点玉米,喝点稀饭,然后赶快到场排练节目,排练场地在赵八小的南房,点的煤油灯,常记苏媚锁说过,演员们饿得不行,他回家偷偷地拿些萝卜,玉米豆出来给演员们吃,生怕老婆知道不乐意,鼓励演员们好好排练,争取回县得大奖,苏媚锁团长为清水剧团发展也是费尽心血,白天劳动,晚上排练,排练好以后再到大戏楼演出,供群众观看和点评。

鼓师:赵双铁柱,赵留存

琴师:赵睿等

演员有武乃清,赵继杰,赵旭东,赵继锋,赵候顺,李二小、刘凯成,刘二旦,齐凤连,甄月鲜,赵憨女,赵媚女,赵润女、郭玉秀,赵竹青,赵娥女,赵候子,赵候俊,苏恩怀,武青厚,赵秀凤,许桂英,陈秀梅,张程云,刘桂英,陈改青,苏桂凤,庄梅,苏娥儿。

演出剧目有《翻天覆地》《刘巧儿》《兄妹开荒》《三月三》等等。

时间进入一九六四年,苏媚锁参加工作,到延安社教,赵候计接任第三任团长。

在赵候计的带领下,除原来的歌剧外,着重排练出新的样板戏,如《红色娘子军》《沙家浜》《红灯记》《白毛女》《智取威虎山》,歌剧有《掩护》《赶鸡蛋》《红嫂》等。

一九六八年冬,剧团在庙沟门演出时偶遇府中老师李治有,李老师确有艺术天赋,看了清水戏以后,对戏的每个细节,动作进行改动,这样就提髙了戏的艺术形象,从此一路演到内蒙东胜,说也奇怪,在东胜巧遇当年给清水排戏的郝果扣先生,郝先生当时任东胜大剧院的经理,一听是清水剧团,热情接待并安排在大剧院演出,在剧院演出后,轰动东胜,干部群众赞叹不已,没想到一个村剧团能演出这样好戏来,这次赴东胜演员有:鼓师赵留存,琴师赵睿、淡文珍,演员苏恩怀,刘凯成,赵候计,赵旭东,赵金海,張程云,赵云亭,王憨,赵媚儿,赵继杰,赵媚全,赵卫东,苏桂凤,陈改青,赵候子,赵憨女,刘二旦等。

在东胜演出结朿以后回到清水,回来以后剧团进行整顿,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公社通知清水大队,接县委指示,要求清水剧团代表县委、县革委到天桥电站、国防公路一线慰问演出,要求上新的节目,宣传毛泽东思想,歌颂电站和国防公路涌现出来的英雄事迹。

剧团又开始扩大演员范围,接纳男女青年演员进团排练,剧团成员有鼓师赵留存,琴师赵睿、淡文珍,演员有武乃清,赵继杰,赵候计,刘凯成,刘二旦,齐凤连,赵卫东,赵毛虫,赵媚憨,赵媚儿,赵金海,庄小余,苏恩怀,武青厚,赵媚女,赵憨女,赵候子,苏桂凤,苏娥儿、赵秀凤,赵猫女,刘桂英,王琴,王榆青,赵娥女,齐娥,赵凤女,陈改青。

这些演员们在清水大戏楼上排练不同形式的剧目歌颂战斗在第一线的英雄事迹,随着到天桥电站、国防公路后相继到大昌汗,新民,三道沟,庙沟门,孤山,野芦沟,木瓜等公社所在地巡回演出,受到广大干部和群众的赞扬,当时流传的一句话:清水剧团是府谷县二团。

时间进入七十年代,随着时代的变迁,清水剧团面临最大的困难,大部分演员走出清水,步入社会,赵旭东,刘二旦,赵媚憨参军,赵继杰,赵候顺,刘凯成,淡文珍,王琴进入县剧团,部分演员参加了工作,部分女演员远嫁他乡,清水剧团面临瘫痪。在那个年代,宣传毛泽东思想,贯彻d的方针政策,弘扬革命传统和农业学大寨精神,主要以文艺宣传为主,其二,代表清水公社参加府谷县“三调两会”,所谓的三调两会是就是每两年全县举行文艺会演,全县二十三个公社文艺宣传队全部参加,调演就是调部分公社宣传队回县演出,无论是调演还是会演清水是首当其冲,在这种情况下,公社也要求尽快恢复清水剧团,大队党支部书记赵候计召开会议并决定由副主任刘伟(媚才)尽快组建剧团发展演员,排练节目,迎接府谷县七六年文艺会演做准备,在刘伟的号召动员下,很快就组建了清水新的剧团。

