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八大本,没有看过都不敢称资深戏迷

秦腔八大本有《麟骨床》、《鸳鸯被》、《惠风扇》、《玉虎坠》、《忠义侠》、《和氏壁》、《春秋笔》、《八义图》麟骨床上鸳鸯被,惠风扇下吊玉虎坠;忠义侠藏和氏壁,春秋笔描绘八义图。

①《麟骨床》:蒲剧传统剧目。又名《龙骨床》,东晋元帝时,建康(东晋京城即今南京)无赖牛二与妹文嫣将牛二妻马氏打死,惧罪外逃。同卖身于吏部尚书张质府中。

文嫣自负才貌,借花园采花,向质调情,强行非礼。质怒,将其兄妹赶出。路遇佞臣刑部尚书徐司理,收文嫣为义女,献于元帝。时西羌进贡麟骨床,人卧其上可以游仙。文嫣乘元帝醉卧麟骨床上,乃偷侍枕席,被郭后发觉。文嫣诡称元帝酒后戏己,不敢不从。元帝竟为文嫣美色所迷,遂纳为贵妃。文嫣得宠,即诬陷张质与郭后,使二人被贬。一日,文嫣陪元帝同寝麟骨床,梦游仙界,嫂嫂马氏鬼魂忽现,文嫣惧怕,诉出打死马氏及诬陷忠良罪行,遂畏罪自杀。元帝悔悟,即命郭后还宫,并复张质原职。含折戏《采花赶府》。

②《鸳鸯被》故事源自:元曲《玉清庵送错鸳鸯被》

被贬知府李彦实之女李玉英,因父赴京借财主刘员外百两纹银,刘便欲纳玉英为妾,并买通玉清庵老尼为其说媒;玉英轻信尼姑之言,应下当晚在庵堂相亲;但刘因爬墙被更夫误捉,尼姑不在,玉英拿信物鸳鸯被到尼姑庵,却同借宿书生刘瑞卿相会,并定下终身。后刘又逼债,迫玉英允婚,遭拒,就抓玉英到刘家做工抵债;一年后瑞卿做官归来,与玉英在做工的客店相遇,终于夫妻团聚。

③《惠风扇》(具体剧情也不知道,只知道是八大本之一)

④《玉虎坠》是京剧和传统剧目的名字,著名的有京剧和山东梆子剧。川剧、豫剧、汉剧、滇剧、秦腔、晋剧、河北梆子都有此剧目。

马武占据太行山,下山访贤,路遇卖卜人王滕,同至酒肆饮酒,与冯昭之子冯彦口角相争。马武不敌,爱慕冯彦武艺,拟请其上山聚义,命王滕劝说,为冯彦驱出。马武乃将王滕杀死,将人头挂于冯家门环。适冯彦继母田氏因嫉冯彦,诬其杀人,县官察系田氏诬告,欲用刑法,冯彦供招,押入监中。县官将王滕之女娟娟寄居尼庵,田氏又诬冯彦妻伏氏与人通奸,将其母子赶出,亦投往尼庵。王滕托兆,使娟娟许配冯子乾郎,娟娟赠冯母子玉虎坠变钱救父。乾郎为巡按认为义子,伏氏婆媳寻乾郎,被马武部下劫至山上,马武闻之,代为审勘,母子夫妻相会。王元亦将女碧莲配与乾郎,捉冯彦、田氏。马武劫囚牵,救冯彦;王元攻马,反为所败。冯昭赶至,擒王元,一家团聚。

⑤《忠义侠》秦腔传统剧目。又名《鸳鸯泪》。事见明佚名《忠义烈》传奇(又名《忠烈记》),清朱*(左:白字、右:鹤去鸟字)、朱佐朝合作《朝阳凤》传奇,佚名小说《海公大红袍全传》、《海公小红袍全传》及废闲主人《大红袍》弹词。叙明时严嵩之干儿严年垂涎杜文学之妻,遂诬陷杜文学,并将其流放岭南。

内容简介:

此剧为秦腔八大本之一,系须生、正旦(后改小生、正旦)唱做工并重戏。其中有《悔路》、《夜逃》、《哭墓》等折戏可单独演出,广为流行。李云亭、刘立杰、耿善民、雒秉华、高希中、任哲中、刘建中、李爱琴演出成名戏。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耿善民以“冷过场”的形式扮演周仁,唱腔苍凉,神态冷峻,红极一时。民国三十二年()王绍猷改编本名《周仁回府》(亦称《新忠义侠》),由陕西易俗社首演,雒秉华饰周仁,以擅唱大段哭音乱弹而名扬西安。同年任哲中得范紫东指点,将传统的周仁,由须生行改为小生行扮演,增施“耍帽翅”,“甩发”等特技,改进咬字和发声,辅以抽泣性虚字润腔,唱大段哭音乱弹,如流水呜咽,娓娓动听,名噪一时。李爱琴则一改“冷过场”形式,增强了周仁唱做的俏皮、轻巧和生活情趣,亦为一绝。同州梆子、西府秦腔、汉调桄桄亦有此剧目。今存民国年间西安德华书局木刻《周仁回府》改编本及《悔路》、《回府》折戏本,民国三十八年西安同兴书局木刻《周仁回府》改编本,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抄本。

剧情简介

⑥《春秋笔》是秦腔流行剧目之一。演述北魏犯境,檀道济力主征剿,奸臣徐羡之则主求和。南朝宋主准檀道济兴兵伐之。并命吏官王彦丞协办。徐惧,诬王彦丞私动春秋笔诽谤圣上,将其发配岭南。徐差人追踪于芦州驿,意图将其杀害。驿丞吴承恩,原系王彦丞之家仆,当年曾携王公子元宵观灯,不慎失却公子,王夫人恐彦丞责怪,遂赠金二十两放吴逃走。吴感其恩,代王而死。

现在在舞台上能看到的就剩余折子戏《杀驿》了。

⑦《八义图》又名《狗咬赵盾》、《赵氏孤儿》)秦腔传统戏。这是中国古代著名四大悲剧之一,影响极为深远,昆曲、京剧及各较大的梆子剧种都有此剧目。

剧情简介

《八义图》戏剧的大致内容是:晋灵公宠任善于阿庾逢迎的大夫屠岸贾。灵公荒淫暴虐,胡作非为。相国赵盾时时规劝,而被晋灵公怀恨在心。灵公与屠岸贾多次设计谋害赵盾,未遂。及周定王三年赵盾卒,晋成公殁,晋景公继位,赵盾的后人赵同、赵括、赵旃、赵朔等相继居国为卿。司寇屠岸贾见赵氏复盛,心中益恨。“日夜搜赵氏之短,谮於景公”。景公又如灵公时宠用屠岸贾,并听信屠言,欲“声灵公之冤,正赵氏之罪”,遂命屠岸贾诛灭赵氏之族。此次赵氏灭门之祸,只有赵朔之子赵武(戏剧“赵氏孤儿”)与赵旃之子赵胜(时在邯郸)幸免于难。

⑧《和氏璧》找不到资料了,无从谈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727.html