团长:刘伟(媚才)

鼓师:陈罗

琴师:刘三,赵治厚等

演员:王玲,韩丽丽,麻云,赵凤玲,王霞,刘梅,王英英,赵青凤,赵金玲,苏巧玲,王飞,齐山,陈出新,赵媚旺,苏林,齐跃飞,付国才,赵秀明等新一代青年演员,那时候大部分演员是在校生,白天上学念书,晚上排练,聘请在府谷县团的赵继杰为导演,如由赵继杰、刘伟编导,陕西著名二人台作曲家陈维业先生谱曲的(陈当时在清水粮站工作)《追木枓》《清水河川添异彩》等优秀节目。

节目排好以后在清水大戏楼向公社及广大群众汇报试演,后在七六年春,府谷县文艺会演中被评为优秀表演奖第一名,也为清水的文艺事业更上一层楼奠定基础,受到当时清水公社党委主要领导和清水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时间进入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历史传统戏重新回到舞台,这时候清水原清水的演员大部分参加工作走向不同的岗位,大队决定重新组建剧团。

团长:赵候计

鼓师:赵白小,下手有:赵海全、赵秀明、赵媚儿;

琴师:赵睿,刘三,赵治厚,赵金海,史锁儿,赵命桃

电工:甄欢、王六十九

演员有武卫东,赵卫东,刘二旦,苏恩怀,苏拴厚,赵媚旺,齐凤山,赵米粮,付国才,齐凤连,陈买清,赵媚女,陈改翠,陈改青,赵候子,赵凤玲,赵瑞香,赵金玲,赵乃计,张贵荣,苏巧玲,赵三女,李秀兰,郑春梅,刘莲莲,刘克霞,王玉娥,赵凤英、云飞等。主要节目是历史传统戏和二人台相结合。剧种的变革给剧团带来很大困难,第一是服装和道具重新更换,第二是剧种的转型,从样板戏歌剧转为传统戏二人台,歌剧基本不受舞台限制,而传统戏恰恰相反,传统戏最基本是:唱、念、做、打,坐有坐相,站有站相,非常严格,最严格的是唱腔,大部分演员見都没見过,唱腔过不了(木头),这要从零开始,筹集资金到北京、太原买服装、头盔、道具等,先后聘请赵继杰、龚文秀、王来保、准旗的張玉凤老师(艺名二女旦),小丑演员张玉宝为导演,从最基本的唱腔开始一字一句给演员辅导,也为赵瑞香等演员以后的成就奠定了基础。经过近半年的昼夜排练,相继排出了传统戏《打金枝》《状元与乞丐》《徐九经升官记》《算粮登殿》《明公断》《乾坤带》《九件衣》巜辕门斩子》,传统二人台小戏《王成卖碗》《姑嫂挑菜》《刘青卖菜》《五哥放羊》《挂红灯》等,这些戏排好以后,首先在大戏楼试演,供大家点评,以后到周边乡镇、村巡回演出,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厚爱,并称赞清水不愧是文艺之乡。

《清水剧团简介》续

清水剧团自一九四五年成立以来,在大戏楼上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新老演员,解放后给广大群众带来快乐和精神支柱,从而涌現出热爱集体心系剧团的感人事迹,一,创始人齐老先生,自筹资金创办剧团,一生为剧团鞠躬尽瘁,记得当年在庙沟门演出结束后,感到身体不适,返回清水老家,以为是重感冒,后病情恶化,医治无效,于一九六八年冬与世长辞,享年五十四岁,齐老先生的辞世,是清水文艺界的一大损失,广大群众无不落泪痛惜,剧团演员更是放声痛哭,哀悼这位一生献身文艺事业的热心老人,齐先生不仅是剧团的创始人,也是清水剧团开拓者。(二)赵候计为清水剧团的发展事业呕心沥血,记得六十年代在古圪垯沟演出,刚化好妆准备演出,突然家里捎来话,他的第一个孩子六岁的儿子不幸夭折,叫他赶快回去,但是赵候计忍着巨大的悲痛紧咬牙关硬是坚持把演完,戏后大哭一场,事过多年我问及此事,我说在那样的情况下还能演出?他回答“戏比天大,那是命令更是责任”,可見那一代人的精神和意志。(三)苏媚锁团长,一生为剧团的发展费尽心血,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当时正是困难时期,连煤油也是定量供应制,资金没有,晚上排戏时和众演员轮流回家里拿小墨水瓶煤油供晚上排练照明,到处捡废铁,不惜到家里边把闲置的大周锅偷偷地卖到供销社,添凑钱购买戏剧道具,其父大骂是败家子,还要协调好相互关系,因为剧团演员既是基干民兵,又是大队突击队员,这边要训练,那边要夜战,他这边要排戏,好话说不尽,遇上某演员累了不来排戏,他亲自去家里边做思想工作,可谓为剧团费尽心血。(四)演员赵旭东为剧团的发展做出特别贡献,那时候演出全靠汽灯照明,没有汽灯就开不了戏,所以说汽灯是剧团的命根子,四五个汽灯经常出现故障,影响剧团演出,那时候没有班车交通不便,更没有顺风车一说,赵旭东担上汽灯回县修理,也不知跑了多少回,不辞劳苦,不惜拿上自家土特产山药、鸡蛋之类送给那位师傅,请他传授修理汽灯的技术,那位师傅是河北人看到旭东担灯来回府谷清水跑很是辛苦人也诚实,细心尽数传授,旭东的辛勤付出,从此解决了担上汽灯府谷来回跑的难题。(五)六十年代后期禁演传统历史戏,各地成立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上演八个样板戏,当时因为样板戏剧本紧缺演员武乃清、赵继杰两人步行到河曲县曲峪抄写《红色娘子军》剧本,人家剧本不外借,他俩好话说尽,自出钱请人家吃饭才让他俩就地手抄,二人废寝忘食不分昼夜用几天时间抄写剧本,返回途中路经黄甫川时刚好发过大水,那时没有大桥只能淌水过河,赵继杰掉进沙窖里,俩人你拉我拽总算脱离了危险,但是鞋没有了,赤脚走回清水,事过多年俩人提及此事后怕不已。(六)演员赵媚女为了剧团的发展,刻苦学习简谱,记得当年有一剧团在清水演出,人家就有晋剧谱子,但是不外传,只好把人家管理曲谱的师傅请到家里热情招待,边抄边谱,当时母亲很不满意,那时候生活困难,这无形中添了一张嘴,只好好言哄劝。(七)排练样板戏时没有资金购买道具步枪手艺人赵福堂、赵候堂、苏怀区得知此事时主动义务为剧团制作彩画木头步枪等演出用具。(八)青年演员苏拴厚,当年在某地演出扩音机出了故障,拴厚步行往返去庙沟门背扩音机和演出道具(当时县剧团在庙沟门演出,通过赵继杰搞到此物)从不叫苦叫累。(九)演员赵米良心灵手巧,在剧团困难时期,资金短缺买不起道具,米良不分昼夜为剧团做出和买的一摸一样的纱帽和把仗道具,堪称一绝。像这些热爱集体心系剧团的事例数不胜数。清水大戏楼是培育人才的大戏楼,是锻炼每个演员意志和实现艺术梦想的平台,大戏楼有每个演员的足迹,有每位演员展示才华和表演的美好回忆。这个大戏楼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鼓舞和激励全公社人民抓革命,促生产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清水人民守护着这座古人智慧,汗水的结晶。戏楼历经三百多年的风吹雨淋,而今是大梁朽骨,柱体倾钭,垂垂老矣,所以,再次呼吁社会所有同仁志士、文艺爱好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